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部分
绩溪龙川,初次听寻这个地方。脑海里忽然想到《盗墓笔记》里三叔与无邪的短信对话:九点鸡眼黄沙,龙脊背,速来。而现实是:九月绩溪龙川,龙须山,速来!
每个人心里或许都会有一个向往之地,或古朴清雅,或山清水秀,又或两者全占,皆大欢喜。而这里,却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小村落、古老、安静。
这里是绩溪龙川,皖南绩溪县一临山村落,属徽州。这里青山、绿水,水墨画般静好;这里白墙灰瓦、小桥流水,世外桃源般存在;这里如画,如诗,诗情画意;这里岁月静好,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大约下午两点到达龙之川酒店,登记完毕,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龙川村。初次到一个新地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而又陌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是,毕竟对于徽派建筑见的多了,熟了,亲切了。
晴,蓝天白云。一行人跟随讲解员穿过一个类似江南风格的庭院,转弯来到了水街,眼前视野转瞬间开阔了起来。
曾无数次梦到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如今,我真的来了,亲眼看见了,甚至可以去亲吻抚摸。
眼前一条小河贯穿小村落东西,与其两侧与之平行的小街一起穿过街头巷尾,石桥拱立在河之上,将两侧街道牵连了起来,成为了龙川村的主脉络。而两侧的小街也有着非常别致的名字:龙堤、凤街,有龙凤呈祥之意。
石板路小街两侧的民居连绵,静静伫立在岸边,屹立房顶的马头墙最为鲜明夺眼,依次排开,错落有致,由近及远,伸向远处的山,龙须山。山,高高耸立,连着白云,映着蓝天,山与天衔接处弥漫着耀眼的银灰色。
相对于翘立直指天际的马头墙来讲,这里的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少了一份傲气,多了一份稳重。这个也许是寻常百姓家的马头墙,官绅家则就不同了。
沿着龙堤走一会,转进一个小巷子,便来到了胡炳衡故居,一座典型的徽派民居,这里是著名徽州茶商胡炳衡的住宅。
住宅整体坐北朝南,院落周边以马头墙封砌,门前有一片空地,再远处是竹林以及远山,风水极佳。可惜大门紧闭,无法进去一探,实在遗憾。
从胡炳衡故居重新转入水街,来到如心亭,如果不是讲解员介绍,真的还不知道一个自认为如此普通的亭子却也是如此讲究风水,亭子取名叫“如心”,其实蕴涵了“收发如心”,“进退自如”的愿望。
亭子中间有一线天,并开一天井,设置两根砖质水笕筒承接雨水,有蓄天上雨水聚于水笕筒,从而在一蓄一聚中补充财气,衍化天机。
出了如心亭,可看到一座石板桥,叫中石桥,由五根巨形石块组合而成,横于河面连接着两座牌坊,其中五根巨形石块象征官、民、商、释道、兵的“五道”,也象征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而且也有很好的防洪特性,讲究,真的是太讲究啦!点点细节,无不是科学与风水学的结合而问世。
中石桥的一侧屹立着一座距今400多年的牌坊,是为胡富和胡宗宪所建,叫做“奕世尚书坊”,牌坊整体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属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风格之精品。
其中整体牌坊最让人惊叹的要属镂空石雕的花瓶,镂空深度实属罕见,淋漓尽致的雕刻让人不仅感叹古人技艺之高超,惟妙惟肖、美轮美奂已不足以来形容它。
古代牌坊分为三个等级,御赐、恩荣、圣旨,这座牌坊属于第二等级。恩荣匾的下面题字:奕世尚书,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
再往下看,两侧题字“大司马”、“大司徒”,其中大司马是指胡宗宪,大司徒指胡富,可见胡氏在当地的声望地位。
据工作人员讲:这里所造的制使用的一种材料是当地龙须山上的一种草,龙须草,所以这种纸也被称作为“龙须纸”。墙壁上也贴有在龙须纸上写的字,四处走动,仰看,赞叹!
