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生命中,“新闻”二字贯穿始终。
以笔为枪、以墨为弹,激扬文字、纵笔放歌。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范长江,曾被赞誉为“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
实际上,这位著名新闻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的一生,和重庆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80年前,山城记录下范长江的求学、入党、结婚、战斗的过往;他亦以山城为起点,书写华章;兜兜转转,80年后的今天,“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落地山城,并于今(7)日正式开馆。
在大量史料与图片中,我们捕捉范长江的不凡业绩,做忠诚的缅怀者、瞻仰者;但当时光的镜头穿越展馆,传承下精神密码,我们亦做初心的守望者、弘扬者。
▲“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
过去
在渝度过人生重要节点
“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位于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内。漫步其中,范长江的一生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
展陈面积540平方米左右,陈设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范长江大事记和报纸墙、范长江简介、范长江与重庆、范长江对新闻事业的贡献、长江韬奋奖。其中,展陈文字1万余字,图片87幅、影印件3件,范长江著作原件10部。史料丰富,不少展品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范长江结婚留言簿、范长江与毛主席在一起的彩色照片在全国也是唯一展出。
“欲成大河者,必长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这句被范长江用一生来践行的话,标注在展馆入口的显眼处。
回溯起源,不难发现,范长江人生的许多重要节点都和重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27年初,18岁的范长江离开家乡四川内江,第一站就来到了重庆。
在重庆,他进入了由共产党员吴玉章、杨闇公等创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在学校,他被编入中法大学短期训练班。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同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范长江成为四川军阀通缉对象,被迫前往武汉。
正是从重庆出发,范长江走出夔门,踏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1939年,在重庆周公馆,范长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同志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和直接领导人。这意义非凡,也标志着范长江正式从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次年,范长江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的女儿沈谱喜结连理。两人在重庆的这场婚礼破除了一切世俗的婚礼陈规陋习:不设宴席不备酒菜,仅备茶点,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周恩来、李公朴、邹韬奋、茅盾等社会名流都前来祝贺。
与此同时,在1939年-1940年这近两年间,范长江在重庆开展了大量工作。他一方面领导“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团结全国青年新闻记者;另一方面主持“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的工作。后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的日子——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在重庆,范长江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馆仪式
当下
这里成为学习活动基地
如何让重庆成为范长江生平事迹的记录之地到“长江精神”的纪念之地、学习之地?
为缅怀范长江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范,历时4年的文献资料搜集和深入考察,“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正式从过去在渝中区沈钧儒(范长江岳父)旧居举办的“成大河者其源必长——范长江生平纪念展”临时展览得以升级改造。
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正荣,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为展览馆揭幕。同期,展览馆被授予全国新闻战线党史教育基地、中国记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基地、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基地、重庆新闻战线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展览馆开馆揭幕现场
“范长江同志与重庆的渊源,在重庆的革命经历,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承载着鲜明的历史记忆,是鲜活的价值观,是形象的教科书。”张鸣谈到,重庆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让展览馆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成为党史“教师”,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
鉴往知来,修史明智。张鸣表示,全市新闻界及社会各界要充分用好“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从这里所展示的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争当学习党史先锋队、宣传党史主力军。
刘正荣认为,范长江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先驱者和新闻巨子,其一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他发起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迁渝后,团结全国新闻界投身抗战宣传,留下了大批优秀新闻作品和宝贵精神财富。对此,刘正荣谈到,希望把展览馆建设成新闻战线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基地,成为全国新闻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学习园地。
▲学生们在观展
未来
后来者当循范公脚步
实际上,以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姿,范长江激励了重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追寻先人脚步,去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展览馆“长江韬奋奖”区域,便记录着重庆先后获得长江韬奋奖五位获奖者的名字。其中包括,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原重庆日报首席记者罗成友,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都市频道总监韩咏秋,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重庆华龙网总编辑周秋含。
耕耘电视行业27年,始终坚守新闻工作者初心。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都市频道总监韩咏秋长期深入山区采访拍摄,《渝疆万里行》《走进贫困山区》两大系列报道在重庆引发巨大反向,为山区扶贫发出铿锵之声。当天,来到开馆仪式现场的韩咏秋动情地表示,“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今天开馆,他的心情异常激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近距离地去触摸、感悟范长江前辈的丰功伟绩。
“能成为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获得者,这是至高的荣誉,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韩咏秋表示,在当前新的媒体生态下,既要牢牢坚守住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运用好多年积累的新闻采编的看家本领,不断增强“四力”,努力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也要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新的传播规律,积极适应新形势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追思先贤,展望未来的同时,离不开当下脚踏实地,共负使命,贯彻新闻理想。
看完展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级新闻专业学生沈思宇坦言感触颇深:以范长江先生为代表的无数记者前辈和我们就在时光长河两端,遥遥相望。沈思宇说,作为传媒学子,会认真学习好范长江精神。“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小到通讯素材的排列组合,大到新闻现场的真实还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展览馆中找到。因为馆中的手稿文字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想成为好记者,笔杆子不能停下来;行走路线留下的图像影集同样告诉我们,记者的路永远在脚下。”
▲学生参观展览
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文 高科 邹飞/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