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区玄览 望道而行:院长高世名与师生对话

0
分享至

选树可见标杆

传递国美学术价值和精神导向

培育具有大情怀大视野的新时代学子

校庆日来临之际, “望道讲谈——我与校长面对面” 座谈会在象山校区举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国美教师代表与十余名来自各专业各领域的在校生、毕业校友济济一堂、同道交心,共话学校“十四五”发展,共叙艺术人生感悟,席间思想争鸣频现,良言金句迭出。

座谈会现场视频

中区玄览 望道而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同学们:

这个对话形式的讲谈,我们以后会年年做。今天发言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卓越之处,我学到了很多。谢谢大家!

大学是传道之所,这个活动却名为“望道”而非“传道”,实在是有些意思。韩愈《师说》中有句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韩愈的时代,真正的师道已然不传,何况千载以下。所以我们首先要“望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前那群充满理想和热情的青年们,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7岁。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任领导集体,平均年龄更加年青。而我们学校建校一代人的平均年龄,应该就与在座的诸位差不多。我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把自己简单地当作学生或者孩子,你们现在的年龄,恰是开启一番大事业的时候。

开启大事业,首先要有大视野。去年中国美院的毕业季上,有两件本科毕业作品令我难以忘怀。一件是跨媒体艺术学院欧阳浩铭的摄影日志。他从本科二年级开始,连续三年去东欧采风调研,他的摄影日志捕捉的是东欧民众的社会主义记忆。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感,牵动着冷战-后冷战的历史,是一种ostalgia怀乡,去掉N成为一种东向的追忆与乡愁。摄影中人们脸上的迷茫和惆怅令人动容,而这位青年学子对远方、他者的心灵关照更令人赞叹。

欧阳浩铭作品

《斯拉夫计划:失落视域》

另外一件作品来自设计艺术学院综合设计系的三位同学,今天有两位在现场。他们联合创作了一部科幻电影《无限分之一》。这件作品目前已经入围了加加林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节展。作品的设定是:2020年,三位年青人接受了生命冷冻实验,陷入长久的沉睡。数百年后他们醒来,那个未来世界早已实现了人机接口和脑际接口。人类上传了所有的知识和记忆,无私的分享、共同拥有所有信息,形成“共脑”,这个全体人类的集合正在汇聚一切力量突破人类的极限——一个超然盘旋于智慧生物圈之上的universal mind(总体心灵/世界精神)。然而,随之而来的却不是新的突破,而是创新能力的丧失和永久的停滞。人们只好唤醒数百年前的他们,试图从古老的差异性中重新激活人类社会的创造性。三位21世纪来客刚刚苏醒,就面临命运的抉择——是否上传记忆,是否融入“共脑”?这里涉及一系列关于自我与存在、永生和虚无的终极性老话题。“共脑”状态下的存在是否还是人类?“共脑”之中我在哪里?创造性与差异性关系为何?创造是否只能以个性作为基础?这种科幻式的追问令我们反思——今天全球网络、万物互联状态下的超级AI计算不就是“共脑”的雏形吗?各种各样微观和宏观的增强技术正在逐渐地、不断地把我们改造为非人或者新人。人的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压迫性逼到我们面前,毫无退路……这样一种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和关怀,正是我们学校应该鼓荡起的东西。

萧金哲、赵毅铖、张文嘉作品

《无限分之一》

大家可能知道,2010年创办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将“科幻”纳入国美的教学,不止因为科幻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能够架设起科技与艺术融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科幻能够引发一种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2020“近未来:可能生活”第六届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宁波东钱湖,用一场展演点亮一座城市

我强调国美青年们要心怀远方,但同时也不要忘记——“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是我们年青时候很着迷的一句诗。关心远方不是逃避现实,不是所谓“生活在别处”,更不是要浮士德一般,跟着墨菲斯特尝遍人世间的美好与繁华,而是要养成阔大的心胸和视野。《文赋》有所谓“伫中区以玄览”,一个创造性的心灵可以做到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无远弗届。梁启超诗云:“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梁漱溟也有句很接近的诗:“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曾多次引用鲁迅先生的那一句:“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无论梁任公、梁漱溟还是鲁迅,他们的取义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一个大时空跨度的自我。这是我希望在国美的青年们身上看到的,这是我从你们的身上看到的。

2020年,“共同生活·第二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展览现场

同样重要的是,要用这个大时空中的自我,返身以诚,关照自己的生活和周遭的事物,养成对现实和自我的感与觉。我们邀请刚毕业不久的祝新参加这次茶话会,不只因为他的本科毕业创作入围了柏林、釜山在内的三十多个电影节,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更因为他身上有一股狠劲、一种雄心、一种意志。一件极低成本的青年电影能够入围全世界三十多家电影节,还是因为他对现实的感与知、对生活的感与觉打动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这里涉及另一个问题,对生活和自我的诚实。

