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久远,很多照片不知出处,图游华夏网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按照拍摄时间顺序进行还原解读,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回顾。
第19篇行程
1909年4月11日,考察团一行从灌县新场(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出发,经过郫县,当天抵达成都。
我们找到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再根据罗林的回忆,大致还原了考察团从灌县到成都的行程路线,4月11日6时55分,从灌县新场(图中迎祥寺的位置)出发,中午在郫县吃午饭,下午5时30分到达成都西门。
一、从灌县新场出发
1、1909年4月10日下午,考察团吸取了来时轿夫们赶时间导致的劳累,缩短赶回成都的行程,他们经过灌县后并未停留,而是直接前往新场(今聚源镇),不过也让罗林失去了在灌县城内拍照的机会,到达新场已是下午4点50分,罗林发现一处戏台前,围聚了大量的百姓在看戏。
2、据罗林回忆,当他在后面的桌子上架起三脚架,拍下了露天剧场的照片时,那些看戏的观众们,大约有三四百人,几乎都转过头来,非常好奇地看着操作相机的罗林,与此同时,舞台上的演员完全被遗忘了,此刻罗林倒成了主角。
放大细观,他们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承载着百年前四川百姓的热情与淳朴,想必那时的罗林也感受得更为真切。
3、在新场,罗林拍摄了村庄里的几个妇女,她们聚在屋子前的空地上,穿着的袍子,有的打着补丁,左边的一位,穿的很像如今的厨房家居围裙。
4、在新场的戏台附近,王翻译手里拿着相机,村民们聚在一起,好像在看把戏一样,他们应该觉得很神奇,齐刷刷地看着他在摆弄,罗林则趁机拍下了这张照片,画面右上方露出一个亭子的半边,传统古建筑的美感跃然而出。
5、第二天清晨,4月11日6时55分,考察团离开新场,村民们夹道目送,他们几乎都是男人,头上都包着头巾,脚上大多穿着草鞋。
放大细观,王翻译坐着独轮车上,手里拿着三脚架,轮子旁还有踏脚的位置,一路走来,吱吱呀呀声不绝于耳,后方抬着滑杆的老汉额头满是皱纹,嘴里还叼着长长的烟杆。
6、走出村外,迎面而来几个老妇人,穿着都很齐整,其中两人头上戴着几层的大草帽,很是奇怪,最前面的老妇手里拿着拄杖,从她的脚部看明显裹了小脚。
7、同样的位置,罗林又等到一个白胡子大爷坐在独轮车上,他双手紧攥着把手,头上戴着一顶有弧度的帽子,旁边的树木枝条依然稀疏。
其后方的一人,也戴着相似的帽子,从与身体的比例来看,显得极大,有点像水浒传中林冲所戴的帽子。
8、从新场前往成都的官道上,好几座牌坊横跨道路而建,旁边则是坟地,前面一座的门匾写有:“贞女”的字样,应该是贞节牌坊,迎面又是一个独轮车而来,坐在上面的是一个老妇人。
9、再往前行,罗林遇到了老人带着孩子赶路,孩子坐在独轮车上,大人则跟在后面。
放大细观,虽然不太清晰,不过孩子跨骑在车上,手把着扶杆,倒有些掌控方向的神气,后面的大人,一人打着伞,年长一点的裹着小脚,看起来倒也是大步流星。
二、经过郫县
10、1909年4月11日中午时分,考察团来到了郫县境内,罗林在一户人家的后院,看到了两个女子在晾晒衣物,院中摆放了一个桌子,一女子将桶中洗好的衣物,再拿到桌子上捶揉挤掉水分,左侧的女子正等她弄好后挂到晒杆上。
11、罗林在郫县的一处集市,乡亲们人头攒动,挤在一起,摊位上都支起了防晒棚,除了旁边的人看着罗林,其他人都在各忙各的事情。
12、考察团是在郫县吃的午饭,罗林在饭摊附近拍摄了这幅街景,他发现一个妇人坐在竹椅上抽烟,感觉很好奇,赶忙拍了下来,画面左上方可以看到一处塔的半身,地名上打扫的很干净。
