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据相关史料记载,“剑阁”一词由山名与路名结合而成。清代的《剑州志》载,蜀地北端有一座“梁山”,因山势险峻,峭壁绝立,其势如剑,故名“大剑山”。在大剑山的西北还有一座山,被称为“小剑山”。两山峰峦起伏,垂耸入云,犹如城垛。据《水经注》载,剑山皆为陡峭绝壁异常险峻,蜀汉丞相诸葛亮架设“阁道”延伸至蜀中,故名“剑阁”。东汉末境内始置当德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置剑阁县。南北朝刘宋时于今普安镇设置南安郡县,多经变革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
剑阁县总面积3204平方千米,辖27个镇、2个乡,户籍总人口64.94万人(2020年)。2020年,剑阁县地区生产总值155.53亿元,比2019年增长 4.1%%。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据蜀,分广汉郡葭萌县、梓潼县、白水县、涪县置梓潼郡时,始在今剑阁境内置当德县。
古蜀道示意图,图片来源:地图帝
三国时,汉德县(当德县更名)为蜀汉领地。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置剑阁县(治地在今剑阁县下寺镇大仓坝,即小剑故城),此为“剑阁”名之始,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年),废剑阁县。
南朝宋元嘉初年,汉德县改属梁州白水郡,继复改梁州晋寿郡。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始在境内立南梁州(州郡县同治今普安),辖南安郡(领县未变)、辅剑郡(扶风郡更名)、南新巴郡。
北周时,始州隶于利州总管府,仍辖普安、黄原、安都、潼川4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始州领普安县、永归县、黄安县、安寿县、武连县、胡原县(开皇七年更名为临津县)、阴平县(由龙州来属,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阴平村)7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领县未变。
唐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贞观六年罢,改属剑南道及剑南东川节度。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新置剑门县属始州。
唐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至此,剑州之名始见于世。
天宝元年(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名剑州。
隋唐时,于剑门关设军事建置,立关令并置大剑镇(治地剑门场),小剑戍(今下寺镇大仓坝)。
五代时,前蜀、后唐、后蜀,剑州为其领地,辖县未变,属昭武军节度。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剑州普安军,属西川路,仍领原县。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后,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几经分合,剑州均属利州东路。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庆府为剑州,普成、剑门2县并入普安县,阴平县因战乱荒废。
元末,剑州为明玉珍夏国辖地,领县未变。
明洪武六年(1373年)省普安县入剑州。洪武九年(1376年)省州,罢置剑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剑州,领梓潼县、江油县(治今江油市武都镇)2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治今阆中)。
清顺治三年(1646年),剑州领梓潼1县。
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县划属绵州,剑州始无领县,遂成“单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剑州直隶大汉四川军政府,下辖剑门、武连2分州。
民国二年(1913年)始将剑州改为剑阁县,下置剑门、武连2分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剑阁境属工农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建有普安县(治今普安镇)、赤化县(治今鹤龄镇)、金仙县(治今金仙镇)3个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统一“川政”后,剑阁县属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同时为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驻地,专署辖剑阁县、昭化县、广元县、苍溪县、阆中县、江油县、彰明县、平武县、北川县9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增辖青川县、旺苍县2县,专区至此共辖11县。
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区专员公署(治广元县)。
1952年9月1日撤销川北行署区并入恢复设置的四川省后,剑阁县改属四川省剑阁专区专员公署。
1953年3月广元专区(剑阁专区1952年12月20日更名)撤销并入绵阳专区(1968年改为绵阳地区)后,剑阁县改属绵阳专区专员公署。
1985年5月,剑阁县由绵阳地区(绵阳专区更名)划属地级广元市 ,延续至今 。
2003年9月28日,剑阁县城正式由普安镇迁址下寺镇。
剑阁古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自东汉以来,历为县、郡、州治地,建县已有1800余年。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积淀厚重,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6℃,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煤、石灰石、地热等30多种。森林覆盖率51%,是全国四大柏木林区之一。剑门关森林公园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长达151公里的翠云长廊建于先秦,堪与古罗马大道相媲美。
剑阁县范围示意图
剑阁交通发达。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穿境而过,距广元机场仅2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剑阁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生猪调运大县、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重点县、全国油料生产50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省首批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和生态旅游十佳县。
剑门关航拍图,图片来源:地图帝
剑阁县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处“剑门蜀道”的中心地带,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特别多,“翠云廊”上的“剑阁柏”为世界珍奇树种。有诸葛亮屯兵的武侯坡、姜维城、邓艾墓及三国古战场遗址。红军长征留下的《十大政纲》石刻、唐颜真卿手书的《大唐中兴颂》、以及“佛经壁画”等,均属国内仅有。鹤鸣山唐代石刻、剑阁钟鼓楼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剑阁的名优土特产有:龟、鳖、晒烟、剑阁手杖、树根雕、剑门火腿、核桃、板栗、 棕片、木耳、柴胡、天麻、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剑门关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又传当年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人们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一时高兴,便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作者/来源:四川人老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