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家头部猪企的年报尚未正式披露,但是从业绩快报的情况来看,2020年全部实现了增长。
相比之下,温氏股份这家曾经的创业板“一哥”、生猪行业的绝对龙头,就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去年,生猪销量排名前5的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该公司一家在2020年出现盈利下滑。
至4月26日,上述5家公司中仅有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正式发布年报,前者当期净利润下降46.83%,扣非后下降51.11%,后者净利润增长3131.98%,扣非后增速更高……
其他三家头部猪企的业绩快报显示,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同期增速分别为349%和250%,新希望利润增速为4.77%。
同行都在增长,缘何唯独温氏股份一家下降?
这与行业景气度无关,2020年仍然是近20年来生猪养殖业最赚钱的一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2省市生猪周度平均价后发现,2020年均价达34元/公斤,远远高出2019年同期的21.82元/公斤的水平。
问题,显然出现在了温氏股份自身。两大主营业务,生猪销量不增反降,全年销量下降48.45%,肉鸡业务处于行业底部,全年毛利率暴降25.93个百分点至0.38%,亏损边缘徘徊……
如今,猪价连续下跌背景下,如何摆脱下滑、重归增长,显然是全行业身家最高的公司管理层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猪减量,禽类放量
4月23日,温氏股份召开了2020年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合计提问问题达97项,关注度不可谓不高。
但是,有意思的是,却没有投资者提及2020年生猪销量的问题,反而是22日的机构电话会上,有机构投资者直抓重点,“公司去年肉猪出栏量下降较大,主要原因是?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变?”
将此视为重点,是因为在去年全行业生猪销售放量的背景下,温氏股份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并成为公司当期利润下降的两大原因之一。
就A股同业公司而言,很多公司是“半路出家”,譬如新希望、正邦科技前几年收入第一大来源主要是饲料。
相比之下,温氏股份是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2018年,公司商品肉猪销量达2229.7万头,同期牧原股份仅为1101.1万头。
但是,在2018年至2020年的猪价上涨行情中,温氏股份掉队明显。去年,国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行业毛利率处于近20年绝对高位,动作快的企业迅速放量。
牧原股份,2020年全年销量增至1812万头,温氏股份则逆市减少至954.55万头,同比下降48.45%。
至此,公司被牧原股份、正邦科技超越,销量排名从2018年的行业第一滑落至第三,行业格局重新洗牌,类似案例在相对稳固的传统行业中,并不多见。
而对于生猪销量的下滑,公司在回复上述机构和投资者提问时归结为“受老旧饲养栏舍占比较多等情况的影响,公司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前一阶段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种猪群体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温氏股份年报中给出的解释,还包括了“为控制风险,公司在前期主动调整了猪苗调运及投放生产环节的进度,报告期内公司肉猪产量相应下降”。
不过,在2020年包括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猪企均曾从牧原股份购入仔猪,新希望更是以此实现了生猪销量的翻倍增长,虽然彼时仔猪价格处于高位,但是在全年34元/公斤的较高猪价支撑下,仍然有利可图。
禽类养殖业务,则与温氏股份的生猪养殖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2020年,公司肉鸡、肉鸭销售量还分别出现了23.58%和28.96%的增长。
换回来的是,肉鸡业务收入规模的扩大,但是却遭遇了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冲击。
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肉鸡业务毛利率为26.31%,2020年锐减至0.38%,同比下降25.93个百分点。
两相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温氏股份赚钱的生猪业务“风口”未能把握住,反而在大力推动不赚钱的肉鸡业务。
相当于,二级市场上卖的股票连续上涨,买入的股票不断下跌一样,显然是投资思路、交易策略出了问题。
所以,除了上述温氏股份官方给出的客观因素外,是否还存在公司领导层错判市场趋势,去年将重心转向禽类养殖业务的主观原因?
