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一汽-大众在长春隆重举行成立30周年庆典。“一汽-大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历代开拓者(参数丨图片)、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是他们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汽-大众的丰碑”,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庆典上向前辈们深情致敬,同时标志着一汽-大众开启了面向下一个30年的新篇章。
潘占福显然是这个新篇章的首任总经理和开启者,他承接了2200万用户对一汽-大众的信任与厚爱,他承接了全国销量冠军的业绩,他承接了中国汽车行业引领者的光环,他也承接了年产300万辆的产能和2/3的产能利用率。与历任总经理最大的不同并不在于以上数字,而在于潘占福蓦然站上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潮头,这个挑战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有着极高的风险性。
这个变局是工业3.0向4.0转换的延续,其核心是数字化转型,确切地说,中国正经历着从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向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又表现为消费心理的改变,从而导致汽车市场对产品、对品牌诉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一家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角度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潘占福继承的既有财富,又有包袱。
财富在于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一个以一汽-大众为核心、以配套企业为体系的制造产业集群,在一汽-大众的带领下从工业1.0逐步走进了4.0时代,带出了一批跨国企业,带出了一批支撑中国制造业走向新高端的标志性企业,带出了一批代表“中国创造”的新名片,形成了一个超强的、高质量的实体经济体系。近几年,一汽-大众建起的一座座新工厂,分别坐落于中国不同经济圈,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构成了中国最强汽车制造业的体系优势。这些都为一汽-大众保持在中国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前几任总经理给潘占福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庆典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对一汽-大众的未来同样寄予厚望,他提出:“未来,一汽-大众将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始终坚持品质至上;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始终坚持合作共享,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股东员工和社会,不断谱写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说穿了,就是一句话——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产能利用率只有2/3,产能放空就是成本,支撑300万辆产能的体系越强大,意味着成本压力越大,提高效益唯有提高产能利用率。
潘占福所面临的问题在于,“9000岁”已经成为主力消费群,他们对产品智能化的需求远高于70后、80后,智能化已经成为产品力强弱的分水岭,成为品牌是否换新的标志性特征。这无论对于历经数十年风霜洗礼的VW品牌,还是百年积淀的奥迪品牌,亦或是刚刚诞生几年的捷达品牌而言,都是一种强大的挑战。问题在于,大众集团在智能化方面似乎并不领先,至少跟领先的中国品牌相比,不敢说“领先”二字,或者说,一汽-大众正处于快赶超阶段。在营销体系方面,传统的B to B to C模式正面临着B to C,乃至C to B模式的挑战,电动化恰是这种模式转换的驱动力。适合传统汽车的4S模式,点越多、摊子越大,营销的成本也越高,没有这个体系又承载不了如此巨大的销量。一汽-大众的产品仍然以传统汽车为主,在快速向电动化切换的过程中,体系怎么转换?怎么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前端的变革一旦受挫,中台、后台的体系优势或将变成体系压力,而转换的成败在于人才、在于观念,更在于体系与观念对撞的结果……
在顶点接盘的潘占福,其所面临的挑战与任何一位前任都不同,光环越大压力越大。站在变革浪潮的巅峰、站在一汽-大众发展的巅峰、站在传统制造体系能力的巅峰,潘占福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环境,他能让一汽-大众保持优势吗?一汽-大众将如何面向未来?我们拭目以待,并期待着潘占福的成功,期待着一汽-大众走向新的高峰。为此,我们选择潘占福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