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漳州“竹棚馆”走出世界排坛“十冠王”,这样的中国女排,谁能不爱?

0
分享至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5月1日,日本东京,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将在东京有明竞技场体育馆参加东京奥运会测试赛。疫情之下,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9个月首次回归国际赛场,踏上奥运卫冕征程。作为世界排坛“十冠王”,中国女排目标不变:“升国旗,奏国歌”。

和所有中国女排的支持者一样,郑强的内心写满期待。在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身为副主任的他,脑海浮现两个月前将士们历史第47次在这里集训的画面,内心是“娘家人”对队伍的祝福。

每次中国女排征战世界大赛,漳州这个南方小城,就会吸引世界的目光。这里孕育出荣获世界“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英雄群体,被世界体坛誉为“冠军摇篮”;中国女排再创“十冠王”辉煌背后,有着每逢大赛必去漳州集训的传统;在中国女排和基地人的心里,“娘家”是最温暖的名字。

基地建于1972年,迄今已49年,中国女排从这里走来,历经风雨,如今向着新辉煌发起冲击;49年来,这里也见证中国女排精神的萌发、成长和传承,历久弥新。

滚一身泥,磨几层皮


3月的漳州,春寒料峭,参观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心生暖意。用几万支毛竹搭建的“竹棚馆”、郎平当年被磨出大窟窿的护膝、历任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女排的关心批示等展品,记录并见证着女排精神的“风雨历程”。

图说:1972年,国家体委在漳州建基地,第一次全国大集训,队员们就在竹棚馆的简陋条件下进行艰苦训练。

训练基地的老员工们都记得,女排和漳州的结缘要追溯到1972年。那一年,中央提出“足、篮、排球要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一般国际水平”的指示,国家体委(今国家体育总局前身)也决定在漳州建立中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

87岁的钟家琪出生于上海,曾任漳州市第一任体委主任,之后当了17年基地主任,和排球打了40多年交道。遥想当年,他都感慨:“1972年10月底基地完成选址,12月运动员就要来训练——短短两个月,怎么来得及盖一座排球训练馆?”

基地工作人员周向成经常担任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的负责人。他介绍:当地军民共同努力,短短23天内就盖起来一座巨大的、可覆盖6个排球场的大竹棚。它全部以当地出产的毛竹作为材料:双层竹片夹上竹叶为顶盖,多根竹筒合并为柱当梁,用竹钉固定,以竹篾缚紧,最长跨度50米,中间无一支撑柱。

图说:87岁的钟家琪出生于上海,是漳州基地的老主任,陪伴和见证基地发展、女排崛起。基地南区的训练场馆,保留着20世纪80年代的“老味道”。

“竹棚馆”建成后,全国各省市的12支排球队,来到这里参加集训,全国大练兵。“竹棚馆”的地面,是用细砂、牡蛎壳粉和红土混合再加入盐水压实夯平的“三合土”。女排姑娘们在训练场摔下去,衣服蹭坏了,鞋子开口了,皮也擦破了,沙粒嵌入皮肉,霎时就血肉模糊。睡觉时伤口和床单黏在一起,等医护人员用酒精强制分开时,伤口早已化脓。

原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接待科科长顾化群说:“那时候的女排姑娘是拿命在训练,但没人喊累,没人退出,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证明中国人行,要让中国崛起。”钟家琪证实:“当时基地挂的横幅是,‘苦练三五年,打败日本南朝鲜(韩国)’。”

图说:竹棚馆之后,基地先后建成中国女排一号馆、二号馆等,场馆硬件逐步改善。

这次成功的集训,不仅让运动员技术提高,就连平均原地弹跳也提高3至5厘米。集训期间形成艰苦奋斗的训练风气,被中国体育界称为“竹棚精神”。“竹棚精神”深深鼓舞和教育着郎平等排坛新人,为后来中国女排夺取世界五连冠创造条件,更为“女排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1976年,中国女排在漳州基地重新组建,袁伟民教练从12支集训队伍中点出15位女将,穿上久违的“中国”球衣。闷热的竹棚开始有了木地板,但因没刷油漆,到处是刺。这样的地板,让郎平、曹慧英、张蓉芳等人都有鲜血淋漓的经历。周晓兰回忆:“一天的训练结束,我们就开始互相拔刺,并乐着比谁身上的刺多。”

图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当时极大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滚上一身泥,磨掉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在“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要求下,汗水不会白流,一支意志顽强、水平过硬的队伍,悄然登上世界舞台。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七战七捷,压倒上届冠军日本队夺冠,中国“三大球”迎来第一个世界冠军!

