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一个士兵勇猛一般说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古人是否真的能做到这句话,我们不得而知。
更令人钦佩的不是杨育才的军事才能,而是在立了这么大功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名夺利,40多岁与年轻战士一同训练不说,退休后还为了祖国下一代的培养四处奔走。
贫苦出身,练成“神功”
1926年,杨育才出生在陕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再加上自己是个男孩子,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减轻负担。
刚刚“上班”的杨育才没有经过培训直接就上岗了。可是杨育才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放羊,甚至连羊都很少见,自然也就不知道怎么样放羊最轻松、效果最好。
每当杨育才把羊群赶到山上,见到草的小羊们开始乱跑。那个年代的地主大多数心狠手辣,一旦出现点什么纰漏,拳打脚踢都是家常便饭。为了不挨打,杨育才只能在后面一只一只的将羊追回来。
就这样每日在山间奔跑,每日用最快的速度追赶羊群。时间一长,杨育才不仅拥有了短跑的爆发力,还拥有了长跑的耐力,追赶羊群对他来说也就不再是一种困扰。
虽然恨不得马上离开地主家,可是为了生活杨育才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像成年人那样给地主打工,瘦小的身躯付出着和成年人一样的体力,逐渐长大的杨育才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力气。
别看杨育才一副忠厚老实的面孔,其实脑袋十分灵活,这种受压迫生活早就已经厌倦,每天都在想着如何逃离这个地主。
有一天,家中的邻居捎信来说父亲去世了,情急之下杨育才赶忙向家跑去。就在回家的途中,杨育才被阎锡山的部下抓了壮丁。一个国民党官员看到杨育才的速度后,将传令兵的人物交给了他。
奈何逃兵一旦被抓到就会枪毙,即使再不满杨育才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直到解放军围剿了阎锡山的部队,杨育才终于被解救出来,参加了革命的队伍。
这次的参军没有令杨育才失望,这支队伍正是杨育才所期盼的队伍。虽然才刚刚加入,可杨育才的积极性比某些老同志还高,战场上也是十分勇敢,从不后退。
接到去往朝鲜作战的任务后,杨育才像其他人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刚开始杨育才只是将这次打仗当做一个常规任务,后来在泉瑞里被一位善良的阿妈妮所救,杨育才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清醒后的杨育才看到阿妈妮的行为,在看到那双为了照顾自己通红的双眼,杨育才下定决心奋勇杀敌报答朝鲜人民的恩情。
这一天并没有等得太久,在金城战役开始后,领导决定派出一个小组执行斩首行动,对象就是号称精锐部队的白虎团。
利落的腿脚、超人的力气、冷静的头脑,这一系列优点使得杨育才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这个小组的领导。
在前往白虎团的路上,杨育才打算抓到一名敌军,然后询问具体的位置、口令、装备的重要信息。恰巧一颗照明弹升到空中,杨育才乘机清点人数,以免发生掉队情况,没想到这一清点发现多了一人。
原来这人正是白虎团的一员,一不留神跟错了队伍。这一审讯下来,白虎团的具体情况都被这个俘虏全盘托出。杨育才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口令的正确性。万一这个人说谎,那这一行13个人就凶多吉少了。
正在思考的时候,有一小股敌军走了过来。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激动过后战士们继续前进,来到团部后发现敌人正在开会。于是杨育才将人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消灭警卫排,两个小组负责包围团部。
一声枪响后,三个小组同时行动,两手榴弹全部扔向团部。四处逃散的敌人正好又进入到包围之中。在三个小组的相互配合下,杨育才等人歼灭了团部里的所有敌人,连白虎旗都成为了战利品。
淡泊名利,当副连长11年
抗美援朝胜利后,杨育才被升为副连长。就在回国那年的国庆时,杨育才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上与毛主席握手,激动的杨育才手心一直出汗,泪水也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像杨育才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他们的目的都很简单:为了祖国和人民。这些英雄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