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尔尔
近期《我是女演员》掀起不小风浪。
节目召集27位新人女学员,展开一场养成系演技比拼,正片播出后,成为种种舆论暴力的新素材,网上不少大呼生理不适的声音:
说好的“女演员”,导师怎么都是男性?
演戏就演戏,为何频频上演激情戏迎合男性、博眼球?
表演类综艺层出不穷,不过又一档追逐流量红利的过客罢了。
网娱君也曾参加了节目的公演录制,现场导师和学员认真围绕剧作片段进行还原和表演,不想为何频频被冠上“男性凝视”污名?
对一档节目的评判,很难仅通过三五张截图、掐头去尾的片段进行客观分析。对此,网娱君抛下舆论引导的成见,认真观看全片,并向《我是女演员》部分学员徐世昕、高容方、周静波、崔真真等进行采访。
通过学员在节目上的亲身经历,网娱君听到了这些真实的声音:
“有的评价确实有点断章取义了,而且有点苛刻。但你怎么能反驳市场呢?那就只有靠行动。”
“其实观众对演员这个职业的认知本就不多,特别是在感情戏的部分,演员动情投入的排练,可是在部分观众看来,可能会戴着有色眼光来看待。”
“我是当局者,我觉得节目组很棒,从赛制场景都负责到细节,每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非常感动。”
节目难做,争议难免。女性综艺崛起、表演类综艺繁荣,作为将二者结合的新品类,《我是女演员》却正陷入“性别敏感”的怪圈。
舆论面前,《我是女演员》如何保持清醒?
通过《我是女演员》,究竟该看什么?
《我是女演员》固然是明白观众想看什么的。
“当我看到很多好演员可以诠释不同的人生,我心之向往。”面临网娱君“为什么”的疑问时,学员林艾泇如此说道。
演员这个行业如此特殊,新人想要出头,她们或许在幕后的努力万分,却得不到任何回报,也可能在嘈杂的声音中迷失自己。
《我是女演员》抓住了年轻女性对于演员梦的追寻,为她们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通过一个多月的录制,27位女学员在节目上感受了一场繁琐而艰苦的磨砺。一场场训练和对决,她们发现,梦想很大,实现很难。
节目上,台前上演着观众爱看的古装戏码,台下又是从形体到表情、台词等等功课的残酷磨难。同时,幕后还展开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赛制。
通过教导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多职位明星导师的帮助,节目除了为新人学员输出表演方法论,还需要帮助她们在实践对戏中成长,感受做演员的酸甜苦辣。
正如这些女孩们所说,本想通过这档节目展现励志、热血,明明是何来的男性凝视、油腻?
让我们友善而客观地去看待这档节目:整体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聚焦在27位女性逐梦演艺圈的故事,学员在排练厅和公演舞台摸爬滚打,导师就在背后倾力支持。
要学习做一名演员,学员们需要颠覆自身性格、快速转变情绪,多次展现出了超越观众尺度想象的表演,吊威亚、激情戏、撒娇训练……
第三期节目上,面对即兴表演中的快速流泪考题,即便是以往多次被评审夸赞的徐世昕和田轩宁,也都无法在镜头下完成任务。
仔细看节目,所谓“男性凝视”的内容,来自学员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断章取义,实际上节目无论是幕后排练还是舞台公演,处处可见导师们观点清晰的建议和点评教学。
例如教导主任刘涛在拿到金扫把后告诉学员,应做到了解自己、面对自己、审视自己,与未来对话。
严屹宽、刘宁等导师也表示,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节课或许不能为学员解决什么核心问题,但是能为她们开一扇窗。
节目内外,导师和学员讨论的是表演主动性、灵动性、反应能力、台词功底的问题。即便与学校教育有差异性,也只是围绕正向内容进行教学。
如果通过全片了解来龙去脉,是断断不会借此曲解师生关系和教学路线了。
女性题材不该被过度解读
细看这些舆论,争议最多的一是来源于第一期那场还原《还珠格格》皇上侵占香妃未遂的激情戏,二又在第三期节目的撒娇训练预告中,学员们对着镜头作撒娇状,模仿《香蜜沉沉烬如霜》中女主角卖萌的场景。
明明有海量精品剧作可以参考,为何偏偏取材于这些内容?