放大细观,抽烟的妇人很有气质,像是见过大世面,安然看着罗林,其他的食客则站在屋里,远远看着外国来客,其中有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躲在柱子旁,还打着赤脚。
13、晚清末期,当时清政府为了避免外国人在中国考察旅行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列强借口干涉索赔,往往对一些有身份的使团派员保护,罗林所拍摄的这5人是灌县巡警,他们的胸口缝制了“灌县正堂缉勇”的名号,到达郫县后任务完成即将返回。
三、到达成都
罗林回忆4月11日当天在郫县拍摄了很多照片,从而耽误了行程,下午前往成都的路上,一直是尘土飞扬,在5点30分的时候到达了成都西门。
14、返回成都的第二天,即4月12日的上午,罗林在回忆中没有提到去了哪儿,笔者分析可能是一路奔波,特别是老张柏林当时已经66岁,考察团成员需要好好休整一番。此前四川布政使王人文已邀请考察团返回成都后赴宴,到了中午12点,他们来到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宴会之后,大家在花园中留下了这张合影(由当地摄影师拍摄),前排正中间的就是王人文(据罗林回忆,王人文准备出访欧美,以考察金融与经济,不过两年后的1911年,他曾代理四川总督,后来同情辛亥革命被免职),罗林的父亲坐在其左,罗林站在其父后,其余人是四川的相关官员、考察团其他成员。
15、4月13日上午,考察团开始安排返程路线,可能是采购一些物品,罗林带着相机,又开始前往成都游览,这是罗林从存仁医院(见第16篇文章中第10图)钟楼上向西拍摄的成都远景照片。
放大细观,成都城内,传统的古建,屋脊层层叠叠,飞檐挑空,这是最美的古典成都,这几处大型殿宇式建筑可能是陕西会馆和文庙。
16、罗林在钟楼上往东北方向拍摄,左上角可以看到贡院的大门与明远楼,右侧的民宅,此刻已是早晨,很多百姓家升起了炊烟,正是成都城的烟火气所在。
17、罗林来到了满城,之后再从这里前往成都的街巷,根据史料记载,满城是清朝初期平定三藩之乱后,满清八旗兵驻扎成都,当时采取满汉互不往来的政策,清朝政府于1718年在少城遗址上修建满族人居住的城中城。
18、不同于成都的拥挤,满城的建筑比较稀落,从而在树林间,显得环境很好,罗林观察到满族妇女不缠脚,所以看起来比成都的汉族妇女优越。
19、满城内空旷的街道,两边都是独门大院,如同衰落的晚清,弥漫着颓废之气。
20、一条石块垒成的道路,在岁月的流逝下,早已高低不平,如今,满城留下的宽窄巷子,已经成都的重要历史街区。
21、从满城出来,罗林来到了一户人家的后院,可能是一处洗衣坊,地上有人在洗着衣物,还有人将洗好的长巾挂到高处晾晒。
22、在成都皇城旁的一个街巷,两边房屋低矮,挑着筐的人与其他行人走在街道上。
放大细观,筐子里是不多的莴苣,看来他是流动的小菜贩,前方两人的伞不像油纸伞,几乎和现代的伞没什么分别。
23、成都皇城附近的一处街道,走过的挑夫,挑着水桶,头上戴着独特的帽子,后面打伞的人,一个是传统的油纸伞,另一人则是新式的洋伞。
放大细观,外面截取了右下角的暗处画面,两个女孩仿佛小大人般,左边的小女孩抱着小弟弟或妹妹,与另一个女孩拉着家常,这一刻,我们再观,百年光阴匆匆,片中人早就消失,但这恬淡的瞬间,已然永恒。
24、罗林又来到东大街,那个“分售彩票处”,正是“奏办”牌坊下所拍,路上,大人牵着孩子走来,前方还有一个男孩回望着罗林,也仿佛与现在看此片的我们在对视。
24、罗林又拍摄了这座牌坊,“亿屡中”,只要运筹得当一定会成功,罗林恰好以这张照片结束了成都城的拍摄,而那背着重物的背夫,帽子挡住了阳光,无法看清他的脸庞,但那脚步很坚毅,牵着的孩子同样大踏步而来,这恰恰是面对生活,川人生生不息坚强有力的源泉所在。
考察团于1909年4月14日离开成都,前往彭山县江口镇登船,欢迎您关注下一期《前往彭山》,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