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崇州市白头镇壁山村,有一个关于“红旗”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是一面什么样的红旗?它有什么样的故事?
日前,走进位于壁山村的燎原红色文化站(安顺地下党史料馆),见到了这面红旗,聆听它背后的故事。
手绣红旗迎崇州解放
新成立前,崇州市白头镇燎原片区(原安顺乡)是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崇大新支队的队部。崇州市第一个党支部——安顺地下党支部就在这里诞生。
2017年6月30日,安顺地下党史料馆正式开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文献资料、实物展示,讲述了新成立前夕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崇大新(崇州大邑新津)支队、安顺区队的风雨历程。在史料馆里,一面手绣的红旗特别显眼,让人过目不忘:红色的旗面,中央绣着一颗巨大的黄色五角星。
原来,1949年,新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崇大新游击队,同时传来的还有“新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的消息。为了庆祝新成立,配合解放军解放崇州,游击队员们决定自己制作一面“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长什么样?游击队员们都没见过。史料馆讲解员、崇州市白头镇壁山村党委书记黄泽峰介绍,游击队员们几经考虑,根据目睹过红军长征的游击队员提议,模仿红军的旗帜,连夜行动,一针一线手工绣成一面红旗。后来,解放崇州时,游击队员们正是扛着这面旗帜与解放军顺利会师的。
据黄泽峰介绍,安顺地下党史料馆面积并不大,仅有100多个平方米,年接待量约2万人次,几乎清一色都是各地各级党组织过来参观学习。
每一次,手绣红旗都无言地讲述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浸润党员心灵。
史料馆传承红色基因
每一次,讲解起史料馆的故事,黄泽峰总是滔滔不绝,引人入胜。因为,史料馆里就有他的爷爷、游击队员黄能常的故事。
加入游击队时,黄能常年仅14岁,非常机灵,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小。“他主要负责传达《火炬报》。”《火炬报》是一份进步刊物,刊登的主要内容是新华社播出的解放军作战的胜利消息,报纸的社论和文章,的决议、指示,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和讲话,是游击队员们最喜欢的刊物。也因此,敌人对《火炬报》的搜查非常紧。“我爷爷就经常挎着一个竹篼篼,在各个支队之间送报纸、送情报。”黄泽峰介绍,黄能常挎的竹篼篼是有夹层的,报纸藏在下层,上面随机放点花生、鸡蛋、挂面等,伪装成走亲戚的样子,躲过敌人的搜查。
黄泽峰的父亲黄得望今年已经63岁了,还坚持在安顺地下党史料馆上班,整理资料、维护馆内设施、接待参观人员。在村里的工作之余,黄泽峰则将较多的时间用到史料馆的资料收集和讲解介绍上。父子二人传承红色基因,将史料馆打理得井井有条。
黄泽峰透露,目前,他正在整理老游击队员的视频采访资料,希望能用上声光电等技术,进一步丰富史料馆的内容,更生动地讲述党史故事。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周颖昳
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者/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