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渡槽系四川省长葫管理局所辖葫芦口水库威远县团结渠联合支渠的一段,于1969年9月20日开工,1972年1月28日建成通水。友谊渡槽位于高石镇和严陵镇交接处的三胜村双叉河上。其设计精巧,建筑工程浩大,雄伟壮观,堪称水利工程建筑奇迹。2019年1月10日,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威远县城往内江方向不远的花椒坡,沿着严陵镇敬老院旁的乡间公路,前行2公里多可直抵友谊渡槽。网络导航友谊渡槽也非常方便。
雨过天晴的春天里,第一次走进威远友谊渡槽!
友谊渡槽右边脚下,立着一处友谊渡槽修建纪念碑。此碑为双层单檐式,中间为友谊渡槽情况简介,两侧立柱上刻有“砌石拦江改河道,劈山越岭架渡槽。”
沿纪念碑下方有一条梯步走到河边,这个梯步真的有点陡峭哟,未上渡槽已体验其宏伟高大。
渡槽上游的双叉河蓝天白云倒影,美轮美奂!
仰望蓝天下的友谊渡槽,无不感叹其雄伟壮观!
友谊渡槽下游的双叉河唯美静怡
友谊渡槽是一座饮水和行人兼顾的双层两用桥,全部采用当地特有的黄浆石建造。桥高41.7米,顶部渡槽全长270多米,中间人行桥长60多米,渡槽与人行桥高差11.7米。雨过天晴的好天气,友谊渡槽更显宏伟壮观,不愧为威远最美的年代建筑。
友谊渡槽采用威远当地所产黄浆石架拱、细钻过线、精工建设而成,三孔主跨、每跨20米、横跨双叉河。整个主桥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层为水渠,中层为人行过道,下层为河流通道。渡桥上下两层,上面是灌溉农田的友谊渠,所以该渡槽命名为“友谊渡槽”。
中间的主跨上刻有“友谊”二字
友谊渡槽在设计修筑时,充分考虑到如何减轻渡桥重量的问题。主跨上有14个大拱券洞,6个中型拱券洞,6个小拱券洞,10个圆形大孔洞,6个十字形孔洞,20多个圆形小孔洞,还在中间人行道支柱间设计了15个上梯形下方小拱券洞,这些预留拱券、孔洞,大大减轻了渡桥重量。
大拱券洞柱头上刻有“艰苦奋斗”等年代印记的标语
大量拱券洞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友谊渡槽的重量,也让其造型颇具古罗马风格。
连接人行通道的石梯步也将拱券洞应用到了极致
拾级而上,通道入口雕刻岁月印记的对联。上联为“群策群力群众创智慧”,下联为“敢想敢干敢于斗自然”,横批旗帜内为"农业学大寨"。
进入通道即为一个转角,通道两侧均有数个拱券洞,这样的设计将采光、美观、减重完美的融合。
14个大拱券洞立柱中间的小拱券洞,将友谊渡槽的设计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威远地区的一个著名打卡地。
友谊渡槽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渡槽上游风光。
渡槽下游的双叉河风光同样尽收眼底
友谊渡槽从双叉河上方向两侧山头延伸
这一侧通道入口处的上联为“胸怀祖国修水利”,下联为“放眼世界看全球”,横批为"毛主席万岁"。
站在人行通道入口近距离欣赏友谊渡槽,更能感受其宏伟壮观!
友谊渡槽历经半个世纪风采依旧,在当时现代化工具不多的情况下,靠劳动人民的双手和智慧修建而成,让人不得不惊叹和对劳动人民的点赞!
仰望两个小孔圆形的拱券洞
洞中的“世界”
漫步在友谊渡槽上层的水渠内,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风力明显比中层人行通道大多了。
俯瞰下方的双叉河乡间风光
隔河眺望对岸的友谊渡槽
站在上层中间位置,威远县城也在友谊渡槽的视野范围。
站在双叉河山头眺望友谊渡槽
俯瞰友谊渡槽下方的农家乐
石砌的友谊渡槽管理房犹如一个小型城堡建筑
友谊渡槽进入山坡,变为了普通水渠。
友谊渡槽旁的河长制公示牌
这个角度基本上可眺望友谊渡槽的全貌
最后在管理房后的山头,俯瞰友谊渡槽建筑群。
友谊渡槽矗立在威远双叉河半个世纪,不仅是葫芦口水库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见证。其设计之精巧,建设工程之浩大,造型之美观,堪称威远最美的年代建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