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一直流传了5000多年之久。建国后,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不乏有孝顺的将军。战功赫赫的上将许世友便是其中的代表。
许世友将军的前半生都在从军生涯中度过,在他有生之年,经常对自己的家人说:“我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
“当兵三年无孝子,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为母亲看坟。这也就算两全了”
于是,晚年的许世友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特殊请求:“他死后坚决不火化,希望死后能够土葬在母亲的身边,以此来弥补自己一生不能孝敬老母亲的遗憾。”于是在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许世友将军没有签字。
为了实现自己对老母亲的孝,许世友不光向毛主席提了这个要求,他还和邓小平主席讲过,死后一定要埋在母亲的身旁。为了革命,离开家的许世友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必须弥补这个遗憾,在地下陪老人家作伴。
许世友对家人们还说过:在自己一生的戎马生涯中,除了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另外一个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爱子——许光。
许世友与许光
许世友从军前:活着——只是为了母亲
许世友的幼年十分悲惨,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不幸离世。从小跟着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一个人艰难地撑起了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帮助母亲分担压力,年仅8岁的许世友离开母亲,前去登封少林寺拜师学艺。
让许世友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8年。8年中,他无数次梦到母亲被社会上的恶霸欺凌,每一次从噩梦中惊醒,许世友对母亲的思念就多一分。幸运的是,身在少林学艺的他能够经常给母亲写信。
16岁那年,许世友从信中得知母亲犯病,在家中久久不能亲身。为了下山探望母亲,许世友多次冒犯寺规。当时,他的师傅素影法师被他的孝道感动。不仅不让师兄们惩罚他,反而给了许世友一笔钱,亲自送他下山探望母亲。对于师傅的大恩,许世友终身难忘。
许世友与战友杨勇
学成归来后,许世友一直侍奉在母亲身边。原本以为就这样过一辈子。中国革命的发展让许世友再次面临选择的两难境地。
身为人子,许世友只想在母亲身边尽孝道。然而,面临山河破碎,许世友的母亲深明大义,最终为他做了决定。母亲对许世友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一切荣辱都不能与它相提并论。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也知道一个道理:没有中国这个大家,就不会有我们这个小家,不用担心母亲,放心去为国家战斗吧。”
母亲的话点醒了许世友,于是他参加了红军,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参军以后,在长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许世友为了国家大义,他根本不能对母亲尽孝。红军时期,在毛主席的允许下,许世友也只是探望了母亲两次。
许世友视察部队
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请假去看望母亲,母子二人上一次见面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许世友见了母亲,涕泗横流,扑通一声,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
后来,许世友决定把母亲接到军区大院养老,但是老母亲过不惯军区大院的生活,执意回到家乡,许世友拗不过,只好同意。
身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无法再照顾远在河南的老母亲,尽管母亲告诉他能够照顾好自己,许世友还是不放心。俗话说得好:“父债子偿”,作为人子,许世友欠了母亲一辈子的“孝债”,无奈的他只能让长子许光替自己偿还。
许世友告诫儿子
于是,身在山东军区的许世友,给已经当上海军舰长的儿子,写了一封特殊的信。在信中,许世友这样告诫儿子:“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参加革命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在你奶奶身边伺候尽孝,欠老人家的实在太多了,你就回家替我照顾你奶奶吧。”
正当他立志报效祖国,为共和国海军事业做贡献的时刻,在父亲许世友的一纸调令下,他只能忍痛离开从事多年的岗位,以风华正茂的年华脱下军装返回河南老家,替父尽孝赡养祖母,而这一呆就是整整一辈子。
许世友为何非得让许光退伍回家赡养祖母?许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脚步,了解一代名将之后——许光背后的传奇故事。
许世友一家合照
长子许光的悲惨童年
许世友将军一生有7个子女,3个儿子和4个女儿。长子许光是许世友发妻朱锡明所生,剩下的5个子女都是许世友和夫人田普所生。
其实,许光并不是许世友的长子,许世友跟发妻朱锡明一共有三个儿子,在许光之前还有2个儿子,只不过出生没多久便不幸夭折。1929年,许世友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由于前两个儿子的夭折,他便成为许世友的长子,许光原名为许大安,后来许世友亲自为他改名为许光。
