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滨江湿地。
秋季的“五花山”。 省林草局提供
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松鸡。省林草局提供
红嘴鸥。
原标题:2021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 近年来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 龙江绿色版图在延展……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黑龙江省居于最东最北。
这里地肥水美。黑土层厚达30厘米,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地之一;这里水系发达,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等蜿蜒流过。
这里林草丰茂。国有林面积、沼泽湿地面积全国最大,自然保护区占比全国最高。
这里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一天,我们选择站在家乡的黑土地上“回首”。看龙江大地的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为“修复我们的地球”贡献了一份龙江力量。
植被
看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龙江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据省气象局卫星遥感的监测数据显示,我省植被生态质量呈持续改善趋势,2019年全省整体植被生态质量较近20年平均值提高13.9%,较2000年提高27%,创近20年来最优。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实现了三增长,植被生态改善,农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永恒的青春在树林里,播种绿色的脚步永无止境。2021年,我省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村庄绿化建设9.4万亩,打造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100个。同时,我省出台《黑龙江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承担天然林保护修复主体责任。到2035年,全省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1817万公顷。每公顷蓄积达到110立方米以上,总蓄积达到20亿立方米以上,实现天然林质量根本好转,生态功能更加凸显。
把绿色种在大地上,也把“绿色理念”种在人们心间。2020年,我省开始全面推进关注森林活动,计划到2021年底,逐步建成100个左右的自然教育绿色营(基)地。按照全国关注森林组委会部署,结合黑龙江实际,我省关注森林活动将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功能,深入开展自然教育、森林草原科普工作等生态公益实践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森林、助力生态强省建设。
湿地
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湿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区域性差异显著。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全省有556万公顷湿地,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四。
据省林草局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国际湿地城市1个——哈尔滨市(全球18个,全国6个),国际重要湿地10处;国家、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3处,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3处;湿地公园78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63处,省级湿地公园14处,地市级1处。
野生动物
看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遍布乡间山林,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我省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朋友”闯入“寻常百姓家”。
2020年6月,虎头海事处在乌苏里江巡逻时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经过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有关专家近1个月的精心救治,东方白鹳伤势逐渐痊愈,在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功放飞。
近年来,在全省各地强有力的保护下,我省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26种。其中新增一级保护兽类2种,为豺、驼鹿(原二级保护动物),新增一级保护鸟类12种(原二级保护动物升级10种,新增2种),黑头白鹮、黑脸琵鹭、白枕鹤、草原雕、乌雕、秃鹫、矛隼、黑琴鸡、毛腿雕鸮、猎隼由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黄胸鹀为新增加物种。(记者谭湘竹 摄/记者张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