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
专家简介:谭文勇,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肿瘤内科专家,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高级人才。擅长对恶性肿瘤的诊治特别是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胃肠道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肿瘤诊疗的理念是最大程度控制肿瘤同时,也需要将治疗毒性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国内较早提出肿瘤心脏病学的理念,因此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三项。
在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肺癌筛查想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年度低剂量CT筛查,可以减少80%的肺癌死亡。北美、日本的肺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远高于我国。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的肺癌早期筛查工作做得相当好。在日本,CT机被安装在流动汽车上,开入社区去为人们进行检查。我们曾经的肺癌筛查手段大多是胸部X片,但是对于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并不高,低剂量CT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病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的范围,鉴别其良、恶性。低剂量CT扫描早期肺癌的检出率约为常规胸片的4-10倍,能够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和6.7%的总死亡率。那么关于低剂量CT,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
低剂量CT,剂量到底有多低?
不少人担心,进行CT检查会吸收很多射线,而低剂量螺旋CT就是为解决CT的高辐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低剂量CT,正如其名,放射剂量只有普通螺旋CT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中老年人定期接受低剂量CT检查,因此能够证明,该检查的剂量对人体相当安全。
实际上人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大自然的辐射,主要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的射线,就连人们日常接触的水、空气、食品、手机等,也多多少少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元素。全世界人均天然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低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按照1mSv计算,相当于在地球生活150天的辐射剂量。因此,我们无需担心低剂量CT的辐射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低剂量CT,可以取代常规CT吗?
低剂量CT是针对健康人群筛查的技术。它的辐射剂量很小,但相比于常规CT来说,图像清晰度降低了,不利于对病灶“细节”的把握。因此,低剂量CT可以用来发现问题,但不适用于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深入检查。如果已经发现病人有一个结节,并且结节在形态、密度、边界和其他影像学特征上倾向于恶性,或者如果病人有肺癌的危险因素,那么病人应该进行常规CT检查。常规胸部CT扫描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肺部影像重叠少,能够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有效地提高肺癌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治疗后随诊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因此,要精确地对病灶进行诊断,常规CT也是必不可少的。
哪些人群适合做低剂量CT筛查?
- 45岁以上,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者
- 有肺癌家族史者。研究表明,家族中曾有过癌症患者,特别是家族中有两人以上患过肺癌,那么,这个家族的成员患肺癌的风险,就增加了大约7倍。
- 有癌症病史者。以前得过肺癌、淋巴瘤、头颈癌或吸烟相关癌症的患者,再发肺癌的风险增加。
- 高风险职业者。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以及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若患有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这些疾病都可能提高患肺癌的风险。
- 20年以上未患感冒的人群。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这类人群也有可能成为肺癌的高危患者。
低剂量CT有什么注意事项?
患者胸部不能有金属物品,包括金属扣子、金属拉链、金属材质的文胸等。患者不能佩戴高密度材质的项链。
由于一些扫描参数的降低,使得低剂量CT技术更加适用于偏瘦或中等体型的人群,对于较胖的人群(BMI>25),由于射线量相对不足,会使得图像质量下降,有可能影响到临床的诊断。
肺部可以做低剂量CT
那么为什么其它部位不能做?
这主要取决于CT的成像特性,也就是说是采用X线原理成像的,X线量的多少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日常拍照来举例,我们照相的原理都是依赖光线,不管采用什么光,日光、灯光等,光线的存在是必须的。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我们可以在较低的光线条件下拍照,并且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但是光线的多少也有一个下限,低于这个下限,成像质量也会很差。
CT的成像也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完善,x线剂量可以越用越少,剂量仍有一个下限。胸部能够使用较低的辐射剂量成像,是因为肺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空气,X线最容易通过,使肺组织与周围的其他组织形成了天然对比差,因而肺部成为了低剂量CT的首选对象。当然,降低辐射剂量也是有限度的,随着辐射剂量的降低,人体组织的分辨能力一定也是会随着降低的。因此,另外一些部位则无法使用低剂量CT成像,因为其它地方组织密度高,低剂量的射线很难通过,因此我们只有肺部才能使用低剂量CT。
专家介绍
谭文勇,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肿瘤学)、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高级人才(II类)。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FELLOW、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会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和《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多个杂志审稿专家。
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多种肿瘤特别肺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提出肿瘤心脏病学的理念,强调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也要将抗肿瘤治疗的相关性心脏病风险最小化。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在放疗领域的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和《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共发表论文3篇。分别获得2016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曾在荷兰癌症研究所列文虎克医院(AvL-NKI)、英国伦敦大学(UCL)医院肿瘤中心学习,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近5年来,先后在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年会上交流8次,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