1932年7月,国民党率领40个师对工农红军发起第四次围剿。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情况,红四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反动派的有生力量。于是徐向前立即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来到了国民党兵力相对薄弱的川陕地区。
许世友视察部队
当时,许世友担任红四军12师34团团长,许世友知道此次红军转移事态紧急,一旦转移后,将再也见不到老母和妻儿。于是他向徐向前请示后,匆匆回了一趟家,许世友与母亲和妻儿进行了短暂的告别,随后他便一去不复返。
此时,许世友的长子许光才3岁,红军走后,国民党气愤难平,他们找不到红军,于是拿红军的家属泄愤,很多红军亲属惨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下,身在河南新县的许世友一家也没能幸免。
许世友在临走前,已经预料到国民党对他们家进行报复,于是,他告诫发妻朱锡明,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许光。朱锡明一直记得许世友的嘱托。面对反动派的疯狂报复,朱锡明带着婆婆和3岁的许光一起逃难。为了保护许光和婆婆的安全,他们不惜化为乞丐,一路沿街乞讨度日。朱锡明甚至去死人堆里扒过死人的衣服,然后加工成鞋子和袜子卖钱以维持生活。
许世友一家合照
就是这样,许世友一家依旧没能摆脱反动派的追捕。曾经有一次,他们在乞讨的过程中被反动派发现。为了保护许光,朱锡明决定让姑姑带着他往山里跑,许光的姑姑带着他跑进山里后,反动派一时间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决定放火烧山。连续三天三夜,姑姑和许光待在山洞里不敢出来。
敌人以为许光和姑姑肯定被烧死了,他们才悻悻离开。这时的许光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姑姑赶紧下山为他掏了一个窝窝头。然而,就是这个窝窝头,差点要了许光的命。连续三天没有进食,许光看到窝窝头后,一口将窝窝头吞下,许光吃得太急,窝窝头卡在嗓子里,姑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窝窝头弄出来。
许世友与许光
许光的不幸还在继续,除了幼年被国民党追杀外。许光人生最大的不幸,便是母亲朱锡明改嫁他人。当时,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许氏一家更是长期遭到反动派的迫害。身在队伍中的许世友更是杳无音讯。
为了让朱锡明活下去,不再受许家的牵连。许世友的母亲深明大义,最终逼着朱锡明改嫁他人。想到许世友的嘱托,朱锡明想要带着许光一起生活,许世友的母亲却坚决不同意,于是,许光从此只能跟着奶奶相依为命。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天当房来,地当床,野菜干果是爹娘。战乱中,许光和奶奶吃尽了各种苦,战乱、逃荒、乞讨、忍饥、挨饿、受冻……很多人不知道,许光其实就是《闪闪的红星》的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
闪闪红星潘东子
与父亲团聚,王树声大将功不可没
许光和奶奶在战乱中过了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在战乱中一直打听许世友的消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树声大将的带领下,许光和奶奶见到了久违的许世友。
1948年,作为许世友的老乡和战友,王树声奉上级命令驻扎在湖北麻城,准备为挺进大别山做准备。在部队即将出发的时候,王树声收到了一位士兵的消息,部队的营区接待了一老一少,这两人要求与首长见面。
最初,王树声以为是自己的亲戚。当他见到这一老一少后,王树声顿时又惊又喜,这一老一少不是别人,正是老战友许世友日思夜想的家人啊。看到面黄肌瘦的许世友母亲和儿子,王树声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许世友与王树声
随后,王树声派士兵好生安抚了许光和许世友的母亲,让他们在麻城居住了一段时间,等到身体好转后,王树声派自己的警卫员将他们送到了许世友的面前,让他们父子团聚。
当许世友得知儿子和母亲赶来的消息,他高兴地放下手头的军务出门迎接。许世友见到母亲的一刹那,他立即给母亲下跪磕头。作为人子,没有让母亲和儿子过上安稳的日子,反而颠沛流离了10多年,许世友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年迈的母亲将许世友掺起,他并没有怪罪儿子,反而看到现在许世友取得的成就,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她内心感到一丝的欣慰,这么多年的苦难生活没有白过。许世友看到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一时间更是喜极而泣。
许世友与许光
29岁成最年轻海军军官,父亲一纸书信让他回家
由于常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光完全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身为他的父亲,许世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后,许世友决定让儿子恶补。许光当时就读于山东军区创办的文化速成中学。
班主任李心田老师十分热情,不仅在课堂上对许光照顾有加,课余时间,他也尽可能的帮助许光补习功课。两个人在学习中逐渐熟悉起来。
