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山”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境内。山不高,但主峰海拔近350米,是宁镇山脉东段的高峰,更应该是镇江境内最高山脉了,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座山均只有几十米高;山不壮,但却很长,呈东西走向,有12华里长,故名“十里长山”。可能“镇江三山”太出名了,十里长山不为常人知晓,我也是第一次走进它的怀抱。
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后半生主要在长山度过,在此独创了米氏山水画法,死后于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某日,“葬丹徒长山脚下”,长眠于此,应该说为十里长山带来了文化基因。米芾生前有洁癖,但有时又倜傥不羁,譬如拜石,故又有“米癫”别号。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纪念米芾,在山上打造了一个米芾文化公园。2021年5月27日上午,余与镇江市王玉国、苏州市高福明、徐刚毅、陶伟明四君同行,驱车前往米芾文化公园观瞻,到了那里才知道,米芾文化公园只是十里长山上的一角。
我们沿着山间步道拾级而上,忽见一汪小水潭,位于步道与碑刻长廊连接点的左侧。只见潭水浑浊,概因昨夜山雨冲刷山体、尘土下泻所致;潭对面的水中有一丛茂密的芦苇,叶青绿,杆青黄,长势旺盛;潭周边有杂树野草环绕,乱石大小不一,参差其间。
正在驻足观望之际,水潭里已传来了阵阵“咕也”“咕也”“咕也”的蛙鸣声。虽然只是一蛙孤鸣,但蛙声浑厚如鼓,节奏不疾不徐,在幽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入耳。
凭我年少时在乡村生活的经验,这不是普通青蛙发出的声音,普通青蛙的发声是清脆而又节奏明快,是三个音节的“咕咕咕”,而身边听到的应该是一种被雅称为蟾蜍的“癞蛤蟆”发出的声音。
初夏上午时分,癞蛤蟆也不休息,还在不知疲倦地发出原生态声响,犹如天籁一般。我知道,这声音并不是欢迎我们的到来,与我们人类无关,只是蟾蜍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满足在唱赞歌,也可能是因为近来天气开始闷热、雨水将要丰沛起来的预兆。
我驻足潭边,很想见到这位水陆两栖的山中灵物身影,并像孩童似的模仿蟾蜍的发声,发出“咯咯咯”的声响,想引起它的注意。谁知蟾蜍充耳不闻,不予理睬,只是慢条斯理、有板有眼地发出它那“咕也”“咕也”“咕也”的声响。我赶紧知趣地走开,不再打扰蟾蜍的世界,让它继续在十里长山的怀抱中独唱吧。
步道连廊不远处,言恭达先生题写的“重刻宋拓米帖”几个大字已隐约可见,前方有许多碑刻米帖在等着我、有“绍兴米帖”“米家山水”在等着我去欣赏呢。有道是:
十里长山米芾园,
造化人文相媾联。
曲径通幽寻觅处,
山涧积潭蟾鸣远。
老生聊发年少趣,
怎奈秉性难成癫。
米家山水纸上趣,
大地如画长青山。
(束有春 2021年5月29日于金陵四合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