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大分裂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的大乱斗场面,每每被提及时,仍会让人感受到各国在数百年争斗中的血雨腥风。正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十年。
周室兴衰,平王东迁
周人其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部落,大概从夏朝末年起,就一直活动在我国陕、甘一带。
在一开始,周人是先臣服于商的。他们受商册封为侯爵,并在商的直接支持下对周围戎狄部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进而取得了西土宗主国的地位,成为殷在西土的代理人。
公元前1095年(周文王4年)
随着周人在商的支持下,力量日益壮大,两者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由于商尚处于强盛阶段,周人便在名义上保持臣服,私下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他们一面争取同盟者﹔一面对敌对小国部落进行征讨,并沿渭河向东跨过黄河,深入商的直接统治区内,以成逐鹿中原之势。
到了后期,由于东夷叛商,以及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灭商时机已经成熟。周武王不失时机的发起灭商战争。牧野一战,商军70万纷纷起义,掉转矛头,配合周军攻商纣,商纣见大势已去,无奈登鹿台而自焚。于是,周武王率军占领商都,建立西周政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4年)
周武王灭商之后,前期在周穆王的东征西伐之下,疆土不断扩大,强有力地巩固了周朝统治。然而经过邵穆时代,周朝渐渐出现衰微之象。在这一时期,西北戎狄的逐渐兴盛,直逼周朝。随着西都镐京被戎人攻破后,在中原晋、郑等诸侯的护送下,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其实,周王朝定“鼎”于洛邑,也是有原因可考的。—方面,迁都到这里可以使其成为西周的东方据点;另一方面,周朝是想把殷商遗民东迁,让他们远离本土根据地,进而削弱其反抗力量,来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洛邑“西有虢,据桃林之险,通西京之道。南有申、吕扼天下之簪,屏东南之固,而南阳肩背泽潞,富甲天下,轩辕伊開披山带河,地方虽小亦足王也”。总结来说便是,此地为形势要冲,是重要的交通和商业贸易枢纽。
但是,周王室的衰微已成事实,而东方各诸侯国在经过近二百年的扩张经营后,羽翼渐丰,这些诸侯国既想摆脱周王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自己号令诸侯的目的。
在政治上,周王室已经不能号令诸侯﹐对诸侯国君也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在军事上,他们也不能再征调各国军队随其出征;在经济上,随着王畿面积不断减少,加之诸侯又很少朝贡,王室的财政也日趋拮据,周王室甚至还要向诸侯求得经济上的资助。
在周天逐渐沦为工具人的时候,各诸侯国之间也展开了错综复杂的争霸战争。
群雄并起,诸侯争霸
在春秋初期,最先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是号称“小霸”的郑庄公。公元前720年“周郑交质”,继而郑国又派军队割取温之麦、成周之禾,周郑之间关系“交恶”,最终酿成了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从而打破了“君父不校”的传统,王权的威严受到强烈的冲击。
由于在此以前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因疆场之争,此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则赋予了为取得盟主资格而进行霸权争夺战的新内涵。郑庄公虽号称“小霸”,但并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当时活跃在中原一带的诸侯国中,实力与郑不相上下的还有宋、鲁﹑卫、陈等国。
公元前707年
而正当郑庄公汲汲于争霸的同时,齐、楚、秦、晋的势力则不断地潜滋暗长,各诸侯国力量均衡交相攻伐的混战局面开始被打破。齐桓公吸取了郑庄公争霸失败的教训,采取与郑庄公挑战王权相反的做法,高扬“尊王攘夷”,宣扬“蛮夷服膺、荆舒是惩”,开始实施争霸计划。
一方面,齐桓公抓住周王室内乱的机会,以王命讨伐曾参与立王子颓的卫国。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齐桓公率军解救了被山戎困扰的燕国,将地处狄人侵袭前沿的邢﹑卫迁到安全地带。
公元前645年,楚国伐徐,齐桓公盟诸侯于牡丘、次于匡以救徐。于是,齐﹑楚之间的对峙开启了中原华夏诸侯联盟与荆楚军事集团两相抗衡的战略新格局。中原诸侯多团结在齐国周围,共抗强楚,齐桓公因此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
公元前645年
在齐国称霸之后,春秋时期的格局便走入了晋楚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方面楚国伐陈、伐宋、伐齐、戍谷,北上兵锋所向披靡,大有瓦解华夏诸侯联盟改变南北对峙战略格局之势。另一方面,晋文公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入嗣晋国,振兴国力,欲夺取中原霸鼎。
晋文公继承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衣钵,于公元前635年平定叔带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正统地位,取信于天下。并于公元前632年以解宋之围的名义,与楚联军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晋文公以此战的胜利巩固了中原联盟,将楚国势力压缩到江汉流域,确立自己的中原霸业。随着晋文公被策命为侯伯,赋予了华夏诸侯联盟以合法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霸主,一时间“天下翕然宗晋”,形成了晋国独霸中原的局面。
