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红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区域分布等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而人口情况的这些变化,将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人口增速放缓,但规模还在增加,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我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并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今后应抓住人口红利窗口期加速产业升级,提前布局产业、人口、就业、社保等政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老龄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与2010年相比,下降6.79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规模仍在增加,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应看到,近10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人口抚养比由2010年的34.2%回升到2020年的45.9%,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的末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张本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副研究员钱诚表示,尽管当前我国15—59岁人口占比与2010的70.14%有所下降,但横向比较,我国的劳动年龄规模仍有优势。此外,在人工成本方面,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绝对成本还有优势,相比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单位投入产出效率也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钱诚告诉本报记者,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使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持续提升,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这是中国发展最大的“底气”。
在张本波看来,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为经济增长带来越来越多的贡献。今后应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储备,加快从数量型红利向质量型红利的转变。
人口结构分布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长期发展
“人口问题是重要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人口结构分布变化对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钱诚表示。
从七普数据来看,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064万人,比重约为13.5%,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钱诚认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将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业、消费、投资、储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及政府公共服务等都带来巨大挑战,以消费为例,老龄化将带来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消费需求。
张本波也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而广泛,如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增加,会不会导致居民储蓄率下降,制约资本积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有可能降低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老龄劳动者的增多有可能影响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对养老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能力也将带来更大压力。
从人口地区分布数据来看,与2010年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
“这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结果,同时,人口向产业集聚地区和大中城市群迁徙流动,也将影响我国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钱诚表示。
从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城镇人口比重为63.89%,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张本波告诉本报记者,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是保持经济活力的核心动力,会产生新的投资需求、投资方式和生产方式,会带来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也会要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断适应人口流动的新需求。
钱诚认为,我国城镇化率不断加快,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国土资源优化、农业农村建设、城市住房消费及教育、医疗服务供给等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张本波强调,还应关注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关键是要持续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可以考虑重点从‘三个红利’入手:一是促进生育率合理回升,平缓劳动力供给总量变动,避免人口数量红利过快衰减;二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全面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文明素养,储备增厚人口质量型红利;三是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推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创造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人口结构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