漳州基地的“秘密武器”


中国女排的横空出世,让漳州基地逐渐渐为人所知。外国教练、媒体记者实地探访时都会困惑:一个训练条件如此一般,甚至有些寒酸的基地,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答案要从历史里找,更隐藏在当下。漳州基地一切从女排中来,一切为了女排。随着时代发展,基地硬件、软件的不断升级,见证着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优势,为女排队伍提供强力保障。

2021年春天,郎平率中国女排在这里备战,将士们第一次入住全新落成的中国女排新公寓。身处女排公寓之中,记者发现,室内外所有设计都依据女排队员身高特点,显得格外“高大”。同时,从公寓到训练馆的距离不到100米,基地能做到封闭式管理,将士们要走闭环内的独立用餐电梯等,始终把严格防疫放在第一位。

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年女排世界杯第十次登上世界之巅,队伍赛前都曾在漳州基地备战。尤其是里约奥运夺冠后,郎平赛后第一句话:“感谢漳州基地对我们中国女排的帮助。”

记者还在现场发现,“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的建设正热火朝天。未来,这片规划总用地面积466.5亩的区域,将成为中国女排精神展示地、中国女排训练首选地、市民全民健身聚集地、体育旅游观光目的地、全市文体旅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区。

图说:中国女排早期入驻的基地招待所。

图说:中国女排夺冠后,基地率先建起冠军楼,改善女排将士的住宿条件。

历史,也记录着基地保障的逐步升级。1985年以前,中国女排的宿舍条件简陋。一天,郎平晚上去公共卫生间时被冻感冒,以至于住院治疗。钟家琪召集职工开会时说:“国家把这些宝贝交给我们,我们照顾不好,于心有愧啊!”经过讨论,职工们自愿把盖职工宿舍的钱捐出来建女排公寓。第二年,一座崭新的白色“冠军楼”拔地而起。如今,“冠军楼”房间的每扇大门上,仍标注着当年袁伟民、郎平等黄金一代的名字。

作为“娘家人”,漳州人民不但和女排分享胜利时的快乐,也分担她们失利后的痛苦。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意外失利,长期从事女排报道的原《闽南日报》记者罗如岗记得,当时正在修建的训练比赛两用馆“腾飞馆”因资金不足陷入停滞,市里当即决定,号召“人均捐赠一元钱”,很快筹集了500万元,快马加鞭开工建设。1994年,中国女排腾飞馆顺利落成。

图说:中国女排出于低谷时,漳州“人均捐赠一元钱”,中国女排腾飞馆落成,提供中国女排更好的训练比赛条件。

落成后的中国女排腾飞馆,成为中国女排在漳州集训时训练比赛的专用场馆,陪伴着中国女排在低谷中崛起。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率队夺得银牌,中国女排回到世界强队行列。

2004年3月,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搬入基地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的中国女排训练馆。陈忠和执教时期,中国女排找回阔别已久的冠军荣耀,连夺2003年大阪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图说:征战东京奥运会前,中国女排入驻基地新落成的中国女排公寓,进行封闭式备战。

图说: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郑强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

这座训练馆也陪伴着郎平二度执教中国女排再创辉煌。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次夺冠。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逆转塞尔维亚,获得第三枚奥运金牌。2019年9月,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再夺女排世界杯冠军,成为历史首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

正如中国女排的代代传承,精神永续,无论基地如何变化,一颗“娘家人”的心永远在这里,守护女排风雨前行。基地副主任郑强说:“作为女排娘家人,我们每天看到她们刻苦努力,内心感到深深的敬佩和心疼。希望她们努力迎回更多荣耀,等她们胜利归来,娘家人为她们接风,加油!”

女排精神,不止于夺冠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一幕: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通过电视机、收音机传来,在北京,人们涌向天安门广场,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用全版刊登女排夺冠报道。一直关心女排的邓颖超在11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专门提出了“女排精神”这个词。

图说:这是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上。

图说:这是1982年9月25日,中国女排队员在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图说:这是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女排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图说:这是1985年11月20日,中国女排在第四届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图说:这是1986年9月13日,中国女排在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图说:这是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队员在第九届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上合影。

图说:这是2004年8月28日,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女排颁奖仪式上合影。

图说:这是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在第十二届女排世界杯颁奖仪式上。

图说:这是2016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颁奖仪式上。

图说:2019年大阪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第十次夺得世界冠军。

从20世纪“五连冠时代”,到21世纪初雅典奥运会冠军,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十次登上世界之巅。一路走来,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也成为中国体育的一种象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伟大征途中,中国女排更成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写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女排精神从未离开过。

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徐利认为:以袁伟民指导为教练核心的团队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在“五连冠”(1981—1986年)中凝聚缔造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

女排精神代代相传。曾担任女排陪练的陈忠和作为主教练时期,中国女排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2016年,以郎平为主教练的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又带领女排取得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年率中国女排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再次将女排精神展示给国人,展示给世界。郎平为中国女排带来了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和先进的理念,但是能把中国女排从低谷带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不仅仅是靠这些。

图说:袁伟民、陈忠和、郎平,都是中国女排的功勋金牌教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国庆节前夕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所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女排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陈华 刘雪妍 侍佳妮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文内插图:新华社、共产党员网、海沙尔、陈华、漳州新闻网 等 视频拍摄:海沙尔 视频制作:海沙尔 出镜记者:侍佳妮、刘雪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133973文章数 7396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