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喜欢提“赋能”,很多创业者也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做成像阿里腾讯那样的平台级公司。现在发现,所谓的给别人赋能,都是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对赋能的对象,要形成溢出效应的时候,才能真正有效地给别人赋能。理解这一点,看似天经地义,但在现实之中,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举一个一直都比较有争议的例子:为什么北方尤其是核心周边的城市,经济都发展得不好?很多人认为是核心在吸周边的人才和经济资源。但是,现在看来,真正的原因,恰恰是核心自身的经济水平并不高!核心自己体内的经济能量都没有注满,怎么溢出去,给周边赋能呀!
当然,要谈南北方经济差异的问题,目前这个阶段的根本原因还是贸易成本。长三角和珠三角联通国内、国外的贸易成本,在目前的水运条件下(无论内河运输,还是远洋运输),远低于北方,因此经济资源会自发地向这两个地区聚集。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真正有效的赋能,源自于自身的能力外溢,而且自身能力的极限水平,要能够形成对于被赋能对象的降维优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给上面的内容稍微总结一下:前些年,苏南富裕城市随便转移几个自己不想要的、不算太污染的工业项目给苏北城市,就能帮苏北城市经济向前跨越一大步了。这不就是溢出效应的体现嘛!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我们既不是地球格局的规划者,也不是一方父母官,我们更加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成长。最多,也不过就是自家的企业,或者自己打工的单位里面,自己负责的那一个小部门的发展。这里面,溢出效应的学问也实在太大了。
首先,就个人而言,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这里面的核心道理,就在于父母亲要能够实实在在的把自己要教育给子女的道理、技能、观念等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到子女也同样来模仿。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你要自己的子女认真读书,子女是不会真正这样做的。你要他们饭前洗手,他们不因为不讲卫生而多拉几次肚子,也是不长记性的。要让他们真正自发地愿意做这些他们本不理解的事情,唯有父母自己做了之后,引得他们去模仿。
要达到这个程度,就要求父母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足以构成对子女的溢出效应。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容易,毕竟成年人对那么小的儿童,在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比如,要子女认真读书,那父母自己就在家里时不时捧着书去读,然后还真正充满热情地讨论一个有点深度的问题。最后,讨论出结果以后,家里洋溢着欢乐的成就感,还能适当的搞点物质刺激,比如买点好的零食吃一下。这样的方式,很难想象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不会为之触动!
因此,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父母要求子女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各方面的生存、生活技能等,如果子女做不到或者完全不去做,那么只能说明,父母本身并没有对子女产生这些方面的溢出效应。换句话说,就是父母自身能力不足。
这是从家庭角度来看待溢出效应的体现。稍微放大一点点,就是个人与企业(工作单位)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了溢出效应的道理。
比如,一个人去应聘一个职位,作为用人单位,肯定希望招聘一个自身能力能够对职位所需能力产生溢出效应的人员。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来说,在一个内卷的社会里,求职者还真的需要“过分合格”才有机会赢得一份工作机会。
当然,从一般道理上来讲,企业招聘一名员工,就是希望员工给自己的工作岗位所对应的工作内容进行赋能的。如果员工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经历等,能够构成对岗位所需资源的溢出效应,那么显然员工是足以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赋能的。否则,反过来就是工作岗位在给员工赋能(因为员工能力不足),企业变成员工的技能培训学校了。天下哪个老板愿意这样呢!
再比如,我们想要销售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给客户(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从本质上讲,这项产品或服务自身所具备的价值,要能够对客户需求,形成溢出效应,这样客户才会欣然掏钱,接受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价格能够在客户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在工商管理或者市场营销理论里面,经常看到所谓“超越顾客预期”的说辞。但是,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如果没人解释怎样将理论落地执行,那么很多人也只能把理论停留在当作口号使用的阶段。
这里的所谓的超越顾客预期,就是产品所能满足的价值,要能够对客户需求,形成溢出效应。也就是说,比满足客户期望的功能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某些体验(或者创造其他方面的价值)。
对于那些所谓的平台企业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台,表面上看,是其他的个人、商家、市场参与者等,愿意到这些平台上。但是,根本原理在于,平台企业由于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已经对其他同领域内的参与者,形成了能力上的降维优势,有能力通过溢出效应给其他参与者进行赋能。
而其他参与者能够加入这样的平台,对自身有显著的收益,因此他们才愿意进入这些平台。而平台企业之所以称为“平台”,就是因为别人都因为在自己身上能够获得赋能,而汇聚到自己这里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创业者如果再要搞成所谓的平台,唯一的途径就是把自己在一个领域内的能力,打造成对整个行业拥有降维优势的地步,然后将自己的能力开放出来共其他人使用,这样才能吸引别人进驻你的所谓平台。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身能够对外产生溢出效应呢?从字面上解释,溢出,不就是满出来了嘛!根本上讲,就是不断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升级,在一定的程度上,让自己的能力满出来。当在这个程度上,自己的能力溢出之后,就要朝向下一个层次进发,争取到更高的层面,形成能力、资源的溢出效应。
在自我学习和自我升级的方法上,最有效的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复利积累模式。而在更加实操和落地的层面上,复利积累指的是持续的在某个小的方面学习和实践,通过反复试错实现小方面的快速迭代升级。而一旦在多个“小方面”取得持续的迭代升级的成果,那就离大型的质的飞跃不远了。
简单的说,就是先从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小领域做起,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然后不断地小幅度提升难度,形成所谓的“迭代”。
还拿学英语这个件事来举例的话,就是先从一篇短小的文章开始学。一下子肯定看不懂全文,没关系,先学第一句话。把第一句话里面的所有单词记下来,反复读、反复记。这就是所谓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事情。一句话还不容易学嘛!
然后就到了第二句话,然后就到了整个第一段。然后就是第二段、第三段。最后就是整篇文章都学会了。然后就再找一篇同样长度和难度的文章,重复前面的过程。这样持续的、小幅度的迭代升级,经过时间的积累,到了某个临界点就要爆发飞跃性的成果了。
当我们在某个领域的能力或者积累的资源实现一次质的飞跃之后,再往后,我们就有能力或者资源对前一个阶段(的人或物)形成溢出效应。在这个时候,从最基本的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足够对仍然处于上一个阶段的人们构成降维优势了,那我们就至少可以“为人师”了。
到了这个程度,最没有想象力的实现价值的方式,也许就是直接开个培训班收学费了。有点想象力的,可能会做成网课或者自媒体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分销,赚更多的钱。再有更大想象力的,或许可以做成一个平台给别人赋能,最终可能就成为那些平台级的企业了。
而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如果不足以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产生能力或资源方面的溢出效应,而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营销(或者忽悠)技巧把服务对象笼络在自己身边,那么这种交易关系是无法持久的。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只会对你夸夸其谈,而你却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对方能够对自己产生溢出效应的地方,除非过去对自己有恩,那么这类人或组织还是远离为妙,毕竟他们自身都能力不足呢,哪里还有余力来为你贡献价值呢。
反过来讲,我们也要避免自己成为别人想躲的人,因此要多想一想,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足够对他们产生能力或资源上的溢出效应,让别人总爱来沾沾自己溢出的价值。
(全文完。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