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在与“《雷锋之歌》与《中国青年报》”一文作者交流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 伟 摄)
4月13日,贺敬之在家中接受中国青年报融媒体团队的专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周伟)一首发表在1963年《中国青年报》上的抒情长诗——《雷锋之歌》,和一篇发表在2019年《中国青年作家报》上的“《雷锋之歌》与《中国青年报》”,在2021年春天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近日,《雷锋之歌》的作者、97岁高龄的贺敬之,在手机上读到“《雷锋之歌》与《中国青年报》”一文(作者:深海,发表于《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3月12日16版),当即叮嘱工作人员,设法联系到这家报社,“想要一份纸质报纸”。
《翻身道情》《南泥湾》,《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歌剧《白毛女》……剧作家、诗人贺敬之创作的这些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并以其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由于年事已高和疫情的特殊原因,贺老深居简出,基本谢绝媒体来访。
4月13日下午4时30分,中国青年报融媒体团队一行4人带着连夜赶制的刊载有《雷锋之歌》礼品报样和近期报纸,如约来到贺老的家中。在镜头面前,贺老侃侃而谈,不减当年的风采。
“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抒情长诗《雷锋之歌》,发表在1963年4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贺老愉快地与我们回忆起,《雷锋之歌》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前前后后……“这首长诗我虽然自认为还可以,但远没有其他名家名作那么‘高妙’。”贺老自谦地说。
“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贺敬之20岁出头便执笔剧本《白毛女》的写作,首演时的盛况,他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半小时的畅谈,贺老给我们讲述了青年时期奔赴延安的曲折经过,在延安的成长历程,以及创作《白毛女》《回延安》《雷锋之歌》背后的故事……
“烟雨楼上——听万里涛声/共唱——心船歌。”这是贺敬之1992年创作的《咏南湖船》中的名句。贺敬之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他的作品和真情实感表达着对党的深情和美好祝福。
《中国青年报》1963年4月11日第3版
《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3月12日第1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