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37天
1
今天是周六,我们平时讲的事情都特别严肃,今天讲点稍微轻松的。
下面这句话,你们仔细听,告诉我想表达的是什么?
各位今早醒来的时候,你有没有量化一天的工作目标,同时复盘昨天的关键路径,完善打法,找到抓手,为今天的工作赋能呢?
可能有的同学会听懵了,单老师,这些词每一个我都理解,但是你把它放在一起讲这一长段,我真的听不懂了。
我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其实我是想说:
你一定要总结经验,把今天要做的事安排好。
你看,实际上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在互联网的黑话里,就成为了穷尽各种概念拼装的辞藻。
在字节跳动的年会上,张一鸣就批判了“互联网黑话”,网友们也极尽嘲讽之能,用各种段子吐槽互联网黑话。
(张老板都没看懂的黑话)
比如说有两位互联网程序员坐地铁的时候,有一段对话:
一位说:我今天早上挤地铁没有找到抓手。
另一位回答说:那你应该把手举高啊,上面有闭环。
也有人吐槽的时候,列出了各种关于“黑化”的语法大全。
玩笑归玩笑,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些“黑话”背后的意义。
2
黑话,不是今天才有的,古代就有。
古人叫“隐语”,我们大多数人对于黑话的了解,大概都来自于文学作品,就像《水浒传》里,那些绿林好汉口中的“招子”,“瓢把子”。
这类的黑话,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在一个圈子里面的人能听得懂,只是为了传递信息,又为了保密。
毕竟绿林好汉干的都是刀口舔血的买卖,可是被用的多了,大家都听懂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圈子的身份认同了。
我们今天的“黑话”也是一样的,而且更偏向于某种“术语”的概念。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专门的术语,它的作用主要是来代替一些琐碎的“基础知识”来提高沟通的效率。
所以,术语的运用其实是更加广泛的。
你去看财务报表的时候,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专业术语,看不懂这些专业的术语,你就不知道每一个数据都能说明什么,你大概都不知道公司钱是怎么赚来的,或者怎么亏掉的。
有些术语在适当的圈子和场合里去讲,那表示着你的专业性和效率。
但是,假如把某些术语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去乱用,就像我开头说的那些“黑话”,那就叫不说人话,乱显摆了。
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还有一些讲座、论坛里特别常见。
有些人只要一开口,我就知道,他又要开始装逼了。
就像开家网店被说成“布局线上新零售”,打广告被说成“给用户提供全场景体验”,方案不够仔细被说成“你的颗粒度不够”,把信息做同步被称为“拉齐水位”,找个帮手变成了找个“抓手”,这种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具体的解释,很多时候听起来会让人云里雾里。
特别是我在前面讲到了两个字,叫“赋能”。
这个词本来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赋予新的能量。
但现在,“赋能”这个词用的越来越多,至于怎么样去定义这个词,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表达了。
其实,万物皆可赋能,至于真实的意义,大概只有讲的人和听的人,它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3
为什么类似的“黑话”会大行其道呢?
因为它的底层逻辑是自我价值的标榜。
像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行业,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席卷了所有的行业,改变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但这种发展的快是好处,也是坏处。
那坏处是什么呢?
企业在发展顺利的时候,没什么积累,还处在风口上,企业家们就不得不用各种高大上的“黑话”来彰显自己作为新事物的身份,创造各种“概念”给投资人和受众们画一个光明的未来。
你做不出新的产品,就希望创造新的概念,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基本的逻辑包装化。
其实,把这些复杂概念剖开,你就会发现:
商业本质从来都没有变,最有效的商业模式就是价值的平等交换。
你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顾客当然就喜欢你,就愿意掏钱。
你说一堆形而上学的黑话,专业的术语,客户就觉得你像一个浪费他时间的傻子。
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4
当然,我们还必须警惕我们企业内部的“报告文化”。
假如说外部竞争的压力让企业创造新概念还情有可原的话。
在企业内部“不讲人话”就真的让人头疼了。
我之前就碰到过,有一些内部员工给你洋洋洒洒讲了半天,用了一堆的大师名言,甚至专业的概念,但是讲了半天,我不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最终能给什么结果。
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我的办公室桌上从来都摆着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五个字:
“请给我结果”。
当然,我也能理解,因为有一些岗位,任务既单调又枯燥。
要创造出新的价值,既需要耐心,也需要经验逐步的积累,时间一长,给人一种看上去毫无价值的感觉。
而没有工作价值,恰恰是每一个打工人最害怕的事情。
所有从上到下,从基层到中层,都会处心积虑的用各种黑话去填充自己的报告,既能充满报告的字数,又显得自己很认真的对待这份工作,用这些意义不明的词藻去显得自己非常的专业。
实际上,这种从务实到务虚的变化,基本上是每一个公司都经历的“企业病”。
那么,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一种面对压力的失控。
企业的增长压力,让企业编造出一个个高大上的“黑话”,来彰显自己对客户的价值。
同时,又会向下去逼迫员工做出成绩,做出价值来。
这种需要得到认同的压力,让员工们在汇报中使用“黑话”来充实自己的工作成果。
张一鸣大概是看的很明白了,所以,他在演讲里就强调说,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需要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学会“回归平常心”。
5
什么叫“回归平常心”?
那就是坚持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并不是说破解不了某些复杂的难题,而是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在经营人生和企业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难题和压力。
实际上,能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那就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用理性和常识来做判断。
知道从过程上要做加法,举一反三,是一种聪明,是应对复杂情况的时候能力的展现。
但理解从结果上要做减法,把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化,用常识的力量去做好每一件事,那更是一种智慧。
希望我们的听众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这种智慧。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End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听网络营销课
布局数字化营销,领先对手一大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