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砥砺前行的法治道路上,上海虹口法院涌现出了一批忠诚担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事迹,他们有的坚守法治一线三十余年,手握法槌、心怀天平;有的勤于思考、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守护公平正义。
为进一步弘扬英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将陆续推出“虹法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认识他们,以他们为榜样,激发奋进力量。
本期“虹法先进事迹”
小编为大家讲述
上海虹口法院
金融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陈丽的故事
陈丽
怕什么路途遥远,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欣喜,
信仰和幸福,在路上
从2003年至2021年,踏入虹口法院已十八个春秋,在这里,她从一名心怀法治理想的年轻人,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司法工作者。她说:
身在司法的道路上,不断会遇到压力和困境,难免彷徨和气馁,但这些最后都会化作智慧和坚守。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欣喜,信仰和幸福,在路上。
清苦中体验清欢,方寸文字间精耕调研
一杯牛奶加几块面包,简易晚餐后在电脑前开始码字,这是初入调研岗位工作的常态,也是一份不为人知的清苦。2005年开始,陈丽在办公室、研究室综合岗位历练,所涉及的工作涵盖理论调研、宣传策划、行政文稿、文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对外综合协调等多方面。从零起步,到逐渐成熟并形成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保持专注和热情,认真研判每一项工作的要点,不断提升每一项工作所要达到的高度和目标,搭建和完善制度建设,发掘和培育梯队调研人才。
担任研究室主任期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许多先河,虹口法院多项综合工作开始跨入全市法院第一梯队,课题在全国获一等奖,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获奖总数名列全国基层法院首位,成立新闻中心,开创了“书适生活”、“撷英汇”、“泓法社”等多个虹口法院文化品牌。
期间,陈丽参与执笔的统计课题荣获全国一等奖,相关成果被立法所采纳,执笔的3篇论文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竞赛二等奖、2篇获上海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个人荣获全市调研标兵、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所在部门荣立三等功。
数字背后,是无数的加班夜,每当踏出院门,抬头仰望繁星皓月,内心是如此的浩然和踏实,守得住寂寞,才会体会到那份清欢。
追求完美,立足“审判工作”+“精品延伸”双驱动
在金融审判这一新的征程中,她牢记“燃灯者”邹碧华副院长的一句寄语“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万千简单重复工作中不断追求更高的水准。
在管理中,陈丽始终推行“精品意识”和“精品战略”,倡导每位法官能开精品庭、办精品案,每位助理能写精品文书、精品调研文章。经过多年的耕耘,金融审判庭连续六年案件入选“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和上海高院“三个一百”系列精品,多起案例分别入选市高院参考性案例、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和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在办理案件中,她亦是对每一起案件,都秉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疑难案件,更是透过重重迷雾抓住案件的要害。在一起金融服务合同纠纷案中,该案涉及履行金融消费者适格性审查义务、信息披露等认定问题,在法律层面和司法实践中尚属空白,责任性质和比例如何确定各方争议较大,业界高度关注司法的态度。为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陈丽作为审判长带领合议庭围绕该案难点做了大量前期调研,走访监管机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精心撰写判决书,精准阐释观点。后该案入选上海法院第七批参考性案例、司法智库案例、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二等奖、全国法院首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
在审判之余,她善思考、善总结,也培养青年法官提升调研水平,通过所审理的案件,透视到某一方面问题的共性所在,形成审判延伸链条上的“精品”之珠。她曾先后参与并执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重大课题、高院类案办案要件指南课题等。其中,《关于网络交易纠纷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优秀课题;《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规制研究》,荣获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理论研究类一等奖。同时,其带领金融审判庭参与运转上海市法学会下设二级调研机构“财富管理法治研究中心”,为虹口区金融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提升建言献策。
“立”字当头,勇于创新审判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为庭长,陈丽始终将“创新”作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定式,不断探索以新的方式破解审判难题,在“立”中求新、求进。金融审判庭先后承担206信用卡系统基层法院开发和应用完善、就调解机构首个应用区块链存证技术进行司法确认、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搭建首个基层诉调对接平台并落地全国首例股权转让司法确认案。
在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中,陈丽带领金融审判庭积极探索以要素式审判为核心的庭审方式和裁判文书制作方式改革。选取某一类型金融案件,形成别具特色的要素式诉状、要素表、要素式庭审流程以及要素式判决书,就起诉环节、庭审环节、裁判环节整体塑造,形成要素式审判全流程样板,该创新举措在全市走在前沿,作为虹口法院亮点经验得到高院认可和通报肯定。
人本为尚,“公心”+“公益”践行司法为民情怀
司法者坚守法律标准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的尊重则是内心自然流露的人本情怀。她常和同事说:“社会上做公益还得专门去找公益平台和渠道,但我们法官做公益,普法宣讲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2018年伊始,针对公众金融理财风险意识薄弱,她主持制作了漫画式宣传展板和系列金融理财案例,自己打头阵,带领金融庭全庭干警在全区各个街道巡回进行法制宣讲,以一种特殊的公益方式回馈社会大众,受到社区群众和人大代表的广泛好评。
以文化人,传递无我奉献的精神力量
我们敬仰前行的“燃灯者”,作为后来者要做好“传灯人”。一个团队要走的远,必须大家一起前行。在团队的文化建设和凝聚力建设方便,其一直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在团队里,为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引导青年干警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庭内陆续开创了“金融·微分享”、“新法研习”两个文化品牌,至今开办活动已几十场。
左:“金融·微分享”沙龙文化活动 右:“新法研习”学习分享会
“金融·微分享”是开放式的沙龙交流,“新法研习”则注重业务素养培训,鼓励每一位青年干警主持、主讲,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此期间,金融审判庭先后产生两届“虹雁”青年干警集训班班长及一名集训班最佳辩手,二名干警荣获上海法院“十佳青年”提名奖及虹口法院“十佳青年”荣誉称号。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年轻人在一种充满仪式感又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坚定司法道路的选择,带领大家一起在法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END
编辑 | 麻艺璇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
分享给你第一个想到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