理论上来讲,吊威亚、激情戏属于演员的本职工作内容,为了角色将自身处于危险境地、突破情绪的承受力,就如他们需要把台词多变、演技磨练好一样稀松平常。
与其说某些片段给部分观众带来的不适感,不如说其实是由于《我女演员》作为表演类节目,将演员行业背后的残酷现状,又揭开了真实一角,令观众感到震撼。
所以,若只因考官和对手为男性导师,就上升到“男性凝视”的高度,倒也大可不必。
这个行业也当然存在着无数不公平和潜规则。
一名从业者告诉网娱君:“曾经我获得试镜机会,经常被要求在镜头前直接无实物表演亲热戏。exm?无实物还能亲热?听说最后被选上的人也就是比我多向导演抛了几个媚眼吧,也就拿到了那个角色。”
学员周静波在这档综艺上也深刻感受到,演员是个被动的职业,永远在被选择。
论起演员一职,尤其针对女性演员,无论观众还是从业者都较为敏感,偶尔会将其看作是容易遭受“不公平”和“潜规则”的主要对象。
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应是女性被强行列为弱势群体,而忽略了她们为了梦想的自强和自立。与其将日常教学、表演内容扭曲放大,不如更积极鼓励女学员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
以《我是女演员》的这场撒娇训练为例,出发点是帮助学员体验角色情绪和表演的多元难度,打破学员单一的表演模式,突破她们的演技局限性。
作为演员,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不应遭受过度放大的解读,而是需要被观众以平常心去对待。
一方面,新人演员在娱乐圈面临着与成熟演员名气、能力的断层差距,消耗新人的信心,另一方面,市场中存在着部分病态式的双标审视,时而放大演员在幕后的辛劳、时而又抗拒创作尺度和话题力度。
种种争议没有固定标准,更容易让演员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自身的发展感到迷茫。
认真观看这场27位女学员的演员追梦之旅,就能明白,如果只是将节目部分片段拿来一叶障目地解读,把27位女性的努力用一场激情戏进行总结,看作是“男性凝视”的参照物,难免有些不公。
撒娇训练中,严屹宽以“享受舞台、享受表演”的安慰帮助学员进入状态,而郑元畅会用“撒娇不是告白,可以做出夸张一点的情绪展露”的方法论,纠正学员的不当表现。
备受争议的激情戏排练,班主任郑元畅一句“我对你身体上面的触碰,都仅限于表演”,善意安抚却引发无限解读。
无论针对学员还是导师,部分观众过度解读其本意,着实有些不讲武德了。
原本“她综艺”盛行,客观地输出令所有群体都满意的两性观点,是综艺市场仍需研究的命题。
但如果客观地看待这档节目,重视新人对于演员和成名的向往,肯定导师、学员的付出和努力,便可见“27位学员是被放在节目上任凭男性导师‘选妃’的对象”此类不堪入耳的声音,实在是无稽之谈。
在舆论面前,观众与节目都需学会脱敏
几个月的训练和竞赛,逐梦路上必然坎坷。
于学员们来说,高强度的学习与考核、亦敌亦友的激烈斗争,有人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登上公演舞台,有人甚至在镜头中难以找到自己的身影,不过对于演员行业的向往,依然能够支撑她们前行。
学员高容方认为,节目拍出来就是给观众审阅、给市场评判的,她做好了进入演员这个随时被曝光在大众视野的准备,但也不忘初心,加强学习、真诚待人。
学员崔真真也表示,因为热爱,所以才要努力前行、无惧风雨。
不同声音纷纷扰扰,更多观众学会的是对事物具备判断力,不用片段和截图以偏概全,因为孰好孰坏,唯有窥全貌才能见真章。
眼下,表演类综艺、女性综艺都已有大量成熟内容在前,《我是女演员》将二者融合,打造一场学员和导师们的大型群像戏。
或许镜头难免无所适从,或许观众对于节目内容见仁见智,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我是女演员》不该完全被当成众矢之的。
其实抛开舆论,《我是女演员》对于演员行业的解读,也带来了无限思考。
第三期末尾处,学员们的心声打在了屏幕上:我们天马行空做容易做的梦,我们小心翼翼追求难追求的梦想,困住我们的往往是“我以为”三个字。
节目上,学员们为了排练只睡了两个小时,教导主任刘涛表示,这其实就是作为新人需经历的节奏。
没有刻意争名夺利,而是脚踏实地通过学习解决现有的困惑和需求,无论是27位学员,还是《我是女演员》本身,对于自身的定位无疑清醒而自知。
至于两性元素、演员行业等身上的敏感话题,观众和节目其实都应该脱敏了。《我是女演员》真正立意和内容表达、学员的逐梦旅程,才是值得被关注的。
节目仍在进行,进步空间可观,一些善意的鼓励,才是能推动市场良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若有人未观全貌,便跟风般地断章取义打起性别之战,在他们煽动讨论“男性凝视”之前,或许应先凝视自己的内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