随后来到了少保府纪念馆,这里是为纪念抗倭英雄胡宗宪而设立的,主要讲述了胡宗宪的种种抗倭事迹,在这里也了解到胡宗宪是钓鱼岛划归领土的第一任,顿时心中充满了钦佩,站立院中威风凛凛的便是胡宗宪。
来龙川不得不去胡氏宗祠,而胡氏宗祠也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宗祠,有着“木雕艺术殿堂”和“民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胡氏宗祠祠前开阔宽敞,龙川河缓缓流经。建筑整体造型蔚然大气,重檐歇山式,高高扬起的檐角神态生动而又严厉,好似腾飞的巨龙,与周边马头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门前屹立的四根方石柱,森然标举,与支撑起的五根冬瓜梁相互区分又浑然相契,稳重庄严,几个灯笼点缀其中,又显得活泼亲切起来。
屋顶的神兽是哮天犬的造型,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尾巴,直指天空,造型惟妙惟肖,生动活泼,这边的房屋屋顶基本都有它的身影。
走进宗祠,到门楼后,阳光照射下,古朴的暖色落在地面、石柱、木柱上,阴暗分明,时光交错。庭院内东西为走廊,各6根石柱与木柱,形同兄弟,平行竖立共同支撑起屋顶,稳重而厚实。
当时看到这些柱子还有些疑问,之前看到的祠堂或古宅大多都是木柱子,这里最外面的一排却是石柱子,后来才知道是为了防止雨水喷溅造成腐烂,所以才这样设计的。
来到正厅,一派古朴的景象彻底让我惊呆,整体给人方正严肃的感觉;而这里的每一角度,每一结构放佛都透着灵气,木柱间的重横交错,迥然独异,大气凛然,又给人灵活舒畅之感。
整体布局严谨灵活的同时,细节雕刻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包括大小额枋、拱梁、门窗等等,都是精雕细刻,精美绝伦,透出一股静谧感,美极了。
宗祠最后院是家族牌位摆放处,处处透着严肃气息,不方便拍照。可以看下中厅与后院衔接处的天井,天井的设置也是很讲究的,要综合围墙高低、主人身份地位等因素综合决定。
走出宗祠,顿感轻松,在这里呆时间久了不免身心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是这里庄重的氛围还是那一排排灵位 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出来后,来到一茶室喝茶休息,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雪菊茶,入口味淡,但不多时,喝一口水,喉咙的位置便开始变得清甜。
茶到口甜,继续顺着河流走。远远的就望到了一座桥,不对,是两座桥。一座木石相结合的拱形桥,一座纯木板木柱搭建的小桥,一行人走在上面,山、桥、人倒影水面,映然成趣。
夏末,
或坐或走在小木桥上,
风,轻轻扬起你的裙角,
就像风吹动高粱,摇摆不定,
映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
一切的一切放佛都静止了,
停留在风起的一瞬。
每次出去玩都不喜欢被领着参观,但出于对当地不了解的情况下,只能一路追随讲解员,终于走完了整个村落。随后,开始脱离队伍在村落里到处游荡,时而被一群鹅惊扰,时而被街头小物所吸引,沉默不语。
沿着小巷子走出村落的一刹那,被一大片金黄色迷乱了双眼,顿感心旷神怡,兀自望着远处的房子,远处的山,暗自发呆。
小村落因远处环绕的群山而显得安静;又因即将成熟的大片金黄色稻子显得好看,好看极了。而我,只是一个看客。
0312小时徒步攀登龙须山
前面看到过的山,隐藏在一抹银灰色下的山,透过檐角、透过河流、透过麦田看到的山,处处都有它的身影,是龙须山,环抱龙川,苍翠在眼。虽还未登顶,却放佛已经看到了整个龙川村以及此起彼伏的山峦,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
龙须山海拔一千余米,有双峰,龙峰和白沙峰,沿途怪石嶙峋,瀑布流泉,草木繁盛。本地的龙须草,叶茎细长,可制作成纸张,即龙须纸,在澄心堂见过。不仅如此,登山途中,也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最刺激、最快意的一天,也就是那天徒步穿越龙须山,无任何专业登山装备的情况下,裙子、短袖短裤、凉鞋…五花八门,竟然成功登顶,一览群山,笑傲山巅。
注意事项!!!