公元前632年
随着时代发展,各诸侯国的国力国势发展不均衡,大吞小、强并弱的兼并战争已打破了“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的传统规制。晋﹑楚、齐、秦都已发展成为超级大国,于是就出现了改变晋国独霸天下单边格局的呼声和诉求,重新划分战略格局的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
而在晋国正式被瓜分前,公元前506年,吴、楚爆发了柏举之战。这场战争不仅暴露了秦楚联盟的裂隙,还使得以晋齐为中心的中原诸侯联盟土崩瓦解。然而就在吴国沉浸在胜利之际,越国乘吴国国内空虚之机攻入吴国,从此揭开了春秋末期历史上吴越争霸的序幕。
公元前506年
吴王夫差自恃强悍,北略中原,先后征服鲁﹑卫等国。公元前485年,吴王又率鲁、邾、郯海陆两路伐齐。转年,吴在艾陵大败老牌劲旅齐国,达到登峰造极炙手可热的地步,并乘机迫使晋国盟于黄池,与昔日不可一世的超级霸主晋国一争先后。
公元前485年
在吴国肆意争锋驰骋中原时,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国力也在范蠡﹑计然等人的辅弼下日渐恢复,并趁吴国北上会盟诸侯于黄池之机,大举伐吴。吴国由于常年穷兵默武,民力凋敝,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代吴而起的越国积极插手中原角逐。
公元前473年
就在越国称霸不久,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进入了衰落时期﹐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史称“六卿专政”。经过反复的争夺和兼并,六家卿大夫中的赵、魏、韩三家兼并了其他势力,并最终瓜分了晋国。晋国由此变成了赵、魏、韩三国,“七雄”格局正式出现。
从“七雄”到秦国独大
“七雄”并立格局形成与存在的前提条件,在《淮南子·要略》有颇为精确的概括。其中,“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表明着“七雄”在力量对比上呈现出某种“均势”状态,因而也暗示着在彼此的争夺中,胜出者将拥有统治天下的大权。
三家分晋后,魏处于南面的韩和北面的赵中间,国土从开封经豫北、晋中到晋西,南到陕西洛河的东北,形成马蹄形,与其他六国均相邻。由于魏所处的地区农业发达、人口较多,加上李悝变法最早,所以国势早于其他六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403年
从公元前413年开始,魏先是攻占秦的河西之地,灭了中山国(在今石家庄及附近),接着又与韩、赵联合东败齐、南败楚,称雄于世。此时,魏在打败周边大国后,图谋统一三晋,于是,便将矛头指向赵、韩。
在此情况下,赵、韩开始求救于当时因用邹忌变法使国力增强的齐。齐出兵在桂陵(前354年)、马陵(前342年)使得魏国受到重创,国力变衰。秦趁机出兵收回魏占的河西之地。于是,在魏国在齐和秦的双重打压之下,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的主导权。
公元前328年
此外,在魏变法图强的影响下,齐、秦、楚三国亦随后变法,齐、秦因变法而越来越强,出现东齐、西秦并立的局面,而楚国的吴起变法却半途而废,豪横了百年的楚国走向衰败。
由于中心魏、韩、赵较弱,无法单独对付两强的情况下,“合众弱以攻一强”和“事一强以攻众弱”两种战略便提上了日程。因为弱国在南北为纵,强国在东西是横,因此又被称为“合纵”“连横”之计。
但是,由于魏、韩、楚与秦国土相邻,受秦压力过大,参加“合纵”的话,胜则利益大家共享,败则自己首当其冲,风险过大,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秦的离间策略,因此,“合纵”往往虎头蛇尾,反而使秦的离间政策由此而得利,领土不断扩大。
到了战国后期,秦的强大压力多在三晋和楚的身上。齐此时想乘机扩大自己的力量,向燕与宋进攻。公元前315年,齐大举攻燕,但遭到燕的强烈反抗不得不无功而返。公元前286年。齐灭宋,不但受宋激烈反抗,兵力大损,而且还受到了六国反对。
公元前286年
燕看到对齐复仇的机会到来,于是在公元前284年联合其他五国兵力,以乐毅为将攻入临淄,下齐70余城,齐几乎被灭。虽然在五年之后,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在即墨城大败燕国军队进行复国,但国力大不如前,进而失去了大国地位。
公元前284年
在齐衰落之前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于公元前295年灭了中山国(中山国于公元前380年左右又复国),并向北方开拓,国力上升。而后,赵国又在公元前270年在阏与(今山西和顺)打败秦,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秦相较量的国家。
公元前270年
公元前262年,秦与赵争夺上党郡之际,秦使用离间计,散播谣言说廉颇将要降秦,使赵国在怀疑中派赵括代廉颇征战,结果赵括出击失败,40多万士兵被秦坑杀,赵军事力量彻底被摧垮。此时的秦国,最终成为了唯一的强国。
六王毕,四海一
长平之战后,六国中无一成为秦的对手。在秦的打击和六国间的冲突下,六国继续衰落。这时的秦开始沿黄河东进,在鲁西、豫东北和冀南建立东郡,使该地东北接燕,东接齐、北围赵,南围韩和魏,形成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之势。
六国被隔离后,不敢再合纵攻秦,进而使得秦可以逐个击破。秦的国土向东已控制山西,从豫西山地进入豫中平原。南面控制汉中,收取巴、蜀。东南由南阳,汉水扩大到湖北,楚失去其都城郢,被迫迁往淮河上的陈,后迁往寿春。
公元前238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成年,次年亲政,时机成熟,开始统一。公元前230年灭韩,前229年灭赵,前227年攻燕(前222年燕亡)前225年灭魏,前224年攻楚(前222年楚亡),前221年灭齐。西周以后,经过春秋、战国共549年后又重新统一。
图:B站,史图馆《春秋战国地图速览》,作者:无骨者伊瓦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