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张色调灰暗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外景照片,因为被某些美媒引用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就在5月31日,《纽约时报》又把这张照片翻了出来大肆炒作。但不少网友都发现,这个拍照角度似乎有点奇怪……
图源:《纽约时报》
据笔者查阅,这张照片出自一位名叫托马斯·彼得的德国记者,资料显示他在路透社担任驻华摄影记者一职。
托马斯·彼得官方介绍主页
从他的公开主页看,这位摄影师的强项大概就是玩弄摄影角度,通过刻意设计构图来夹带自己的政治立场“私货”。比如在他的新疆喀什摄影作品中,就有不少用这种手法炮制的“杰作”。
他时而在诺大的广场前,把警察和乘凉的市民照在一起,然后搭配上“警察在清真寺前巡逻”的图注;时而又找到不愿被自己拍照的陌生人,在人家伸手阻止后还要从下往上地强行把镜头对准人家,制造出“居高临下”的威压感,然后再把自己偷拍被拒,表述成“不明身份男子阻拦记者探访拍照”。
这种没有素材就创造素材的刻苦,这种用镜头写春秋笔法的新闻工作技巧,真是让笔者叹为观止。
图源:路透社
而他最近为西方媒体再次“立功”的,是此前对武汉病毒研究所拍摄的外景照片,在他的构图下,被一道沟壑隔在对面研究所主建筑,正处在茫茫大雾中,在这份神秘诡异的气息上,还多了2个穿制服的黑衣人。
这种画风立马引起了某些西方媒体的兴趣。5月1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先把此图作为叫嚣着“向中国进行病毒溯源”的封面。就在5月30日,《纽约时报》也选用了这张照片,炒作着同一个话题向中国来势汹汹地问责。
可细心的网友从照片背景发现,托马斯·彼得在拍下这张照片时,很明显是自己跳进了这个排水渠,趴低身子、镜头朝天才拍出的这张照片。用网友的话说,这就叫“阴沟视角”。
在《纽约时报》中文网这条报道的评论区,观视频工作室发了一张对比图,一个是被戏称为“平庸摄影师”的正常拍摄角度,一个是“天才摄影师”托马斯·彼得的杰作。截至目前,这条评论已经获得了远高于《纽约时报》原推文的点赞数。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不少网友都在翻出自己的“收藏”,开起了西方媒体拍摄角度的“批斗大会”。其中一位找到了路透社关于香港国安法、中澳关系的两条新闻的配图,镜头语言让人大呼内行。
还有网友给出了一张外媒记者跪在地上,以极其别扭的姿势拍照的图片,其他评论都在对这位苦心寻找角度的记者大呼敬业。
看了这么多网友贡献的素材,笔者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既然某些媒体这么喜欢趴在阴沟里抬着头着报道中国,咱们就该好好配合下他们的工作,以后这些地方就该给他们立好指示牌:反华媒体专用拍摄点,他人不得占用。
不知道你们几位对这个安排可还满意?(作者: 梁由之)
延伸阅读
如果你听说过BBC的“阴间滤镜”,想必也会眼熟沙磊(John Sudworth)这个名字。从“疫情源头”到“中国脏棉”,BBC那些臭名昭著的涉华报道不少都出自此人之手。但最近他似乎销声匿迹,荧屏上也没看到他。难道是要洗心革面,浪子回头?据《环球时报》了解,原来不是他“变了”,而是跑了!据说,竟跑到了海那边的宝岛。
沙磊(John Sudworth)
提起此人斑斑劣迹,罄竹难书。
早在2017年他就以“报道高科技监控设备”之名骗访贵阳警方治安监控系统。沙磊以测试“中国天网系统有多灵敏”之名把自己的面部信息交给警方,并让警方测试“多久能抓到他”。结果,7分钟沙磊就被系统识别。但没想到,沙磊紧接着就在这段采访后“嫁接”了一段所谓“采访”,污称“天网系统主要目的不是打击犯罪分子,而是被中国政府用来打击反对政府声音,监控异见人士,”令人大跌眼镜。
而这仅仅是道“开胃菜”,沙磊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新疆问题的报道方面抹黑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2020年3月,当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控制之时,沙磊专访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高力,无视WHO对中国抗疫成绩的肯定,采用诱导性、钓鱼式的方式提问,企图把高力博士“带进沟里”,在把戏被高力博士当场拆穿后,沙磊通过编辑剪辑断章取义,企图把全球疫情流行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2021年1月,沙磊在WHO专家来华开展新冠溯源研究前夕,向专家施压,恶意煽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敌意。在有关报道中置科学溯源于不顾,妄自断言疫情“原点”在中国,还煞有介事地发布一段警方反恐演练中用网蒙头拘捕暴徒的画面,妄称这是中国防疫部门疫情期间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证据。结果视频没处理好,自露马脚。让人不禁由衷地产生一个疑问:这年头,造谣成本这么低吗?
