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21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正在举行,大赛由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抢抓粤港澳大海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促进数字社会建设,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动粤港澳大海湾区协同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
大赛举行期间,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李德豪博士接受了“大湾区之声”《港清楚》栏目的线上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摘录:
主持人:
李博士你好,【2021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正在进行当中,据了解,您的团队也会参加这次大赛,您计划参赛的项目是什么呢?
李德豪博士:
其实这个大数据比赛不仅仅只是一个做数据模型,还是一些创新的想法如何推动大数据的生态都有一个不同的板块不同的赛道,那我自己本身就对这个创新的赛道有一定的兴趣,那我自己会建议做回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的,比如大数据交易和智慧杆,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学生都会参加这个项目的。其中,我自己会参与的第一个就是大数据应用交易所,这是我们公司本身在做的;第二个就是我会用广数院的身份去参与的就是户外实验室智慧杆上的一个神经末端感应器。另外我们和一些学生申请到很多份专利的,他们都会去参与不同的赛道、比赛等。
主持人:
李博士您觉得举办这样的赛事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德豪博士:
其实现在大家都经常提到“大数据”,但实际上“数据”的价值是还没体现出来的,因为懂得用“数据”的人不多。如果在这个大赛里面有更多新的案例出来,怎么把这些“数据”变成“现金”,那“数据”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了。最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学生研究出了用于眼睛的医疗的数据,其实这个学生在两天时间里就做出来一个模型了,一个可以分析到白内障的模型。根据他这算法可以有大概七成八的可靠性,就连一些很有经验的辨别白内障的医生,都是只有六成几而已。所以这种有创新的研发、算法等如果有年青人去玩其实比较容易有很多的创新的东西出来。
主持人:
就是既要有经济价值也要有社会价值。
李德豪博士:
是的没错。
最重要的一点是,未来城市对于我们来说数据价值的体现一定离不开数据交易的。那这个数据交易怎样通过一些平台去实现呢?那这个大赛我是抱有一些期望的,可以将我们的规划里面的未来世界体现出来。
主持人:
那对于数据的开放的有句话叫做“数据可用不可见”,这次的大赛也提到了这一点,特别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九个城市了联动开放数据,而且还会根据大家参赛的申请还可以有一些专项数据的开放,那李博士您觉得把这些数据开放出来,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德豪博士:
你刚才讲的非常重要,“数据可用不可见”其实是我们强调了很久的数据应用交易的一个重点。就是说,假如你是数据的拥有者,你贡献了你的数据之后,其实使用者是看不到的。这个就是我们强调了很久的一个叫做隐形数据交易的一个核心。我觉得这次这个平台最好的一点是用了一个这样的技术,可以在“可用不可见”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样板工程”。这个“样板工程”做了成功后,会加快我们推动这个叫做数据应用交易的可靠性,使得更多的企业可能愿意踏出第一步。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要做一个这样的数据交易平台的话,第一批受益者是大学。
主持人:
为什么李博士您会觉得第一批受益者是大学呢?
李德豪博士:
比如在香港的医疗体系里面其实香港医管局是开放了医疗的数据给大学的教授去研究的,其实我们会建议走这种类似的方案,做一个“可用不可见”的平台,做一个“样板工程”。这次的大赛其实就加强了我们这个“样板工程”的节奏,使得整个过程加快了。
主持人:
这样的“样板工程”真的是非常重要,是先要立一个标杆出来对吗?
李德豪博士:
没错。说到“可用不可见”这种类似隐形交易的例子,其实最重要的点是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产权拥有者。比如举个例子,一个医生想研究有干眼症,他所需的眼球是很明显的通过模型可以看到的,但是他需要大量的这种眼球图像,那他如果交易出去问医院拿一些眼球的影像的时候,这些眼球影像其实不属于医生、不属于医院的,是属于病人的,这样就会涉及到一个产权的问题。因为这件事,就会引起很多的大数据的所谓的拥有者,比如像医院里面很多病人的记录,医院也不敢随便拿出来交易的,那我们建议在澳门或者香港可以推动这个法例。因为如果我们一直等待的话是永远都解决不了这件事的,那我们可以从法例上开始,设立相关的条款,让一些数据的拥有者可以去作交易,而交易的对象只可以是大学教授,这样就可以避免利益的冲突了。那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样板工程”里面和一些学校或者非私人的研究院合作去推动这件事。
主持人:
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当中的第五篇是提到了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李博士您觉得目前粤港澳大海湾区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更好的提升来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呢?
李德豪博士:
其实在“十四五”规划提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备成立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了,现在已经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GDIRI的定位就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创新型研究机构。我们的方向就是针对国家要推动的数字产业,希望在数据处理、数据技术应用、数据运维、数据标注、数据交换、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研究,以及运用知识图谱、数智智能等技术为企业搭建科技情报技术平台等。
刚才提到智慧城市里面的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末端神经的感应,怎样做到可以像人体每个毛孔都能够收集到周围的情况,告诉大脑现在的情况,从而使得大脑可以作出改变、作出行动呢?这个就是怎样尽快铺垫更多的感应器在不同的街道上。那些感应器不只是一个视频器,是可以识别到人、车、N多的物体,基于北斗网格码,它是一个立体的坐标,甚至是每一片树叶飘下来都会感应到,知道树叶飘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刚才我说的隐形数据交易,平台的“样板工程”。我们知道数据是很庞大的,只有一个很庞大的数据才能达到数据价值的体现,如果在数据价值没有体现之前我们不断地保护自己的数据,就会出现今天的“数据孤岛”,比如每个人抱着自己的十个数据,结果导致一千个人没办法去做任何事情。我们应该先开放,使得更多人可以去研究。当然我刚才说的开放是指对于教授或者大学的研究,不是指对于所有团体。对某个特定团体我们开放一些这样的数据,使得他们可以体现到数据的价值之后,我们再根据这个这样的模型去制定一些规则,那就会使得整个大数据的发展更加有方向,所以这个“样板工程”就来得更加有价值了。
主持人:
这次的数据大赛也为所有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舞台去展示,通过李博士你说的“样板工程”如果做得好的话,它可以形成复制,在大湾区推广甚至是在全国推广的是吗?
李德豪博士:
是的,没错,年青人就可以在这个平台将他们大胆的设想推广出来。
主持人:
非常谢谢李博士,预祝您和您的团队参赛后能取得好成绩,也祝愿广数院为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