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那首千古名作《江南》诗云: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样的四个方位都重复的说一遍,是不是多此一举呢?而且为什么要按东西南北的方式,尤其押在韵脚上的,你看偶句里头是西和北,而不是东和南。那么这个最后一句是“鱼戏莲叶北”上,看上去全不押韵的江南,为什么传播起来还是这么广泛呢?首先诗题是江南,从空间地理概念上来说,其实长江以南都可以叫江南。今天的江、浙、沪、皖。自中古以来,这一片地方可谓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而这种空间地理概念上的江南。和后来文化艺术领域所生发出的情感印象上的江南,在气质上也日渐吻合,所以形成了我们今天大众印象中的江南意象。
所以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开篇的三句里头,这个莲的意象在古诗词里头是非常奇特的,既可以是指的实际上的采莲,莲叶、莲花、莲藕所以古代有非常多的《采莲曲》,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比如精神的自喻。周敦颐的《爱莲说》。不过对于大众而言,尤其是在民间,它有一个更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因莲说爱。汉语特别擅长使用谐音、双关。中国人的情感比较内向,比较含蓄,一般不直言说爱。说爱情的时候要通过莲来说受、怜惜的怜。
那么莲花的莲与怜惜的怜谐音,所以古人因莲说爱、因莲怜就是一个常用的手法。而正因为它既可以言情又可以言事,所以在后代的传唱中才更易被人所接受。所以采莲的莲,既可以是怜爱的怜,也可以是指真的在采莲。莲叶何田田,没必要把这个田田去拟声词的妄想,田田本来就可以做茂盛之意,繁盛的寓意。于期望在其中,所以以田田喻繁盛茂盛之貌,这在诗词里是常见的。
你比如说谢朓的《江上曲》说“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就是一种劳作中的即景生情。所以这首汉乐府名作,在乐府诗集里是被列入相和歌词的。相和歌其实严格说起来应该是相和歌,也就是一人唱,众人和。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见这样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劳作场面,一人在池塘中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于是,东边的采莲女就有人接“鱼戏莲叶东”,而西边的采莲女就有人接“鱼戏莲叶西”。接下来南边的唱“鱼戏莲叶南”,北边的唱“鱼戏莲叶北”,这就是劳作过程中青年男女的大合唱。
如此看来,这样的采莲情境是多么有生活情趣,又多么有艺术与美学的境界。所以在这种生活情境与艺术与美学的境界之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重复,就显得那么有必要、那么有情趣,根本不是什么多此一举。人类不论是哪个民族的早期文明,都一定首先是光明崇拜,而且先民对空间方位的认识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再从西边落下,所以东与西应该是先民首先获得的方位概念。因为北冥北方代表了阴暗与寒冷,而南冥、南方则代表了温暖与光明。所以先东西后南北,所以东西南北的空间方位语序,非常符合先民在劳动、生活以及文明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情感认知体验,以及审美与价值认知体验。所以虽然不押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虽然不押韵,但它符合生活的认知,符合情感的体验,符合审美的追求,它就是最好的。
当江南被传唱为一种经典,今天的我们还能不能借由它,回到我们内心最初的清澈的心田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