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位于黑龙江海林市,在清朝初期有很多犯人被流放至此,大家对这个地方也是非常恐惧,有文人认为此处比“
黄泉路
”还要可怕。事实真是如此吗?我认为未必!
在清朝,流放刑是一种低于死刑的刑罚,这种刑罚通常还会附带着一些肉刑,比如刺字、杖笞等等。
我们看《
水浒传
》可以了解到,被流放的犯人必须要在脸上刺字,宋江就是为自己脸上的字郁闷了一辈子。清朝同样保留了流放犯人刺字的刑罚,但这只是针对普通的男性汉人,如果犯人是
官员、旗人或者妇人
则允许不用在脸上刺字。
古代犯人被流放的地点一般都是荒凉之地,要么是
充满烟瘴的西南
,要么是
蛮荒的海南
,要么是
充满苦寒的东北
。清朝初期的时候,东西部的宁古塔就是最主要的流放地,后来由于清政府对西部开辟之后,
伊梨、乌鲁木齐
等地也成为了流放地,乾隆时期,纪晓岚就曾被流放到新疆昌吉。
宁古塔作为流放地之一,生存环境自然不会很好,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生存。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
张缙彦
降清后,又在顺治十七年因为“
文字狱
”被流放宁古塔。作为流放的官员,他并没有像唐朝
李德裕
那样,表现出“
生度鬼门关
”的心情,而是在宁古塔与吴兆骞、方拱乾等人喝酒吟诗,游山玩水,还成立了“
七子诗会
”,这种心态与苏东坡有得一比啊!
官员流放如此,那么普通百姓被流放到宁古塔是否生不如死呢
?其实我们从清朝发生的一件大案可以看出,流放并不是“极刑”。
这里的意思是,凡是流放的犯人,他的妻子和妾必须要一起去,他的父母长辈和子女孙辈如果有愿意跟随的,允许同去。其实这是为了让犯人可以在流放地安心服刑的一种手段。但也是因为这个制度,
在清朝乾隆年间发生了一起流放犯人造反的大案
。
1768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昌吉的流放犯人发生了叛乱,他们杀了看守的官员,攻占了昌吉城,还准备要攻打乌鲁木齐,结果在红山嘴要隘处被镇压下来。这个事件正好被纪晓岚看到,
因为当时他也是被流放到了昌吉
。
纪晓岚的《
阅微草堂笔记
》记录了这一事件,其起因是因为那天正好是中秋夜,为了犒劳流放的犯人,屯守的官兵在山坡上摆下酒菜,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吃喝。酒席宴前有一官兵喝醉了,
要逼迫流犯的妻子为他们唱歌助兴
,结果引起流犯们的不满,场面顿时失控!
这个案件发生后,乾隆非常愤怒,下令将叛乱的贼首凌迟处死,其余者都被斩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守官兵只是让妇人唱歌就遭到反抗杀害,
如果说流放地是人间地狱,那么这些叛乱的犯人又哪来反抗的勇气和能力?
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主要还是看犯人自己的心态,
流放本来就是一种惩罚
,如果犯罪后还希望流放到舒适的地方,那刑罚就失去了意义。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他被流放到广东惠州的时候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把众人眼中的蛮荒地当成是自己理想居所;他被流放到海南的时候,写下了“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的诗句,也反映出苏东坡乐观的心态。
因此,清朝官员被流放至宁古塔并非是走向“黄泉路”
,这就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惩罚。有人说犯人听到流放宁古塔的判决后宁愿寻死,那是不可能的!蝼蚁尚且偷生,能够活着没人愿意去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