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建朋
在邹圩,村民们亲切地称扶贫干部吕文宾为“驻心”干部。
2018年5月,吕文宾受江苏悦达集团党委选派,作为盐城市委扶贫干部,驻点阜宁县吴滩街道邹圩村进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这是吕文宾第二次被组织下派到农村基层。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吕文宾深知,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邹圩村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耕种植为主的经济薄弱村,全村一无经济实体,二无集体积累。
“一到邹圩,我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吕文宾列举了当时摆在他面前的两组数据——全村7个生产组,耕地面积2861亩,农户686户25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182人;到2017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0元,而外债却达171万元。“我是带着两项任务指标来的:村集体年可持续经营性收入不低于18万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6000元。当时的压力何止‘山大’!”
工作组驻村后,立即成为全村的焦点。村民们认为,工作组来了,这下就有希望了!面对村民的期盼,吕文宾陷入思考——该从哪里入手才能让邹圩村彻底拔掉穷根?
“没有突破口、没有路径方向,我就先从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挨家挨户展开困因调查,先把基本情况搞到手、搞明白。”吕文宾说,刚驻村那会儿,每天步行20多公里下村,往来于街道、村与农户家。“戴顶草帽,背个挎包,包里只有笔和本子,走一家记一家,把每家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这一走就是小半年。随着时间推移,吕文宾走访的群体逐步扩大,老党员、老村干、普通群众、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在详细了解、认真倾听后,我才知道他们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
有人质疑,走路下村简直是浪费时间!吕文宾却说,一路走下来,不仅深入了解到村情、民情,更交上一路的“穷亲戚”,为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很多问题。“可以说,我后来的帮扶点子都是走路‘走’出来的,都是与他们交谈而启发出的灵感。”
“走在路上”,让吕文宾很快便融入邹圩村这个集体,也摸清村里的真实情况:缺钱,矛盾多,干群关系“一点就着”。
干群关系不融洽的导火索,来自3起历史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经过吕文宾不断做工作,盐城市首家由律师事务所驻村设立的法律扶贫工作站,在邹圩村挂牌成立。矛盾解决后,人心也越来越齐。
缺钱怎么办?吕文宾提议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组建农业发展公司,整合村里现有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村级集体经营平台。他提出在集体经营收入中先分别提取40%作为公积金,10%作为村扶贫基金,余下的50%再对参股村民实行保底分配加二次分红,对贫困户实行村级托底,村经济组织优先招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确保不让一个农户在小康路上掉队。
挨家挨户做工作,描绘村发展蓝图。那段时间,吕文宾有时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宿舍,吃饭就泡碗方便面草草解决。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村民,仅用两个月,就有180多个农户加入合作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底,邹圩村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年来,吕文宾累计为邹圩村筹措项目帮扶资金32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430亩。
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欣慰——村集体负债从171万元降至31万元;可持续经营性收入从900元提至29.52万元,预计今年将超过31万元。“这对条件好的村子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3年前集体收入只有900元的邹圩村来讲,却是不敢想象的。”吕文宾感慨,驻村不仅人要驻下,更要把心驻下,把真情驻到困难群众的心坎里。“驻村扶贫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只要困难群众笑了,再多付出都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