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硝烟使用海水浸泡法而不直接用火纯属是有前车之鉴,曾在江苏上任期间,用过火攻法,结果出人预料,不仅没有断绝,反而春风吹又生。鸦片在火烧之后会有膏油渗入地下,被瘾君子们从泥土里面挖出,进一步陷入成瘾深渊,而用海水浸泡则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完全销毁,真正为民除害。
虎门硝烟之前林则徐与鸦片的不解之缘
清朝道光年间,洋人勾结地方官员,走私鸦片,致使民弱国穷,大量白银外流。林则徐作为一位从小就立下经世治国之志的贫家子弟,早在虎门硝烟前16年就已经跟鸦片打过交道,那年他38岁(1823年),于杭州就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清明吏治,大刀阔斧改革案件审判程序,遇到奇案怪案甚至亲自主持审理,当地老百姓也是觉得新鲜,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官员呢,为达目的,身先士卒,暗夜潜行,明察暗访,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大人居然当起仵作来了,起初,民众皆是持观望态度,心想这或许又是某种新花样的作秀,可他不一样,短短四个月内就把曾经积压许久的案件查得明明白白,百姓深受感动,大呼林青天以示尊崇。
林则徐认为古有人间天堂之地的苏杭之地本该人杰地灵,只因有了鸦片,才使得该地民风败坏,于是他着手操持江苏禁烟运动,这次也为他今后在虎门的壮举积累起重要经验。
在人类认知中,火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毁灭,主持江苏禁烟时,林则徐用的便是桐油浇淋在大烟上进行焚烧的销毁方式,哪不妨滔天大火之中竟然升腾起阵阵浓烟,瘾君子们闻得飘飘欲仙,而普通民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幻觉,这危害国民身体之物没有彻底消除,倒是让许多不相干的人深深体会了一把纨绔子弟散尽家产魂出肉身的感觉。
这还不算啥,关键是瘾君子的数量庞大,得知焚毁鸦片的前几日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好铁铲严阵以待了。大烟并没有被完全燃烧,灰烬之下依然会有些膏油渗入地下,可谓是穷生奸计,对于习惯于以油炼膏的沉迷者来说,那片土地就是宝藏,只待官兵散去,硝烟处霎时尘土飞扬,大伙都在忙着装土呢,比捡钱还积极。如此一来,林则徐的美好愿望功亏一篑。
作为满心家国天下的大员,他实在不忍心偌大的江山就此葬送在此等摄人心魄的毒物上面,遂愤然上疏:倘若不把此等贻害万年之物从我中华大地上彻底清除出去,将来必将是国库无可用之银,民间无可应战之兵。
道光皇帝虽久居深宫,依然对民间之事有所耳闻,不禁感慨,倘若再让这帮商人与部分官员沆瀣一气胡作非为下去,大清国祚不久矣。
虎门硝烟前夕风波
就这样,林则徐于危难之际奉命离京,顶着一路严寒,不舍昼夜,沿路走访,毅然奔赴禁烟最前线。他与随行途经清远县时路过一茶棚,看到某位壮汉与一位大烟瘾君子争执时不慎失手将其打死,当即修书一封让茶棚小二送去县衙,县官阅信,当即宣布释放壮汉并奖赏其10两银子并宣布凡是杀了贩卖鸦片、吸食鸦片者,皆可领赏,自此,清远拉开了禁烟的序幕。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还顾不上休息就迅速召集两广官员,宣布全力查办鸦片,下令将停泊在伶仃洋的烟船全部扣留,命令刚下,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与军机大臣穆彰阿一条战线的豫坤当即劝诫(实则威逼):林大人,关于查封洋人烟土之事,还望三思而后行。(用大白话来讲,就你一个林则徐,根本动不了我们洋爹,更何况我朝中有人,这姿态,不可谓不高)
林则徐当然不吃这一套,当即反怼,那帮红毛鬼,还嫌害得我民众不够惨么?就为了这点玩意,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搞得卖儿卖女就为了图那点享受,这种缺德的事,禁止还需要考虑后果?(话外之音当然是,你这帮鸟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们的钱全在滴着血,还科普什么圣母言论?你们膝盖都长在地上了?)
林老果然说一不二,水师部队极速机动,扼守港口,海防人员统统就位,待所有部署到位后再发布禁止鸦片的告示,凡是鸦片商人,不管中外,三天之内,必须全部把手中的罪恶交出来,交了还不完事,得签字画押,今后若是再搞事情,鸦片没收,当事人就地正法。
通常这种告示一出,最激动的还是看热闹的观众,禁烟通令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有人嫌事不大,有人担惊受怕,有人不屑一顾,而多数利益既得者太熟悉这套路了:不过是一场风而已,傻子才会乖乖听话。
三天时间到了,果然无一人上缴鸦片,大家都在暗喜,看你林则徐怎么收场?