左侧“反恐演练”字样赫然在目
对有关新疆话题,沙磊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不遗余力地攻击、抹黑、造谣。
2019年5月,沙磊带着预先编好的“剧本”跑到新疆采访教培中心,一路上对着铁门、围墙、交通摄像头甚至厕所一通猛拍,积累所谓“新闻素材”,然后费尽心机剪辑拼接,再配上恐怖电影音乐和臭名昭著的“阴间滤镜”,刻意营造阴森氛围。他在采访中把教培中心污名化为“再教育营”“思想转化营”;把“寄宿学校”污名化为对维吾尔族“文化隔离”“骨肉分离”的场所;把修整、重建清真寺污名化为“消灭”清真寺。
2020年11月,沙磊故技重施,“审讯式”提问大众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在采访对象表示“我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后,沙磊提出奇葩论点:只要你在新疆有工厂,无论里头的工人从哪儿来,都是“帮助”中国政府“迫害”维吾尔族人;沙磊还用“二战”道德绑架企业,将自由勤劳的维吾尔族工人比作遭受纳粹强迫劳动的犹太人,逼问负责人为何仍不撤离新疆。
大众中国区负责人否认存在“强迫劳动”
2020年12月,沙磊参与制作BBC涉疆报道《中国脏棉》,无视新疆棉花行业早已普及“机器采摘”而非大量使用人工的事实,无视官方发言人反复澄清,无视新闻媒体基本道德,公然宣称新疆棉花行业存在“强迫劳动”。能作出这样的报道并不是沙磊的脑回路出了问题,而是本身就憋着坏,恨不得靠着一己之力打断新疆的产业链,回去再拿个“人权卫士”大奖,风光风光。
沙磊(JohnSudworth)
沙磊顶着西方老牌媒体记者的名头,肆无忌惮地对中国造谣污蔑,自以为中国人民拿他这个“洋记者”没有办法。但他却忘了,中国是法治国家,造谣是有成本的,污蔑诽谤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有代价的!
受到诽谤和伤害的有关新疆企业和民众对沙磊的假新闻忍无可忍,准备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想必是这个消息打乱了沙磊的阵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就着沙磊的种种劣迹,完全可以想象他下一步的“套路”:自以为逃脱中国法律制裁的沙磊想必会伺机反咬中国一口,把自己吹嘘成“遭受政治迫害”、因为“坚持正义”被迫离开的西方记者,把自己打造成西方反华舆论的“英雄人物”。
沙磊还是尽早放弃这般幻想吧。中国有句俗话,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不是做贼心虚,沙磊为何要偷偷跑路?如果沙磊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公正、客观,那么他面对起诉为什么不敢对簿公堂,当面锣、对面鼓地把他做的“好事”讲讲清楚?将自己标榜为“人权卫士”的沙磊跑什么?难道不想为自己“维权”?沙磊这一跑,跑掉了他道貌岸然的面具,跑丢了自己的人设。看来他对自己的成色心知肚明,在正义的审判到来之前当然会选择逃之夭夭。
但是无论逃到何方,以何种身份报道中国,只要仍固守意识形态偏见,继续炮制对华攻击、抹黑的假新闻,他都逃脱不了正义的谴责。真诚地奉劝沙磊之流:千万莫在邪道上一路狂奔。否则跑得越快,摔得越惨。
视频制作:环球时报“三缺二”视频组
一直以来,不少中国网民都怀疑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关于咱们中国的事情时,除了会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外,还会给他们在中国拍摄到的景象额外打上一层灰暗色调的滤镜,以进一步在视觉观感上丑化我们。
这是因为,不少中国网民对BBC节目中出现的那些昏暗的街景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些街景本来都是颇为明亮的。
于是,中国网民便把BBC这种套路调侃成是“阴间滤镜”。
当然,BBC一直拒绝承认他们使用了这种下作的套路,并不断强调他们是“公正客观”的媒体。
可近日,有中国网民却在BBC的官网上,找到了其在报道中国时确实会使用“阴间滤镜”的实锤证据!
原来,有中国网民近日在境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观看BBC于去年12月推出的一期名为“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视频报道时发现,尽管这家英国媒体在其英文版和中文版的账号上,都使用了一模一样的节目内容,可这两个不同语言版本的视频中竟然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色彩效果!
从下面这几组来自节目中的对比图中,耿直哥相信大家应该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BBC中文版播放的这期节目中,武汉街头的色彩是更符合当地实际色彩的明亮颜色,可到了英文版的节目中,相同的场景却变得极为苍白灰暗,很明显是被人刻意打上了一层“阴间滤镜”:
而在节目中涉及武汉夜晚的镜头中,BBC中英版的节目的色彩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下面这四组对比图所示,在BBC给西方人观看的英文版的节目中,武汉夜晚的街头被明显地打上了一层灰暗并带有一种病态般的黄色滤镜。
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对比视频,可以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BBC是如何在其特供给英语世界观众的节目中,使用的这一“阴间滤镜”的:
目前,BBC尚未就其同一个节目为何会在中文版和英文版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色调,以及为何会在英文版的节目中使用这种色彩极为灰暗苍白和病态的“阴间滤镜”,给出任何解释。
BBC的几位驻华记者也仍然在他们于境外社交平台上开设的个人账号中继续装傻,宣称他们是公正的媒体,并为他们的报道和记者感到“骄傲”。
(图为BBC驻北京的新闻制片人Kathy Long宣称BBC的报道不是假新闻,为他们的记者感到“骄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