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通过非诉讼机制解决矛盾纠纷557起,与去年同比上升11%;诉讼案件立案51起,同比下降25%……“一升一降”两组数据,是沪郊吕巷镇全面推进非诉社区创建工作的成果体现。
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法官下沉到社区,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温情的司法服务,有助于从源头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金山法院副院长宫爱萍介绍。
自今年3月吕巷镇巡回审判工作站、村居诉源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了四起村民追索劳动报酬案,并通过诉调对接等方式,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赋予了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及成本。
“民警兼村官”客串“和事佬”
今年55岁的杨锦林,是干巷派出所社区民警兼白漾村支部副书记,因为热情为民服务,妥善调解纠纷,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和事佬。
“两位师傅,有话好好讲,大家都是邻里乡亲的,哪有什么协商不了,解决不成的事!”不久前,村民杨某和王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引发邻里纠纷,差点大动干戈。杨锦林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劝开当事人,单独劝说稳定双方情绪,找出矛盾点后再进行一番劝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在工作中,我也总结出‘第一时间劝开、分别单独劝说、时机成熟劝和’的‘三劝’工作法,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量、减弱了矛盾纠纷的对抗性、减轻了矛盾纠纷波及面和叠加性。”杨锦林告诉记者。遇到疑难矛盾纠纷时,杨锦林还邀请德高望重、熟悉情况的群众共同参与调解,身边人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往往能有效化解矛盾。
其实,早在2016年,吕巷镇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民警兼村官”机制,实现了民警驻村全覆盖,相关经验也得到上海市委组织部的肯定和推广。近年来,该镇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提炼出和解、调解、化解“三解”工作法,实现和事佬“三劝”和解在前、老娘舅“出诊”调解在前、“五合一”信访化解在前,促进了矛盾纠纷不出埭不出村并就地解决。
“百千万工程”服务群众到一线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吕巷镇党委书记黄辉云按照活动安排,来到和平村26组巷邻坊党员凌奎明家里进行集中接待活动,与现场群众面对面,就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农民集中居住”“疫苗接种”“困难救助”等相关政策进行一一解答。“群众问题无小事,入户听民声就是要与老百姓多交流,从群众的实际困难出发,想方设法寻找问题解决路径,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聚民心。”黄辉云表示。
巷邻坊是该镇设在党员家中的议事点,被称为不下班的小村委。吕巷镇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制定《关于吕巷镇赋能“巷邻坊”“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依托全镇“百个”巷邻坊为平台,以“百名”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等)带动“千名”党员辐射至“万户”群众,以“我与群众面对面”的形式,深入基层,主动跨前发现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取得了积极效果。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解决矛盾纠纷就像治病救人,解决纠纷只是治表,防范矛盾纠纷发生才是治根。吕巷镇巧用非诉社区这根针,串起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工作主线,做到矛盾纠纷预测在前、疑难重点预判在前、风险隐患预防在前,实现矛盾纠纷少发生、不发生,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作者:许丽俐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