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黄鳞赤尾,
出稻田。
——《魏武四时食荆》
优质食材,首先是食材培育者的故事
#中国李庄#
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安石村,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全年降水丰富。
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了优质白酒诞生,
更为农业渔业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
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自然地理条件。
又是一年插秧时节,
每当川南大地渐染新绿,
村民都会向田中投放一批鱼苗,
任其自由摄食水中的杂草、昆虫,
与花期时随风飘落的新鲜禾花。
待到秋高气爽,稻谷成熟收获,
鱼儿也刚好可以入馔,肥美异常。
这便是安石村引以为傲的“稻花鱼”。
吃过稻花的鱼清香味佳,更嫩更醇更可口
一方面,
稻田为鱼类生存提供必要的水域与食物;
另一方面,
鱼的粪便又是增加土壤肥力的天然养料。
这既是农耕文化中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
更是人与自然历史悠久的循环互利良方。
天然放养的安石稻花鱼,
从鱼苗到成鱼需约三个半月。
由于化学药剂会严重影响成活,
从水稻播种到插秧、收割期间,
必须避免使用任何农药或化肥。
再加上投放密度小、没有饲料催肥,
稻花鱼的产量远不及一般水塘养殖。
尽管深知“经济高效”的方式“来钱快”,
淳朴的安石村民却仍旧坚持老办法:
“鱼是拿来待客的东西,偷不得懒。”
巴掌大的小鱼将在安石的稻田里茁壮成长
真正从小养到大的稻花鱼,
对环境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
必须远离城市污染,水源一定要丰盛,
更重要的是水稻种植全程只使用农家肥。
(猪粪、草木灰、野草菜叶沤制肥......)
“在以前,农村里鱼塘是很少的。
因为能挖鱼塘的地方水源一定好。
但是,上好的地盘不挖稻田又太可惜了。
安石的稻鱼共生系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鱼→虾→虫→微生物→水稻
“收谷子前现打上来的,
才是正儿八经的稻花鱼。”
——不仅是养殖方式,
对于一名地道的安石人来说,
“不时不食”更是品鉴渔获的重要准则。
得益于自然界中动植物、微生物的滋养,
稻花鱼不仅肉质紧实,营养也十分丰富,
成熟后平均体重可达750克~1000克。
而在水稻花期时摄入的大量禾花,
更赋予了稻花鱼难得的独特风味。
• •• 清炖
红烧 •• •
• •• 酥炸
一条稻花鱼变幻出的丰富美味
钓得鲜鱼沽美酒,
这样的快活哪里有?
——川剧《秋江》
来源:李庄安石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