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示: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
公众如有医学需求,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以获得个人医疗建议!
谈麻色变——比死神还可怕、比魔鬼还狰狞的古老瘟疫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种让人全身知觉逐渐消失,皮肤溃烂,严重者鼻塌目陷,毁容残肢直至死亡的可怕疾病降临人间。人们纷纷避之不及,但它的危害并没有因为人类的恐惧而改变,而是一次次伸出魔爪,蔓延到全球各地……
它就是,比死神还可怕、比魔鬼还狰狞的古老瘟疫——麻风病
几乎没人非常了解这个病,你肯定没有亲眼见过。那么请坐稳,我们这就来说说麻风病的那些事儿。
麻风病几乎是与人类文明同步的最古老瘟疫。公元前1314—1411年,在第四代法老王宫遗址内发现陶罐上有类似瘤型麻风“狮面”的刻绘。梵文纪典《吠陀》中也印证麻风病在印度流行至少3000多年。
回到中国,最早记载是公元前1066年《战国策》中殷商时期箕子漆身以避杀身之祸的史料。而中国比较有名的麻风病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算一个。他曾求医孙思邈,但药王也回天乏术。患病期间,他写下著名的《病梨树赋》,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诉说自己的痛苦。终不堪忍受生不如死的折磨,在颍河(今安徽省西北部及河南省东部)投水自尽。
人类与麻风病的斗争持续了3000多年,到底它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揭开面纱——罪魁祸首麻风杆菌
19世纪,一位叫汉森的挪威医学家用显微镜在麻风结节的细胞中发现了棒状小体,人们才逐渐知道麻风病的致病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杆菌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通常为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经治疗后可呈短杆状、颗粒状或念珠状多形性。
人们一直认为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其实,麻风杆菌最直接的传播方式是带菌者咳嗽和喷嚏的飞沫,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像接触患者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长期以来,人们闻“麻”丧胆,患者常常被歧视、驱赶、杀谬。在秦朝就有专门的“疠迁所”,用来将这些病人深挖活埋,无比残忍。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麻风病人大都被集中到麻风村或院里,当时全国各地麻风村就有600多个,病者达两万多人,这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麻风歧视文化。
打破这一禁忌的英雄总归会出现,人们终于等到她,“战麻斗士”——李桓英。
抗麻斗士——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
曾经,中国是世界上的麻风大国,在西南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山区,麻风村村寨比比皆是。1983年,经长期调研,李桓英选定西双版纳勐腊县麻风村寨,为更好了解麻风病人的真实情况,跟患者同饮一桶水,同吃一锅饭,与他们亲密拥抱,像亲人一样相处。无意之间李桓英成为了在新中国防治麻风病的历史上,敢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
西双版纳勐腊县作为全球第一个不住院短程联合化疗试点。运用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法,结合起来既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又可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服药两年后,当李桓英回到麻风村时,几乎所有服药的病人全部治愈,且没有一个人复发。
1995年,她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在云贵川三省也取得了显著疗效,万余例麻风病患者被治愈。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 1% 标准。李桓英也成为了世界上治疗麻风最多的人。
我100岁,还要继续奋斗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上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人生理想。
如今,与党同龄的李桓英,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在为世界麻风病的防治不懈奔走。中国之所以能够消除麻风病,离不开李桓英的勇敢无私和不懈坚持。,李桓英坦言即便100岁了自己还要继续为麻风病不懈奋斗!
一身白衣,一生使命!这是李桓英的医者担当,更是千万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救死扶伤,显大爱无疆;扶危渡厄,展英雄本色。这份热忱与坚持如同晦暗中的烛火,饮冰卧雪将前路照亮,谱写出一曲曲捍卫生命之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