1、一定要有领队或者向导,集体登山,山上岔路很多,一步错步步错。
2、登山装备最好齐全:登山鞋、冲锋衣、手套、登山杖、绳索等工具,不要像我们一样什么都没准备,穿着裙子、凉鞋就爬山去了。
3、登山时要结伴同行,互相照应,互帮互助,不要只顾自己。
4、上山要带好足够的水、干粮以及必备的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5、登山时尽量轻装,可背个双肩包,以便双手攀爬。
6、遵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原则,别学我们,登山的时候还要拍照!
7、记得购买出游意外保险!
从最初的沿途花草树木到漫地铺开的松树林。此刻的松果显得异常好看,椭圆形,好像一朵怒放的花,一层层的花瓣保护着果实,比路边野花更艳,更坚强。
翌日,从迈进龙须山文化长廊开始,十余小时,我们都在山脊上不断从这座山巅穿越到另外一座山巅,至少经历了数十座或大或小的山巅。
此刻,我们出发了,带着些许神秘感与激动的心情,迎着朝阳,踩着石梯,一步步靠向龙须山巅
从最初的瀑布遍布、溪流横生到后来的尘土飞扬、沙砾飞溅,越是如此,内心对山顶的渴望越是强烈。
从最初的一级级台阶到漫漫山路。荒草萋萋,松树翩翩,山路羊肠,松树林顺坡直扑眼前,除了偶尔的鸟鸣以及被松针扎到后的尖叫声,更多的是自己的喘息声。
从混合着泥土的漫漫山路到布满沙砾的陡坡,此时必须借助绳索工具方可继续前行。我们的向导是土生土长的龙川人,有着丰富的丛林穿越登山 经验,据向导自己讲:这条徒步路线是他和当地一群伙伴一起开发出来的,成为了现在很多的驴友挑战路线。
一行人时而远望呐喊,时而抓紧绳索缓步前行,时而脚悬峭壁,时而问下向导小木屋还有多远,时而还要穿过两巨石之间的缝隙,如果身体较胖的话 ,就不要来了,势必卡在这一关,无解。
过了这一关,一切变的似乎开阔了起来。斜坡上的松树成了我们最好的依靠,靠在树上,一股股清凉的风迎面扑来,顿感轻松舒畅。
每次闲下来便会问向导,你说的小木屋还有多远快到了吗而向导每次都是说快了,快了…还顺带一句,这里不好看,等下会更好看!(此刻我内心是 抓狂的,我的小木屋啊,我的补给啊)
接下来,继续沿着蜿蜒曲折的龙脊背行走,由于龙脊背狭窄而且布满碎石,中间部分还算结实,但是两侧的沙砾比较蓬松,脚稍一用力,沙砾便炸开 了锅似的往山下滚去,并伴着沙沙声。
走在上面必须小心翼翼,迈前脚拖后脚,一小步一小步的挪动着,直到来到向导说的那个更好看的地方。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此刻我真的信了。
向导又讲:“这里也不是最美的,再往前到最高处会更美而且更刺激,我的小木屋也在最高处的远处”。听到小木屋,我竟然想到了老冰棍,想到了 冰镇西瓜……
这里也基本上是最后一段爬坡的地方,也是最惊险刺激的一段,坡度很高很陡,视野更宽阔,开阔的不敢直视。
登上龙须山巅的一瞬间,仿佛整个天空都属于我,蓝了亮了绝了,放眼望去,群山苍茫,龙脉绵延不绝,
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面对如此美景,早已忘却了疲惫。
耳边又响起李健那首歌:
我是为你而来,不在乎穿越绵绵山脉
下山途中终于来到了向往的小木屋,失落在所难免,在这里能吃上老冰棍简直异想天开。不过这里有可乐和矿泉水,已经很满足啦,还遇到了一队 叫“狼图腾”的驴友在此休息整顿,而那个小房子也被各色各样的驴友旗紧紧的包裹了起来。
我们的行头也成功吸引了狼图腾的目光,一个个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那位穿裙子的橙子姑娘,兼带言语:真是头一次看人穿裙子徒步爬山…
小木屋前有很多颗树,结有一颗颗不知名的红色果实,一摇树,果实像下雨一样砸落下来,捡了一把,咬上去像切奶酪一样,味道淡甜。
上山容易下山难,而这里是上山下山一样不易。要一直走很远很远的山脊小路,再借助绳索一步步往下挪去,一行人,你帮我,我帮你,因这座山我 们成了生死之交。