祝新作品《漫游》柏林国际电影节海报

此刻,我想到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同事。他是我见过的极有写作才华和文字良知的诗人,这么多年,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他有几句话我始终念念不忘。他描述自己的写作状态时说:“我的写作就像是树被剥了皮,总会渗出些水份。”一方面这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种剥离之痛。这种写作非常的艰难,因为要付出心力。今天我们看到太多的写作与创作都没有走心,何谈心力。他还说,“每次写作都觉得自己像一只挤完的牙膏,每次总感觉还能够再用一次”。他每一次写作都竭尽全力。除了文字良知之外,他还很有社会良知。他把自己文学的部分称作是“一场无米之炊的炊烟”。这是我特别尊重的一位朋友,他的笔名叫肖遥,他的本名叫王良贵,现在身患绝症,正在弥留之际。一个多月前,他还非常清醒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告诉我:他每隔十年会写一篇给自己的自白书。2000年是《弱者与暴徒》,2010年是《幽暗与慈悲》,2020年,他做了两次开颅手术,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受尽折磨,他想写最后一篇《本命与天命》。他说:“现在手不能动,头脑也不好,写不成了,只能欠下”。

几年前,他的诗集《幽暗与慈悲》出版,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肖遥的诗集终于出版了,这次,他用了自己的本名,王良贵。我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却难以说清——激愤、无奈、倔强、骄傲,以及此刻的坦然面对。

在许多人的眼中,平凡的不起眼的院办良贵,那消瘦的有些佝偻的身影、沉默的略显木讷的面孔,不过是庞大机器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行政阶梯的最底层。对我来说,以及对熟知他的许多朋友们来说,他是刻在心底深处的一道印记,是我们的良知和底线。

十几年了,他的诗似乎总是缠绕于一己悲欢,然而这悲欢中却时时映照出人生的况味、人间的实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场无米之炊的炊烟,是幽暗与慈悲。

感谢良贵,从未逍遥过的肖遥,感谢你让我看到流水中的礁石,感谢你让我握到人世间的骨头。

不知道为什么,我今天忍不住要把他分享给大家,他是我所有朋友中对生活、对自我最认真诚实的人。

我曾经说过,新一代青年有一种独特的人格: 放任自流,却又循规蹈矩;幻想成为世界的漫游者,却受困于高度封闭的自我;被过早培训成“人生的精算师”,却又是“无目的的人”。

而学校育人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培养同学们的现实感觉和自知自识的能力,继而开启一个可以达成超越性的自我。这需要一种特定的开启,这就是所谓“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孔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歌德在阿尔卑斯山,感受到“一切的峰顶”。一位画家在杳无人迹的山谷,感受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时刻,一切变得疏离开来,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却变得异常清晰,这时你会体味到一种本质的遥远与孤独。如果这孤独还伴随着一种超越和坚实,那么你是幸运的,这就是你生命中的艺术时刻。我一直认为,没有谁始终是艺术家,只有偶而闪现的艺术时刻,在这些时刻,世界鲜活生动,自我拔地而起。如同杨廷麟有首诗中所讲的——“我我周旋久,鸿蒙破晓天”。这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中最了不起的时刻,超越性的时刻。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分会场

“天问:世界观的对话”,主题片

2000年千禧之夜,整个世界都在喧嚣与欢乐中沸腾,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第一次真切地感知到世代迁化、时间流转的宏大力量。面对窗外袭来的阵阵寒冷与黑暗,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凌晨一点/我摸索到/上帝的指纹/时间的形状/那波浪如同/黑暗中涌动的群山/在大海疲倦的喘息里/绵延、起伏/撞击、破碎/日以继夜

许多年来,当时那种锥心刻骨的感觉时常涌上心头,令我不能自已。那种莫名的感受并非“历史”所能涵盖,因为所谓“历史”,早已在学科化、科层化的现代知识生产中沦为了专家们操持的知识、文本与工具,成了与生命经验无关的东西。千禧之夜,我经受到的是一种无名的“进程”。“世”为迁流,“界”为方位,那世纪之交的黯夜中涌动、弥散、演进着的莫名事物,无形无质,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国美术学院线上教学展”

展览现场

这无名的“进程”始终牵引着我的思绪,使我对历史的思考一直纠结于“历史感”,而非朝向“历史观”。直到最近,这历史感才逐渐凝聚为一种视像(Vision):那是一片历史的汪洋,起伏不定,动荡纵横,在我们身体内外穿梭往复。所谓“当代”,只不过是随机生发的海面——我们看上去的那层“表面”幻相,实则与大海同体无间。

那么,这历史的汪洋何以成为一种“进程”?这无名的人类“进程”究竟朝向何方?

