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7日电 题:《陈洪斌:碳中和下的投资机遇》
作者 陈洪斌(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碳中和战略将在未来改变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也必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作为机构投资人,我们一方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战略实施,另一方面应结合政策导向,抓住转型发展机遇,提前做好投资布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问题是降低碳排放。碳排放的本质是将岩石中的碳释放出来,这个过程是能源活动,在人类没有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之前,地球上不存在碳排放问题。实现碳中和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压缩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下面我们重点分析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四个主要选项的潜力,哪些在未来将主导中国能源转型之路。
一是中国水电的发展潜力。水电目前是中国技术最成熟、布局最多的非化石能源。但目前在中国难以继续大面积布局,因为中国水资源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70%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水电发展存在天花板,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68%,但技术可开发量仅是理论上限,在现实中因为建设小水电站社会成本高,经济产出低,未来开发前景受限。而大型水电站受自然资源禀赋的限制,移民安置和协调各个部门配合难度较大,建设周期普遍较长,短期难以兑现。综上,水电受自然禀赋因素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二是中国核电的发展潜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地理条件限制了中国进一步大力发展核电的潜力。中国核电站和全球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及河流沿线地区。核电站选址沿海近水地区的原因一方面是核裂变所产生的高热需要大量冷源进行降温处理,沿海具备充足的冷源;另一方面,核裂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其中氘在海水中储量非常丰富,一公斤海水提取出的氘,聚变反应的能量相当于300公斤汽油。
此外,核电站的选址对地质条件、地壳板块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中国核电站目前在沿海布局已较为密集,符合建厂条件的区域空间十分有限。综上,核电站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沿海居民生活环境与经济活动,还要考虑安全性问题,中国未来核电在能源替代方面的空间有限,不应作为主要投资选项。
三是中国未来风电发展潜力。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数据整理,中国风能资源分布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中国风力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单位成本低廉,在过去30年一直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项目。
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风电机组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带来巨大的噪音。路透社公开报告显示,海上建设风机会对海洋生物听力造成损伤,进而导致海洋生物和鱼类迷失方向感,造成海洋生物大规模外迁,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另外,风电站的建设也对鸟类构成威胁。除此之外风力发电的危害还有很多,例如:风机带来的电磁辐射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增加局部气候粗糙度问题以及当地气温的长期影响等问题。综上,风力发电在潜力、技术和成本方面虽都符合碳中和战略的目标,但环境污染问题值得重视,从投资角度来看应作为次要选项。
四是中国光伏能源发展潜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装机国,自2016年起中国就稳居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头号交椅。202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占全球比重35.63%,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美国。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成本边际递减,未来仍将持续走低。水电、核电和风电都要受安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光伏只需要一片能接收光照的荒地,在中国,大片中纬度的干旱土地适合建光伏电站。
此外,光伏电站在环境方面还有促进作用。在荒漠地区光伏电站桩基可用于固沙,同时为配合每一个光伏电站厂的建设,周围将被种植防沙林,有助于防风减沙。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电板定期需要用水进行清理,清理用水流入地表,长期来看对当地环境有绿化作用,改善生态系统。
2020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8.2吉瓦,累计装机量达252.88吉瓦,2021年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为60吉瓦左右。风能与光能都可以满足中国2060年耗能需求,战略意义由此凸显,但各方研报对未来两者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分歧较大。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为44.8吉瓦,到2050年风电装机量将达到2156吉瓦,光伏装机量达2494吉瓦,风、光发电呈现齐头并进的格局。以上测算机构的成员大多为欧洲国家,测算结论主要是在自身基础上进行类推,IRENA预测2050年欧盟的光电、风电, 分别占据了清洁能源中的47.37%和37.52%。可见在欧盟对于自身未来能源结构的预测上,风电、光电也几乎呈现二分天下的局势。经研究,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与现在欧盟的结构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欧盟受其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发展路径并不能直接与中国国情相匹配,具体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气候条件。欧洲大部分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潮湿、阴雨连绵,缺乏发展光伏所需的充足光照。而中国广大西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有发展光伏能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二是地质条件。欧洲植被丰富、绿化率高,在此基础上大面积铺设光伏电站,会大规模破坏环境,这是不可能实施的计划。而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荒漠、戈壁地区,降雨少、光照足,是搭建光伏电站的理想选择。
三是国土面积。欧洲整体面积有限,单一国土面积较为狭小,水平轮廓破碎,三分之一以上的区域为半岛和岛屿,无法大面积铺设光伏设备,而中国土地辽阔。
四是海拔高度。发展光伏需要充足的光照,欧洲平均海拔为340米,2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全洲总面积的2%,阳光能量密度低。中国西北部海拔较高,高原面积占据国土面积的26%,为布局光伏发电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储备,这方面欧洲与中国差距悬殊。综上,欧盟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光伏领域发展空间受限,这也促使其不得不将目光一定程度上倾注于风能,对光伏未来发展的预测趋于保守。而中国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上具备发展光伏的先天优势,叠加领先的技术、低廉的人力成本及规模效应等因素,在光伏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中新经纬APP)
陈洪斌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王永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