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汝州,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
2006年10月,河南曲剧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曲剧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是高跷曲子,由高跷曲子到河南曲子,经过三步曲,即高跷曲子——高台曲子——舞台曲子(河南曲子),后来叫河南曲剧,在国内是最年轻的剧种之一。
由于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河南曲剧已成为河南第二大地方剧种。
河南曲剧又有南阳曲子(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子(小调曲子)之分。前者较沉稳,后者较活泼。唱曲牌,常用的有“汉江”“扬调”“满州”“鼓头”“打枣杆”“剪剪花”“银纽丝”等四十多种。唱调柔和、宛转、轻快,具有明显的民歌特点。
主要伴奏乐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筝等。
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早期剧目多为反映家庭生活的“三小戏”,如《闹节》《卖瓦盆》《安安送米》等,其后也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大戏,如《祭塔》《花庭会》等。解放后整理的传统剧目《陈三两》《风雪配》《卷席筒》和编演的现代剧《掩护》《游乡》等影响颇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