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

“将可能性还给历史”

在今天的智识语境和生活氛围中,这种思考显得不着边际,且不合时宜。在平凡与日常中消磨,惦念的大都只是意气与功利,我们触摸到的尽是平庸与琐碎。在杭州这样富庶舒适的环境里,我们小富即安。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小时代”。在小时代中沉沦、梦想着的“小清新”们,把生命中诗意与创造的可能交付给亚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于是,无论特立独行还是青春梦想,都被纳入一种现成的姿态与情感,不再也无法对我们的情感结构作出挑战,更不用说启动某种社会想象,开启某个历史计划。在这个小时代,人们沉醉于尼采所谓“末世之人”那千人一面的小幸福,任何宏大的叙事与建构都不免沦为笑谈。

然而,我依然愿意去相信,每一个时代都是大时代,尽管每个时代都在赞颂往日的辉煌。时间永不停息,历史进程依然如故。这个历史背后的无名“进程”,等待着一种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宏大想象与辽阔叙事。

From/To: 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Art Education

前阵子,就是3月6日早上,我注意到朋友圈里有三则新闻:第一是知乎在美国上市,第二是央行宣布发行数字人民币,第三是美国作家Andrew Kaplan宣布成为AndyBot,作为数字人类在云端永生。

3月6日是非常平常的一天,这三件事却并不寻常,它们发生在同一天很令我惊讶。其实在当前这个人类历史的加速期,每一天都会发生极不平凡的事。但是这三件事之间却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关联,令人深思。在座的同学们对这些应该比我更加敏感,但我们还要敏感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感性形式和存在经验的变化,这是你开始创作的基础。

这些年,我常常跟学校的同事们探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有哪些?有脑科学,有基因工程,有新能源、新材料,最后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所形成的混合现实。我相信,这将是未来艺术和设计的主要运作场域。我甚至很有些夸张地断言——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大航海,混合现实是再一次创世纪。

2017年12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开展「致敬2018——未来媒体/艺术宣言活动」

从长远来说,这或许不是夸大。前几年,我为艺术策展专业准备了一份创意写作的考题,就是请考生们沿着下面这段开头写下去:

未来某个世纪的人们,在一次赛博旅行中,邂逅了一片恢宏的墓地,那是“互联网第一代”的赛博墓地。我们上下三代人的毕生数据和生命信息都储存在那里,那是上百亿人类的数码纪念碑……这是未来人类与“史前文明”的第一次遭遇,在他们眼中,我们现在所谓的“网一代”,其实是史前文明的最后一代……

这个意念始自2010年,那一年我创办了跨媒体艺术学院。甘地说:“我的生命就是我的讯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为人一生的信息造型?这是数字时代的雪泥鸿爪。那一年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每个美术学院的学生,都能够在网络世界里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种平行现实,一个驰骋想象力的自足的小世界。我们都相信,艺术的本质任务是创造,而创造是一种发现、一种开启。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超拔出现实之外的另一种现实,都是通向可能世界的路径。它或者它们,既外在又内在于我们的所谓现实,所以艺术作品也是撬动我们这个坚硬的现实世界的阿基米德点。

同学们,两百年来,科技的发展不断把科幻变为现实。我们痴迷于也眩惑于这技术和生活的加速度。而在所有的科学幻想中,未来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无法逃脱的黑洞,仿佛一种命运,仿佛一种诅咒。而我越来越意识到,一切真正的创造都是反命运的。量子理论假设了无数个平行宇宙,那是“无量世界”,我们所谓的现实只不过是实现了的可能世界,是“无限分之一”。即使是这“无限分之一”的宇宙,也是一个无比浩瀚的能量海洋,人类只是其中一道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波浪。然而,正是这道微小的波浪,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了种种可能、种种梦想。

一切伟大作品都是另一个伟大目标的副产品。今天的茶话会就是为了传达出一种希望,希望你们能够打开视野、放开怀抱,建立起一种对他者、对远方、对世界的关怀。这样你就会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一个超越性的目标。这样,你就会走上我们称之为“艺术”的这条通往可能世界的路途——中区玄览,望道而行。(根据4月2日讲话整理)

摄 影 |申 博 周 红

视 频 |陈嘉昀 赵梦佳 马美妮

编 辑 |方 舟 刘 杨 刘雪霏

审 核 |徐 元 竺照轩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网易号
3435文章数 75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