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dear Beuys ,happy birthday to you.”
北京时间5月12日上午,一场特别的庆生活动在北京CHAO艺术中心的回声剧场举办,这可能是今年全球第一个纪念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但在几个小时后,大阪、柏林、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及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十多个城市,抑或在巴塞尔、伦敦、巴黎、纽约、上海等地,全球许多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将纷纷举办博伊斯纪念活动,共同致敬这位深刻改变了当代观念的伟大艺术家。
一个硕大的奶油蛋糕被推到回声剧场的舞台中央,蛋糕上印着德国著名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标志性动作(戴着他标志性的礼帽,用右手食指点指前方),一百根蜡烛密密麻麻插在蛋糕上。随着众人合唱献给博伊斯的《生日快乐歌》,由CHAO艺术中心和凤凰艺术共同主办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启动发布会暨博伊斯影片放映”达到活动高潮。
“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启动现场
现场为约瑟夫·博伊斯预备的生日蛋糕
北京,“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现场,众人切生日蛋糕为约瑟夫·博伊斯庆生。蛋糕上插了100根蜡烛
约瑟夫·博伊斯
持续一整年的纪念活动
据了解,“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大型艺术项目,该项目旨在致敬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彻底改变了当代艺术的概念和艺术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文化处处长米星辰(Yildiz Millier),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馆》杂志主编张子康,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王春辰。以及本次活动的两位策划人,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艺术总监肖戈,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资深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夫妇等嘉宾莅临当日活动现场。
“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研讨会现场
策划人肖戈介绍说,博伊斯不仅重新思考了“艺术”一词的定义,也拓展了“艺术家”的定义。“正如他所宣称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是的,这是一个愿景,一个口号,既包容又授权。庆祝博伊斯诞辰100周年是为了向思想和行动致敬,这里不仅仅指的是他最著名的那句‘人人都是艺术家’,以及他许多充满传奇的作品与故事,更指的是他在艺术家身份之外,所具有的教师、表演者和社会思想家的多重身份。他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件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巨大艺术品,其无比开放的理念和无所不包的艺术观念,深刻影响了艺术、社会和教育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面貌。”
肖戈告诉澎湃新闻,出于策划人自身对约瑟夫·博伊斯的思想和作品的热爱,本次项目自三年前开始准备,“将从今年5月12日开始,持续整整一年,而且活动呈现的方式也非常的‘博伊斯’。我和乔纳斯·斯坦普将通过与北京、上海、杭州、重庆、长沙、深圳等国内多个城市的艺术机构联动起来组织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包括展览、论坛、讲座、电影放映和映后谈等。”
在上海,昊美术馆(上海)“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正在陆续展开,通过为公众呈现多场纪念博伊斯的公共教育活动——放映、映后谈、论坛及特别专题导览。5月8日,纪录片《博伊斯》放映暨映后谈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而在5月15日,论坛“为什么在今天谈论博伊斯是(不)必要的?”将在上海ZiWU誌屋举办,而在5月22,昊美术馆二楼“约瑟夫·博伊斯”展厅将免费开放,纪录片《博伊斯》也会在馆内全天多场次放映。
纪录片《博伊斯》影像截帧
活动现场放映短片《社会雕塑》
《凯尔特人+》剧照
不止于纪念,“如果人人都是艺术家,那么人在什么地方?”
在中国艺术界,博伊斯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与独特的艺术形态,长期以来亦被广泛讨论与引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和未来,中央美术学院曾在2013年就主办了“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的大型展览,在时任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的牵头下,由朱青生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担任主策展人。活动现场,嘉宾们讨论了约瑟夫·博伊斯在世界以及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并共同揭晓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活动”随后的一系列活动计划。
朱青生在现场发言时首先回顾了2013年“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大型展览的盛况,“开展第一天就迎客2000多人。博伊斯在中国被谈论了这么久,这算是第一次跟中国产生深度关系。”他回忆说其实在1996年,一个中国油画代表团到德国出访,“我当时正好在德国,陪他们去博伊斯的一个展厅参观。当时南京艺术学院的老教授、画家苏天赐就在我的旁边,他是师从林风眠、吴冠中这个系统的。他站在博伊斯那架被毡布包裹着的钢琴前就呆住了,我就看到他泪流满面,说太震撼了。”
“不了解博伊斯成就,是狂妄和浅薄的;但当你充分了解了他,也找到了他的问题之所在,你才有超越他的可能。”在朱青生看来,博伊斯是上个时代,1980年代之前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然而如果当代艺术只是模仿,则几乎没有价值,只是远方的回响和回声。当年‘85美术新潮’骨子里一个标准就是超越博伊斯,因为博伊斯正好是在1986年过世的,代表一个时代在西方的结束,也鼓励一个时代的重新开始。但很可惜,这个运动已经被市场和西方的解读所把持。”
在朱青生看来,如果“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论断的提出已经是完美的了,那么后人就将无所作为。“博伊斯逝世快四十年了,在整个西方艺术界,再没有出现一个改变人们对世界看法,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定义的大师,这是西方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即便是博伊斯晚年,他也没有再提出过惊人的宏论,或者(做出)振聋发聩的作品。”
博伊斯,《油脂椅》,图片来自网络
博伊斯,《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 ,图片来自网络
针对博伊斯的著名观点,朱青生继而提出“如果人人都是艺术家,那么人在什么地方?”“博伊斯的贡献,在于击破艺术家和大众之间的藩篱与等级,这种不平等就是少数人在表达自己,而把多数人放在需要追随、服从的地位和立场上,这其实是对人的另外一种奴役。而今如果要超越博伊斯,首先就要超越‘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样一条律令。谁让你告诉我们是艺术家的?我们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但这无需被人告知是或者不是。”
“当我看到了一件当代艺术品,我会觉得自己也能做。而这个能做,不是浅薄的复制,不是认为这有利可图,而是自己心中某一处被点亮了,这未必就是创造力,而是人性中某种不可言说的部分,是人类摆脱机器时代乃至人工智能时代的桎梏,让自身继续保持差异性的原则。”在朱青生看来,而今纪念博伊斯,不需要巫师、教师或导师在我们前面,“我们尊敬博伊斯,但必须超越他,我把这叫做第五次现代艺术的革命。在博伊斯之前,有安迪·沃霍尔的第三次革命,有毕加索的第二次(革命),有梵高、塞尚的第一次(革命)。我们走到今天,已经是站在人类高度发展的文明上,需要重新推动文明,而不是仅仅在做些艺术作品。”
博伊斯,《钢琴渗透》 ,图片来自网络
“在否定了偶像之后,不使自己再度成为一个偶像,而成为一种开放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令每一个人,包括普通人都可以在其中葆有自身的原创性,而不是被别人教导或激发的创造力。因为相较于觉悟,自觉才是更重要的,觉悟可以唤醒,自觉必须发于自身。我们可以回想中国的当代艺术,无论是黄永砯,还是隋建国、蔡国强等艺术家,他们真正的价值,或者说他们后来逐渐被西方所接受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作品摆脱了安迪·沃霍尔、博伊斯的艺术主张和限制。”朱青生最后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