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溧阳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常州市委决策部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挖掘红色内涵,勇争先、创特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5月12日,在我市首部百集新四军抗战故事微纪录片《水西百忆》开播仪式现场,有两位老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们就是此次活动邀请的特别来宾——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和夫人秦昭。
此次来到溧阳,除了参加《水西百忆》的开播仪式,陈昊苏还参与了两集微纪录片的录制,为大家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是我第N次来到溧阳,来到水西!”
水西村是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恋爱结婚的地方。如今,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内还保存着二位当年的婚床、桌椅、闹钟、字典。对于陈昊苏来说,有着父母无数回忆的地方是他深深的眷恋。
“这是我第N次来到溧阳,来到水西!”陈昊苏说,这么多年,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来水西村看看,第一次来是在1979年,1984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成立他也没有缺席。每次来水西村,陈昊苏都会留一首诗,2011年7月,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的塑像落成之际,再次回到水西村的陈昊苏更是写下了 “青松挺且直,春兰相伴时。东进歌声亮,铁军战地诗。”以纪念父母。
此次,陈昊苏作为主讲人参与了《水西百忆》中《一次改名》《一次统战工作》两集微纪录片的录制。这两个故事讲述的都是父亲陈毅元帅在水西村生活工作时的真实经历,过程中,不管是等待现场设备调试还是配合场景的转换,陈昊苏都不厌其烦,拍摄时,他如数家珍、富有感情地讲述一气呵成,让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尤为感动。
“溧阳四十年的变化真是了不起!”
“我第一次来溧阳的时候是1979年,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我是坐船到的水西村。”回忆起42年前第一次来到溧阳的情景,陈昊苏历历在目,他说,当时的溧阳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这些年他来过溧阳很多次,具体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每一次来,他都能深切感受到溧阳的发展和不同。此次,时隔42年再回溧阳,看着这个父辈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充满感动。
和以往一样,这次除了录制《水西百忆》,陈昊苏照例要在溧阳各处走一走,尤其是水西村所在的竹箦镇。“这次来,变化最大!”第一次踏上“溧阳1号公路”的陈昊苏连连感叹。
在神女湖驿站,他仔细翻看驿站内摆放的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书籍,“这是把旅游驿站做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驿站,很好,很不错!”陈昊苏评价道。
沿着“溧阳1号公路”,陈昊苏一行还来到了上兴镇牛马塘村和未来城项目现场,看着牛马塘干净又有特色的村庄环境以及未来城大气现代的建筑,他频频点头、连声夸赞了不起:“不是亲眼看到都不敢相信这是现在的农村,日新月异,老百姓们像是生活在公园里一样。”
“又启新征思战烈,山青水绿凯歌红。”
5月13日,《水西百忆》系列——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诗词分享会在市融媒体中心举行,陈昊苏与溧阳的诗词爱好者以及光华中学的学生们一起共同聆听了对陈毅元帅诗作的演绎。
和父亲陈毅元帅一样,陈昊苏也热爱诗词,“百年伟业赞丰功,东进江南跨代荣。又启新征思战烈,山青水绿凯歌红。”这是陈昊苏为《水西百忆》开播所作的诗;在前往南山竹海时,他又写下了:“寿比南山观竹海,鸡鸣三省向光明。风云百忆征人老,一往无前自在行。”会上,陈昊苏也将自己所作的这两首诗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地方有识之士出于教育救国、培养革命人才的目的,在1939年的抗日烽火之中创建了光华中学。见到了前来参加诗词分享会的光华中学学生,陈昊苏十分开心,并与他们亲切交谈:“我记得,我父亲曾给光华中学题过字:‘青年要当时代先锋。’”陈昊苏说,历史翻过了八十年,祖辈的事迹至今仍被缅怀,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快快成长起来,为时代发展、民族进步作出贡献。
陈昊苏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溧阳能充分用好《水西百忆》这一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发掘“水西精神”中蕴含的奋斗密码,让水西红色印记更加光辉闪耀。来源: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