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红(法学博士)
在忙忙叨叨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还不着痕迹地过了一个小小的节日,这就是五四青年节。青年节正值假期,学生们多趁机回家或外出旅游,学校一般也不可在此期间组织纪念庆典活动,因此这个节日可能似乎不那么热闹。
梁漱溟先生在小品文《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中,对于青年期做了如下界定:“一生中的青年期,通常是指十二岁至十八岁之一段,其实不妨放长来说,二十岁左右,都可算作青年。”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心理与生理方面发育成长快到成人的时候。梁先生把每个人的青年期,称之为一个人一生中的“英雄时代”,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蕴蓄着许多精力,聪明正寻地方去发挥表现。仿佛他要拿出来给世界的,比较他要向这世界享受讨取的多。他少顾忌,而多兴趣。兴趣所在,冷亦不怕,饿亦不怕,什么危险亦不怕,什么辛苦亦不怕。或者愈惊险,愈艰辛,他愈有味。他恒居于主动,不为外面世界所支配所左右。他富于感情,同情心很强,亦易于激动和冲动,他不一定有理想,但他有理想就要奔赴理想,扭他不转”。这种“英雄”气概的象征,亦可简称为“朝气”。
青年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生命力正强之时,是血气方新到血气正盛的一个段落,所以青年都“比较有勇气,喜欢理想,天真未失,冲动颇强,煞是可爱”。只不过青年期短暂,尤其是在经历过人世环境的熏染锻炼之后,人们世故渐深,开始逐渐“慵于作为,习于奸巧”,只图享受而真情日薄,到中老年时竟至于索然无味且面目可憎了。怎样才能永葆青春,“可以常常发挥那可爱的精神,而不落于可哀的地步呢?”梁先生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将此问题抛给了读者及后世的青年人。
那么,当代青年人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相信答案也会是言人人殊,五花八门,不过在答案中找到底线原则并不难。从现实的角度而言,或许我们无法确定“应该如何”,但至少“不应该怎样”的标准还是比较好找的。
当代人获取资讯的渠道很多,也很方便,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负面消息在网络上快速扩散传播。
比如说,某个地方的中小学生扶起了摔倒的老人,结果却被老人讹要医药费生活费精神损失费等,以至于“扶不扶”都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问题。再比如,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有人“倚老卖老”,用“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年轻人进行道德绑架,恶声恶气地逼迫年轻人让座,更有些为老不尊者,则会像无赖一般坐到未及时让座的女孩儿身上。有的老人捡了年轻人的手机,会狮子大开口索要答谢费,只要认为失主给的“酬劳”未能达到预期,就会直接把手机摔地上使其报废。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一群大妈们直接爬上花树搔首弄姿进行摆拍,一时间竟让“树上开满了大妈”……每当这样的消息在网络上曝出,网友们大多既愤懑又无语,只能无奈地感叹一句“哎,坏人变老了”。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话确乎有它的道理,而“坏人变老了”只不过是这句话的通俗表达而已。一个人大抵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形成最基本的“三观”,而这也大致决定了一个人在其后半生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当网上曝出某地某人的腐败案时,熟悉他的人会很了然地来一句,“他出事是迟早的”。在上学时为了获得较好的考试分数或个人荣誉而不择手段的人,进入社会后也会在单位上斤斤计较,在职务晋升或职称聘评时诋毁或告发他人,在耍手段方面无所不用其极。
小时候就爱占便宜的人,日后的职场上便可能积极寻租,利用一切机会把权力变现。一个在年轻时不把承诺当回事的人,在与他人的经济交往中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欠钱不还的老赖!当我们不齿于现实生活中一些老人的所作所为,并且评价一句“坏人变老了”时,并非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确信他们在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失了正常的教育。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想在老了的时候被人戳脊梁骨,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修为,这就要守住自己的赤子之心,要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正直的品格;对人要善良,不可有害人之心;对他人的帮助要常怀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要守信用,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冲动,不盲从,不人云亦云,等等。
青年时期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一个人的“英雄时代”,但也是个“危险的时代”,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自己的人生跑偏。这就好比一棵树,若是从根上就长歪了的话,再怎么矫正也可能无济于事。这也是笔者认为青年节可以平淡,青年们的人生却不可随便的原因。漫画/陈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