似乎他们都没有预料到,一场即将摧毁整个洋人鸦片产业链的飓风正在积蓄最后一丝力量,林则徐到广州的这段时间并没有闲着,而是深入民间,四处走访,很多贪官是拴在哪条绳子上都摸得一清二楚,广州鸦片大佬颠地和十三洋行行长吴良兴被擒,按照大清律,颠地按照两国外交条例法办,而吴良兴则被押到洋人商馆门口斩首示众。
群众欢腾声中林则徐的洪钟之音尤为悦耳: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与此同时派人遣送官贴到英国驻华商馆义律手中,通知明日召见。义律却十分傲慢,怒骂:“满清政府做事向来虎头蛇尾,这次能翻起多大的风浪,就算这事是杀鸡儆猴,可你敢把我大英帝国怎么样?”
次日,义律依旧态度蛮横,林则徐只是丢下一句话:三日为限,交出所有鸦片,如若不从,封锁商馆,断水断粮。
三日后,英方还是不为所动,林则徐说到做到,英国商馆顿时阵脚大乱,群情激愤之下,义律已是焦头烂额,不得不让英国、美国以及印度商人交出鸦片,所有损失由英国政府承担。与此同时,朝英国女王去了一封信:我完全同意胡夏米先生1835年的对华作战计划,请求女王陛下立即采取武装行动……
为何用海水浸泡法才能彻底销毁鸦片?
经过短暂的交锋,林则徐收缴到237.6万斤鸦片,直接堆成了小山,他也考虑过把这些祸害转运到京城,让皇帝看看自身的工作成果,但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雁过拔毛的道理了,没准还没到京城都被亡命之徒薅光了羊毛。所以还是决定就地销毁。为此,他曾向社会各界请教过彻底销毁鸦片的办法。
后来确实找到了,鸦片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这也是其具有毒性和令人成瘾的主要原因,只要用其他物质对其进行破坏,鸦片也就不名一文了。所以林则徐用了两种物质,其一是卤盐,另一种是石灰。
当时挖了两个长宽达15丈的大坑(将近50米)用于销烟。大坑周围使用栅栏阻隔,池底和四壁均铺设石板,池前涵洞进水,池后水沟排放,仪式开启前在池中撒盐,等盐分饱和,将捣碎的鸦片投入,再丢下生石灰,等待彻底反应,乘退潮之时放出销毁的鸦片,涨潮之时又重新操作,周而复始,一共持续了二十三天,海水销毁鸦片,让烟鬼们彻底断了捡漏的念头,而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那些铁铲全成了废铁,不得不含泪望鸦片兴叹,或许,这个沉睡已久的大国终于有人开眼看世界了……
如此壮举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高度赞赏,大夸:大快人心!。
一位扎根边疆的千古之人
然而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虎门硝烟之后不久,英军派遣舰队进攻广州,林则徐就此成了背锅人,被革职查看,从重发往新疆,参与祖国边疆建设。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丢弃对这个国家的深情,到新疆赴职途中依然敞开着“国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胸怀。
人生不能承受之重,莫过于从万丈荣光之上跌落到看不见前方的不毛之地,那个曾被世界瞩目,举国称颂的男人居然被扔进了千里黄沙之中,就算他开垦出万亩良田,被民众交相赞美也无济于事,似乎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
他无比坚定,出发时,为他鸣不平的送行队伍排得老远,街巷里挤满了赤诚之心,人们怕他行路困顿,把家里压箱底的鞋帽都贡献了出来;又怕他挨冻受饿,又咬牙将几口人的口粮积攒下来;他们担心这个一心为国的明白人就此在漫天黄沙中销声匿迹,还有人生怕历史会忘记这个坚毅的男人,连夜赶工做好几十块牌匾……
林公热泪盈眶,决心以萤火之光照亮新疆大漠,可是戈壁滩上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当到达伊犁惠远城时,距离出发时已有122天。
环境的恶劣并未浇灭这位58岁爱国老人的希望之火。海量查询资料、四处走访群众,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终于,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开垦荒地20万亩,甚至连伊犁驻军吃饭问题都能自给自足了。
种田离不开水,但清政府财政早已捉襟见肘,他又率先捐出自己的私银,四处游说走访当地乡绅,筹集资金,发动十多万人,历时4月有余,亲自指挥建成200多公里的河渠,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波光,后人感念他的壮举,遂命名为林公渠。
本已是不世之功,但皇家让其自生自灭之心已定,似乎没有让他回京都的打算了,60岁那年,他又被派到南疆开荒,日子真是苦得渗骨,一个曾经的朝廷大员居然会身卧土堡避野狼躲狂风;又在热浪似火的大漠中一步步丈量着祖国河山,倒下,爬起,再倒下,又爬起……
以赤子心中托起“戴罪之身”,他似乎不屑于解释,照在沟渠的明月是否值得以真情相待。
一息尚存,便无止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