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泰山岱庙的西花园南侧,有一尊残存的铁塔,铸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 1533 年),是一座供奉碧霞元君的道教铁塔,由河南开封府人氏捐款铸造。
铁塔原放置在泰安城西的天书观内,原有十三级,结构采用砖芯外包铁壳的形式,是目前所知中国现存最早的砖芯铁壳塔。此塔现存三层塔身和一层铁须弥座,据泰安学者王价藩《兵事日记》记载:1937年12月24日至25日两天,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泰安,死伤多人,天书观被炸毁,铁塔也惨遭破坏。1972年移于岱庙加以保护。
铁塔底座呈八边形,每层塔身边长80厘米~95厘米,转角处铸出倚柱的形式,塔体四角各开一拱形门,饰以花草图案,第3层的内部空间可供盛放神像。塔身下部三级铸满了当时来泰山进香的香客、捐资者的姓名、籍贯以及铸造者,字迹清晰可辨,铁塔是研究明代铸造工艺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明嘉靖十二年在河南铸造到放置于泰安天书观,再到1973年移到岱庙,它的铸造与明清时期民众的泰山进香活动紧密联系。
泰山自远古时代便是人们朝奉的对象和心中的神山圣地。以泰山神灵为奉祀主神、以到泰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泰山香社,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并一直延续至今。
明代中后期,碧霞元君信仰深入民间,泰山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进香地之一。“渡江以北,齐、晋、燕、秦、洛、楚诸民,无不往泰山进香者”,“统古今天下神祗,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庙在泰山顶,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香币,喃喃泥首阶下”。据记载,明清时期,泰山香客不仅地域分布广,在泰山的活动也空前增多,香社组织和进香仪式臻于完备,出现了为香社和香客进香活动服务的各种设施;同时,自明末开始征收香税,各地也纷纷以碧霞元君为主神建立庙宇。
明朝正德年间,天书观更名为碧霞元君宫,观内建了碧霞元君殿,观中香火旺盛,不仅周边地区的香客都来此进香祈福,还有一些人远道而来,他们三步一叩首,以虔诚之心给自己一个信仰的寄托,令人折服!
铁塔捐资者最主要的来源地是豫西北的怀庆府、开封府,它见证了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在明嘉靖年间的流行程度,也是碧霞元君信仰传播至中原腹地的重要证据。在铁塔须弥座铭文中得知,“开封府原武县各色工匠。铁匠:孔元目……(等匠人及家眷共24人)”。各色工匠中铁匠最多,由于项目的特性(造铁塔),铁匠更倾向于为此捐资,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的冶铁从业者数量较多。
铁塔工程的组织者或倡议者并不是道士,在捐资者中,一部分会首承担了组织者的作用,这些会首中,值得注意的是“武陟县宝家湾善人宝学”共出现了5次之多,从铭文中看出,有一排捐资者来自武陟县木栾店,这正是铁塔铸造之处,后沿广济渠一线运到山东。铁塔的建造得到了泰安本地道众的支持和接洽,铁塔上道士的姓名均为阳文,说明在铸造之前河南怀庆府、开封府的香会就已经与泰安建立了联系,推测是河南香客往年到泰安进香时确立了造塔意向,后将道士名录带回河南,铸造铁塔时刻上的。
在铁塔第2层东南门和第3层北面倚柱上均见铸造者的名字,有张氏、刘氏两组金火匠人,铁塔在“怀庆府武陟县木栾店南头三官庙安炉铸造”,金火匠来自怀庆府河内县,铸造地木栾店位于怀庆府武陟县,工匠是从较远的河内县请到武陟县来铸造铁塔,造完向东运至泰安。整体的移动方向符合逻辑。于是,这座铁塔便应运而生,是一座供奉碧霞元君的道教铁塔。
如今,这座残存的铁塔,它与西侧的铜亭遥相呼应,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又一段曲折的历史,仍不失当年风采。
泰安市博物馆 付民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Hi泰山”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