下山途中的景色还算很壮观的,虽然少了点阳光,但如果给它点阳光它定会灿烂起来。望向远方,村庄的方向,笼罩在重重山峰之间,再远处的山峰 次第展开,再展开,直至天边,变得模糊起来。
山里的黄昏总是来的那么快,悄无声息,暗下来了。忽然,夕阳透过云层绽放开来,天空被染的色彩斑斓,漫天闪烁,如梦似幻,好不真实。看着看着 ,眼前的景象逐渐模糊开来……
04绩溪县博物馆
门票:
绩溪博物馆对全社会免费开放,观众参观前必须在门卫处登记后方可进馆参观。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7月-9月: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30,17:00停止入馆
10月-6月: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16:30停止入馆
绩溪博物馆位于绩溪老城区中心地带。馆址原为老县政府旧址,同时也是明清两代老县衙遗址所在地。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3平方 米,展厅面积3500平方米,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
走进绩溪博物馆,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家酒店呀,
如果我不说你一定不会知道这竟是博物馆,
如此的园林风,如此的古朴清雅…
建筑整体古典气息与现代工艺完美碰撞融合,
古树、水池、天井、瓦片等元素勾勒其中,
非平行线条的运用让白墙灰瓦更具层次感。
这里是绩溪县博物馆!设计出自李兴钢之手!
这里的建筑线条美一定是你的最爱,白墙灰瓦,棱角分明。
建筑设计为了尽可能地保留用地内现有树木的原状,整体布局设置有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 间布局的重释。它使建筑和庭院本身成为一件最直观的展品,让参观者宛若置身在古老的徽州古镇之中。
室内展馆分为:绩水徽山厅、人文绩溪厅、商道绩溪厅、风土绩溪厅、徽韵绩溪厅及徽味绩溪厅六大部分组成,展现了绩溪悠久的历史人文气息 以及自然风光之美,其中不乏有木雕中的精品。
龙须山漂流位于龙须山风景区入口旁,昨日在登山的时候就看到了,只是时间不够充足无法体验。
然后今日必将湿身,不湿身的漂流不完整啊!
漂流使用2人皮艇,从起点到终点大约40分钟,河水清澈,大约历经6、7处落差口,每个落差口也是必湿身的地方。
昨天还是一群互帮互助的小伙伴,今天竟开始互相伤害,不过,大家玩的都很开心,这个才是重点。(感谢冷山老师拍摄)
DAY1:龙川村(水街——徽商胡炳衡故居——如心亭——中石桥——奕世尚书坊——澄心堂宣纸作坊——少保府纪念馆——胡氏宗祠——水口——自由闲转)
DAY2:龙须山,一整天都在龙须山“晃悠”
DAY3:绩溪县博物馆——龙须山漂流
06关于交通
火车:
绩溪有火车站和高铁站,火车主要从黄山市或者宣城市坐,高铁可以选择从合肥往绩溪,到达火车站后,去绩溪汽车站,距火车站大约1公里,然后换成公交专线前往龙川村,每20分钟一趟,票价2元。
汽车:
1. 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坐到绩溪县的长途汽车,6:30-17:00,每隔20分钟发一班车,车程约1个多小时。
2. 宣城汽车站坐到绩溪县的长途汽车,每天7:40、8:20、9:40、12:30、13:50、15:50发车,车程约3小时,票价40元。
当地交通:
绩溪汽车站对面的公交站坐开往龙川的专线公交,每20分钟一趟,票价2元,车程大约30分钟。
自驾:开启导航,一路顺风。
作者/来源:语巷剪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