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惠民镇,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这个小镇最为宝贵的一份“家当”。近年来,惠民镇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坚持文物保护优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及价值,走出了彰显古风古韵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惠民镇,便有一股清新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也许和惠民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惠民旧称长官司,民国32年(1943年)设乡,因苛政民困,乡绅黎民呼请施惠于民,故更名为“惠民”。世居白、傣、彝、傈僳、苗、藏、纳西、回、水族等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47人,占全镇人口10%。在这里,民族文化也融入了历史血脉,助力这个拥有历史文化的小镇,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与规划过程中结出累累硕果。
01文物“延年益寿”古韵源远流长
惠民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有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星遗址”;有明朝洪武25年(公元1392年)设置的土司政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喇长官司土司衙门遗址”;有攀西境内唯一留存下来的古民居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宅“印子房”;有1968年建成的盐边县建县初期最大的水利工程“云川堰”及“五一渡槽”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红星遗址”,位于惠民镇惠民河岸的二级台地上。1990年,经省市专家现场踏勘,初步认定为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为研究当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提供了蓝本,也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实物资源。
“马喇长官司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惠民镇新林村坪子组“土司衙门堡堡”上农田中,该遗址因年代久远,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目前余相当数量石件、砖瓦件等散落于农田。
刘氏宅“印子房”,位于惠民镇民主村二组。始建于清代,在当地俗称“刘家印子房”,是村民刘仕卫家祖屋,先后有六代人居住过,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刘家印子房”是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代表性文物点,也是我市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印子房”古民居。
“四川岩子”为全镇最高峰,海拔2800余米,突兀峥嵘、巍峨雄壮,长达几十里,连绵着四川云南两省,山中有“贺二麻子洞”“孔明箭”等诸多历史遗迹。
黑龙谷——五一渡槽景区,位于惠民镇境内。1972年建造的云川大堰上的“五一”渡槽高136米,长87米,宽2.5米。景区横跨于罗汉山和太公山之间,如“彩虹饮水,新月沐浴”,成为黑龙谷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
02民俗文化焕异彩时代底色创辉煌
惠民镇民风淳朴,民俗异彩。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祭祀活动”,有传承悠久的“古法熬制桑葚膏”等非物质文化遗存,世居各民族互通往来、婚俗不避,和谐相处、水乳交融。
自古以来,惠民就是盐边县通往云南的一条主要通道,川滇两省的商贸往来十分繁荣,南来北往的商贾,年年举办的烟会、骡马会以及各种物质交流会,使其成为川滇古道上马店林立、商贾云集的一大古镇。惠民老街作为川滇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具有厚重的民间商贸历史和川滇民族民俗文化。在历史的沉浮中,古老的“商贸之路”停留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了千年辉煌记忆。
悠悠多年载,岁月记忆镌刻在惠民的一座座高山之上,一条条江河之间。而今的惠民,不仅有故事与记忆,还有一个小镇的情怀。未来,惠民镇将以文化历史为名,在迈上新台阶、乡镇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进程中,持续向世界讲述惠民故事,传递小镇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