当李心田了解了许光的悲惨童年后,顿时对这位名将的后代肃然起敬。建国以后,许光成为李心田《闪闪的红星》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潘东子的原型。这部小说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欢迎,随后还翻拍成电影,风靡全国。
闪闪红星潘东子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许光的文化成绩很快赶了上来,速成班毕业时更是取得全班第一的成绩,许光的成绩让许世友十分欣慰。
许光并没有骄傲自满,他时刻记得父亲的话,继续深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在许世友的支持下,许光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进入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学习,在学校学习期间,依旧发扬废寝忘食、刻苦读书的精神,最后以骄人的成绩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此时,他成为海军最稀缺的人才——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海军许光
因为成绩出色,许光最后被分配到人民海军北海舰队工作。鉴于许世友的关系,北海舰队领导本来想让他直接做自己的副手,许世友听后勃然大怒。对领导进行一番批评,同时告诫他:绝对不能给许光开绿灯,他和其他人一样,要从最普通的一线士兵做起。
许光没有辜负许世友的期望,在一线士兵中,许光刻苦训练,在各项科目的训练中依旧成为众人之中的佼佼者。在作战过程中,他带领战士们先后6次立功。凭借这些骄人的功绩,29岁的许光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海军副舰长。
在众人看来,许光的海军生涯,前途一片光明。就在他准备继续为国家海军事业做贡献时,许世友却给他发了一封特殊的信,勒令他辞掉海军副舰长,返回家乡陪奶奶。这封信让许光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副舰长,许光如果继续留在海军,他将来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但是,父亲的这封来信情真意切。
在信中,父亲告诉自己,他一生欠奶奶太多,一辈子从军生涯,不能陪伴在奶奶身边尽孝道,希望你能替父亲照顾好奶奶,不要走父亲的老路,父亲知道,这对于你来说十分不公平。但是,你也知道,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与你相依为命的奶奶没了,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生活中,许世友给许光的印象总是雷厉风行,做事严肃果决。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也有如此情真意切的一面。许世友的神情让许光想起了奶奶以前照顾自己的情形。
为了父亲许世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国防建设中去,为了奶奶能有人照顾有个幸福的晚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转业回家!毫不犹豫地把转业申请报告交了上去。
当听说许光主动提出退伍复员的时候,战友们都很诧异,许光的领导更加震惊。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海军中年轻有为、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突然申请调离海军,离开他深爱的万里海疆,离开他视若珍宝的军舰呢?当他们得知事情原委的后,战友们都对许光代父尽孝的决定由衷感动,很快许光就背起自己的行囊渐行渐远,身后的人们才情不自禁地感叹、惋惜。
命运和许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65年,许光离开自己最爱的海军事业,从部队转业回乡,在河南新县成为一名普通的部队参谋。当奶奶知道许光回来后,她将许光紧紧地抱在怀里。在生活中,许光一边替父亲照顾年迈的奶奶,一边在家乡认真工作。然而,命运和许光许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本以为能够陪伴奶奶很长的时间。结果造化弄人,仅仅半年后,94岁高龄的奶奶与世长辞。
面对命运和自己开的玩笑,许光没有任何埋怨。安葬好奶奶后,许光继续在新县脚踏实地的工作。昔日的海军领导没有忘记他,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返回海军部队,继续为祖国的海军事业做贡献。
对于海军领导的来信,许光立即转告给自己的父亲许世友,许世友十分想念许光,于是邀请他来军区面谈。许光带着孩子来到了父亲面前。许世友问他:“还想回老部队发展吗?”
面对父亲的发问,一向坚决果断的许光难得地沉默了几分钟,随后他坚定地告诉父亲,不会回老部队了。以后就在家乡工作,建设自己的新县家乡。
很多年后,许光回忆起这件事。他告诉自己的子女:身为高级干部子弟的一员,他从来没有想要利用父亲许世友的特权,更不可能败坏父亲的名声。那次回到新县家乡后,他发现新县更需要他。于是做出了余生留在新县的决定。
作为高干子弟,许光淡泊名利,他一生中从不借助父亲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他扎根基层40余年间,为家乡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儿子,他理解父亲为国尽忠的决心,为了父亲能够更好地投入国防建设,脱掉军装替父尽孝。纵横沙场的上将许世友是一个传奇,他那甘为布衣48年的儿子许光,又何尝不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