生猪销量增长空间有限
猪价上涨周期,二级市场关注企业利润率提升空间,猪价下跌周期,退而求其次,销量成为拉动企业盈利增长的动力……
理论上,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相对被动,对业绩拉动效果也要明显弱于涨价,但却是现阶段上市猪企唯一能做的选择。
与此前多次表态扩产,甚至是描绘出远景产能蓝图的新希望相比,牧原股份此前并未过多提及产能,可是销量数据却让人咋舌。
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生猪销量772万头,同比增长201%,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同期增长177.3%、146%和114.5%。
再来看温氏股份,今年1-3月肉猪销量合计235.47万头,上年同期销量为225.26万头,同比增长4.53%,其中今年3月含毛猪和鲜品的肉猪销量同比下降30.22%。
销量增长情况好于去年,但是整体幅度落后于同行业公司。
按照温氏股份近期的官方说法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高繁母猪规模呈现上升趋势,一季度公司高繁母猪规模明显增加,目前已基本完成种猪质量转换任务。”
此外,公司猪苗(一季度)投放量季度环比大增约46%。其中,3月份单月投苗量190多万头,创近一年来新高。
在4月22日的机构调研时,温氏股份还透露称,生猪养殖团队进行了调整,“将原养猪事业部一分为三,成立种猪事业部、猪业一部和猪业二部……启用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功管理者担任两个事业部总裁。”
人事调整方面可以参考新希望。2020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累计生猪销量434万头,距全年800万头出栏目标近半数未完成。
2020年9月开始,公司管理层“大换血”,总裁邓成离职后,转投天邦股份,此后王维勇等3名副总裁和董秘离职。
四季度开始,新希望生猪销售放量,同年12月创下166万头历史峰值,顺利达成上述出栏目标。
不过,种猪质量转化也好,人事调整也罢,温氏股份生猪销量增长的“拐点”能否确立,仍然需要接下来的月度销售数据逐步验证。
而就2021年来看,其产能恢复情况并非十分乐观,全年增幅预计会明显落后于牧原股份等同业公司。
“目前我们的计划是1180万头,这个计划是我们通过现有的基础母猪存栏数量及投苗情况等基础性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需要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才能完成。”温氏股份表示。
以2020年销售数据计算,相当于公司今年生猪销量增幅在23.62%左右。
按照温氏股份预计,需要从2022年开始公司肉猪出栏量会有明显的增长。只是,届时市场环境如何,又是未知。
亿万富豪团队的困境
未能成功捕捉到2020年生猪行业的高盈利周期,以及2021年出栏增量预期有限的背景下,二级市场自然难以给予温氏股份过多的关注。
据统计,2020年初至4月26日,总市值超过900亿元的温氏股份日均成交额仅为5.22亿元,同期一家市值600亿元出头的行业龙头日均成交额则接近49亿元。
于是,温氏股份陷入了行业景气度下滑、盈利增长预期不明确、市场关注度和流动性低,和公司股价连续走低的恶性循环中。
抛开绝对高点不提,仅仅从2020年初算起,温氏股份股价便已从26.54元回落至4月27日的14.6元,区间跌幅近45%。
这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对于公司股价长期下跌有何看法?港资,机构都在减少,公司有何应对措施? ”
实际上,温氏股份的管理层更为受伤。
要知道,这是一家亿万富豪数量最多的上市猪企,即便是2020年末,公司仍然有22名董监高成员持股市值过亿。
伴随着公司股价的下跌,董监高成员“账面财富”大幅缩水。
2019年末,温氏股份董事温鹏程持股市值达72.8亿元,至2020年末减少至47.4亿元,但是这期间他个人持股数量却从2.17亿股上升到了2.6亿股。
“公司设置有市值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定期召开市值管理会议,对公司市值进行维护管理,日常公司也有专职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人员。”温氏股份表示。
不过,市值管理只是辅助手段,二级市场上涨归根到底还是要追溯到企业经营层面,盈利能力才是支撑股价的基础。
就今年的行业景气度趋势而言,生猪价格已经步入下降通道,行业整体利润率难以回升至2019年、2020年的高点。
好的一面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温氏股份一季度禽类业务出现起色。
“禽业有较好盈利,其中养鸡业务约盈利9亿元,水禽业务盈利0.4亿元。”在介绍一季度经营情况时温氏股份表示。
只是,仅仅依靠禽类景气度的提升显然非长久之计,公司盈利趋势、股价运行趋势也将与周期波动“随波逐流”。
上述背景下,温氏股份又将如何来熨平周期,进而实现公司的稳定经营,抑或是尽可能减少下滑幅度,才是公司亿万富豪管理层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董鹏 编辑:朱益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