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全村总人口938人,212户,耕地837亩。
徐万仓村有党员23名,两委班子4人,支部3人,村委会1人,交叉任职2人。支部书记徐俊峰15731015870
徐万仓村实现安全用电、安全饮水100%入户,耕地灌溉全覆盖。但该村地处偏僻,进村道路、街道胡同已全面硬化。
徐万仓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种植大蒜为主,特色产业为紫皮杂交大蒜,培育以及大蒜加工,面积保持在800亩以上,蛋鸡养殖3万只。该村为漳卫河交汇遗址,现有两株百年以上古树存活,已列入古树保护。
明清时期,馆陶徐万仓滑随卫河航运兴起,成为航运中转站,建立了大批粮仓,所以该地后世被命名为徐万仓。
卫河(卫运河)水源匮乏,明代将漳河部分河水引入卫河,康熙三十八年,将全漳入卫,漳、卫两河完全合流,以保证南运河的槽运。这也几经变化。明正统13年于肥乡入卫,明正德初年,在大名县闫家渡入卫;明嘉靖年间又在回龙镇入卫;不久又在内黄县石村入卫。
清康熙47年,全漳入卫走南道;嗣后,漳河虽变迁不定,但一直在南道。1942年,漳河在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入卫至今,形成了现在漳、卫河合流的态势,两河汇合后成为漳卫河向北流去,为路庄幸福闸,徐万仓属于河北馆陶王桥乡,往北一点便是路庄村,这里就是卫西干渠的起点,幸福闸所在地。
卫河有着古老而又辉煌的历史,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攻下浚县,并于次年开凿白沟,此后又在黄河以北兴建了一系列沟渠工程,构成了黄河北岸重要的水路交通网。浚县作为该交通网的南缘,沟通了河南与河北诸渠的联系,使大量物资得以通过水路运往北方,满足了曹魏时期都城邺都(在今河南省安阳市)的消费及军事需求。
公元608年,隋炀帝开永济渠,其中的关键工程是在沁水左岸开渠,引沁水东北流会清水至今浚县西入白沟,构成永济渠。因而形成了沟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在征伐辽东的军事活动及黄河下游、河北平原及淮河流域漕粮转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永济渠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隋唐大运河。
“隋代以后,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樯林立”、三百万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繁荣了沿河一带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商阜码头。
隋唐时这里是隋唐大运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