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5月22日消息 南京晓庄学院近日举行“践行行知精神,报效国家人民——刘季平的革命人生”和“刘季平如何读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校友刘季平的女儿刘爽应邀作报告。
在 “刘季平的革命人生”座谈会上,刘爽深情讲述刘季平的晓庄岁月,回忆了父亲因革命被捕入狱时,当时仍受国民党通缉迫害的陶行知筹措出500大洋,并特派晓庄学生徐明清联系冯玉祥试图营救的故事。刘季平一生都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他在多个领导岗位上始终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态度,顺利完成了党赋予的光荣使命。
“刘季平怎样读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在晓庄学院方山校区举行,师生代表200余人聆听报告。刘爽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父亲刘季平一生中四次读书的故事。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困苦,刘季平都坚持读书,努力践行行知精神,始终牢记“生活教育理论”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无论在革命岁月还是在建设年代,无论在上海任副市长,在山东省委、安徽省委任书记处书记,还是在教育部、文化部担任领导职务,都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师生们聆听了报告后纷纷表示,纪念校友刘季平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要学习他对党的赤胆忠诚和对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继承先辈遗志,不忘初心,立足岗位,作出新贡献。
刘季平是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刘季平长期分管教育工作,曾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代部长,倡导筹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会长。
1928年初,因领导学生爱国运动被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开除的学生党员刘季平等人考入晓庄师范。他们很快与中共南京市委取得联系,于同年夏秘密成立晓庄支部,刘季平任晓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截至1930年年初,晓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各有十余人,他们的革命知识、活动能力、领导经验,在南京市委下属支部中均十分出色。晓庄支部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南京市委在1930年2月2日的工作报告中称:“学生支部都有相当生活,以晓庄为最好,他们的工作是农运。”时任江苏省委农委主任的陈云在考察南京党的工作后表示:“争自由的斗争有七个学校有了群众基础,其中以晓庄为最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晓庄学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发掘晓庄红色基因,结合红色校史,凝练晓庄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用好红色资源,抓实线上学习,创新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史,学校组织申报建党100周年专项课题58项。以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晓庄英烈精神为主线,精心筹备纪念陶行知诞辰 130 周年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中的红色文化,参与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大型歌咏文艺演出和“辉煌的历程”诗歌朗诵会演出;精心排演反映“晓庄十英烈”的话剧《永远的16岁》和陶行知办学实践的话剧《陶行知》。从学校的光荣历史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凝练晓庄精神、晓庄文化、晓庄品牌, 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
此外,学校还立足南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着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教育资源,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最近对 “南京晓庄学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将历史教育有效融入志愿服务,打造思政“金课”,让思政课真正地活起来、火起来的做法做了专题报道。该校环境科学学院探索成立了“学党史,寻红迹”实践调研团,立足南京本地100个红色印记开展专题寻访和调研,重点打造了“‘晓’话党史,‘环’说红迹”栏目,通过讲述南京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红色遗址中的人和事,开展主题教育、志愿服务和专题调研,创新党史学习新模式。(通讯员 童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