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光明日报,总计1340字,
阅读需约3分钟。
对于“鬼神”这类无稽之物,孔子到底信不信?我的回答是:孔子信其价值,不信其事实。
谓予不信,请看下面的记载: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祭如在,应该是“祭鬼如鬼在”的简略式。鬼者,归也,祖宗所归往,子孙所归敬也。全句意为:孔子祭祀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在受祭;祭神时,好像真有神在受祭。孔子说:“我若不真心诚意地去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一样。”
祭祀之时,既然并非祖宗、神灵真实“在场”并受祭,只是在祭祀时,为了保持虔诚,心中默念祖宗、神灵“如(同)在”,那么,孔子这句话,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他不信鬼神真实物理性的存在,他只把它们作为一种价值存在。
《孔子家语·致思》: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看来,对于“死者有知无知”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关键不是去辨别事实,而是考量价值。
再看《论语·壅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既“敬”鬼神,为何又“远之”?因为“敬鬼神”,是为了敬一种价值,而“远之”,是因为不相信鬼神实有,不必也不能沉迷。不知敬畏神秘力量,是没有信仰;迷信鬼神实有,是缺少理性精神。既有信仰,又有理性,这就叫智慧。
智慧与知识有别。简言之,知识是“对于事实的认知”,其对象仅仅是事实;而智慧则不仅能够认知事实,更重在考量和认同价值。孔子说“君子不器”,为什么君子不是器?因为君子拥有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艺,而且能够考量、商榷、估定和认知价值,认知到人类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存在,而且还是价值的存在;人类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和肉体的生活,还是精神和道德的生活;人类的生命不同于禽兽的生命,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所以叫“性命”,不同于“牲口”——盖“性”者,心之生也,“牲”者,物之生也。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这珍贵而易失的异于禽兽之处,就是“心”,所以,孟子再三呼吁人们:“求其放心”。(《孟子·告子上》)
其实,鬼神这种无稽之物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某种价值,对此,圣人知之,小人迷之。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圣人还就是利用小人的“迷信”来实现道德的目标,此即所谓的“神道设教”。《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盖迷信也是一种信,有信则有行,无信则无行,信行则忠良孝悌,无行则放僻邪侈。故有信之民,胜过无信之民远矣。
《中庸》: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荀子·礼论》: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知道鬼神没有,不过是知识。而能明了一切鬼事不过人道,鬼神只是为了验证和考验我们的真诚恻怛,则是智慧。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点击图片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合作电话:010-57350317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 更多推荐阅读
从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七·一特辑
历史的转折与选择|七·一特辑
毛泽东的“语言地图”与话风文风|七·一特辑
除了屈原,今天我们纪念96岁诞辰的他
成人蹲下身子也难以写出的活力四溢的文字
《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诞生始末
与“最强女团”——中国女排零距离|袁隆平、杨利伟、郎朗等倾情推荐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行走人世间,
记录岁月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