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孩子们怎们过六一的#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别有童趣的诗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小儿吃过的梅子酸味还余留在唇齿之间,窗外的芭蕉树亭亭玉立,绿阴映衬在了纱窗上。春天悄悄过去,现在已然是初夏时节,天也越来越长,俗话说:“春困秋乏”。即使春天已过,夏天捉住了春天的小尾巴,使人们依然困倦不减,午睡后醒来,感觉无聊,观看着窗外儿童捕捉空中纷扬的柳絮。
在古代,“婴”指初生女孩。《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后来“婴”则泛指初生儿、幼儿。故婴孩游戏也被简单地称为“婴戏”。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
古代很早就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以苏汉臣的《婴戏图》为代表,逐渐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被赋予了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多种意义。
作品名:秋庭戏婴图
艺术家:苏汉臣
创作时间:北宋
作品材质:设色绢本197.5x108.7cm
现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天刚刚到来,炎热的天气叫人不愿意出门,这首诗仿佛让我想到了儿时的夏天时光,那时的西瓜仿佛有一种特殊的甜,橘子汽水的气泡里保留着儿时的回忆,时间如东去之流水,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去。
如今葛然回首已是回忆,看看日期马上小时候年年盼望的六月一日的儿童节快要到了,虽然现在已经不属于我的节日了,但那天的儿童快乐的笑声依然能勾起我的回忆。童趣就是这么的天真无邪,不掺杂任何的东西,就是纯粹,它就像春天的花,夏天的热,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回忆中。不论古今,童趣一直都是令人神往。
虽然古代的小朋友没有六一儿童节这个节日,但是乐趣丝毫没有半点减退。00后捧ipad,90后耍变形金刚,80后扔沙包,70后打弹珠。那在古代,熊孩子没有ipad、乐高、游乐场,是不是就只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呢?当然不是,他们的童年生活比我们要会玩太多了。
在宋代以后,婴戏图走向了成熟,并出现了大量以以儿时玩乐情景为题材的作品而苏汉臣所绘的《秋庭戏婴图》便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
时代在发展,游戏的方式千变万化,而在古代,孩子们游戏的方式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忙趁东风放纸鸢”,有的“挑促织”,有的“捉柳花”……除了文字的记载,还有绘画、图案的记载,也就是“婴戏图”。
从中国世俗当中来看“多子多福”是中国人的普遍认知,所以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家就将儿童形象纳入人物画中。到了隋唐,专门以表现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这时的“婴戏图还并未成熟,并最终成为独立画材。
细观画作前景,女孩身穿白色浅花纹的交领衫,衣领、袖口滚红褐色边,下身为白色暗纹花裤。头上梳着双鬟,以青红色发带、玉钗为饰。
男孩则身穿红色金纹对襟罩衫,下身为白色印花裤,头发是孩童时期常见的样式,有着吉祥、阿福的寓意。他们围立在华丽的花凳旁,聚精会神的拨弄着“枣磨”这种玩具,是宋代时期流行的游戏,孩子们将两颗枣子分别插在一根竹棒的两端,又用三根竹签支起另一个被削掉一半,漏出枣核的枣子。他们将竹棒横立在枣核之上,比谁能将其转动更长时间。
关于这幅《秋庭婴戏》的画面内容,今人陈葆真《古代画人谈略》一书有着精彩的描述:“画面偏右湖石耸立,把画面分成左右两半。右半面为芙蓉艳放,稚菊吐芳,暗示秋天。下方圆漆櫈上摆满精巧的玩具,地上铙钹一俯一仰,似乎已经失去主人关心。画面重点放在左下方的两个孩童身上。只是稚童二人,一衣白,一着红,正头挨头,弯身倚在描画的圆形漆櫈上推枣磨为戏。红衣男孩似乎占了上风,退去背上衣领的束缚,紧张又得意地正要下手。白衣女孩张开小小的嘴,露出一排细细的乳齿,伸手若有所辩。他们那样全神凝注,眼神交并,集中在桌面上那个小小的世界中,忘记了一切!”
乾隆皇帝更是有诗云“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
后两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恐怕是乾隆皇帝掉书袋的蛇足之笔。所谓“寓意原存相让风”系用南北朝时王泰的典故,《南史·王泰传》云:“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来这个故事便和“孔融让梨”一样表现兄弟友爱,也即所谓“推枣让梨”。而推枣磨是否如乾隆所说的“原存相让风”呢?
我们看到除了推枣磨外还有许多古代玩具,如红色佛塔,人马转轮,棋盒,小罗,陀螺等。
轮盘左边坐墩中央有一玩具十分机巧:它是T形水平底座上立一柱,其上插置一大轮盘。
轮盘中央复耸出一柱,柱中横贯一竿,竿之两端各安一骑马小人,其中穿蓝袍者作骑射状。轮盘上画八条半径线作八等分,每等分中各绘一物事。
旁边置一画作八格的尺状小板,每格中所绘物事与轮盘相同。
扬之水先生推测周密《武林旧事》所列举“儿戏之物”中的“轮盘儿”即是此物,并推测《秋庭婴戏图》中轮盘儿玩具的游戏规则:“快拨轮盘使之旋转,待其停止,视横竿一端的小人落在某格,便可获取某格中的物事,亦即小板上面放着的小物件。”此说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玲珑宝塔轮盘儿左侧有一内嵌佛像的小型宝塔,是宋代流行的小儿玩具。
这也是宋代以来婴戏图常见的母题。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小庭婴戏图》中有一倾倒在地的宝塔玩具。
稽首礼佛似乎是唐宋时期常见的儿童游戏。
李商隐《骄儿诗》有“稽首礼夜佛”句,路德延《孩儿诗》则有“展画趋三圣”的描写,陆游《群儿》则言“野行遇群儿,呼笑运甓忙。共为小浮图……”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合欢多子图》中有具体描绘,所绘宝塔与此形制相同,有二童子作礼拜状。
|千千车|
轮盘儿右侧玳瑁盘中盛一带捻陀罗。扬之水先生认为此即《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千千车”。清人翟灏在《通俗编》中认为“千千车”即是陀罗之类:“妆域者,形圆圜如壁,径四寸,以象牙为之,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针,仅乃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针卓立,转如轮也。复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输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宋人所谓千千也,此皆陀罗之类。”
|棋盒|
坐墩儿上摆放的一对儿漆罐当为棋子盒。下棋也是古代儿童常见的游戏,路德延《孩儿诗》有“棋图添路画”的描写。
|铙钹|
在坐墩儿的左边有一对铙钹一俯一仰地被扔在地面上。铙钹,我们今天仍十分常见,通过两片合击而发声。
古代的儿童玩具和现在来比毫不逊色,以大自然的天然物件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玩物,充分利用了天人合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社会。古人也酷爱将婴戏利用画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斗草|
《儿童斗草图》
清金廷标绘
故宫博物院
儿童们以各种花草相斗来决胜负游戏。有的以比赛采得的花草作对,这是文斗;有的把叶柄相勾拉拽,也称“拔根儿”,就是武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