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金镇牌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总体收入
走进镇金镇牌坊村杏子种植基地,满山的杏树生机勃勃,一个个杏子挂满枝头,长势良好。“牌坊村由原牌坊村、糖坊村、平顶村合并而成,是该镇为数不多的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村。合村后,全村总耕地面积达11158亩,有蓄水池125口,塘堰15口,提灌站1处,村道硬化10.5公里,组道硬化15公里。”牌坊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仕丽介绍道,目前该村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有农户自发种植柑橘500余亩,农业产业园2个,种植规模300余亩,种植户年收入最高可达5万余元,大大增加了其他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下一步,牌坊村将围绕村民的迫切发展要求,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总体收入为核心,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乡村振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镇金镇红庙山村:以产促旅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干净整洁的新居里住着美满的富足日子,生机勃勃的田野里充满着奔向小康的希望,三三两两的居民脸上时常挂着幸福的笑容……近日,记者走进镇金镇红庙山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景象扑面而来。
近年来,红庙山村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以政府扶持为推手,以公司为载体,以农民土地入股为基础,以专业管理为支撑,坚持政府投入、村集体自筹及招商引资相结合,鲜销与加工并重、新建与管护同步的发展原则,推行优质、标准化栽培,强化市场对接,不断提升产业优势、产业价值和综合效益,实现全体村民产业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下一步,红庙山村计划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将全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打造一个融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旅游景区,在发展产业同时,开启乡村旅游新时代。
镇金镇干家沟村:规划引领建设现代化城市美丽乡村
在镇金镇干家沟村凤凰李种植园内,放眼望去只见成片的李子树郁郁葱葱,遍布山野田间,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了腰。穿行树下,一颗颗李子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让人垂涎欲滴。
干家沟村座落在镇金镇东南部16公里处,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该村有柑橘产业园380亩、凤凰李产业园150亩、藤椒基地100亩。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发展规划上,该村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此外,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该村将村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村内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力争把整个村庄建设成为村民能够安居乐业,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美丽乡村。
镇金镇黄家厅村:产业融合促发展建设新农村样板
近日,记者从镇金镇黄家厅村了解到,该村坚持党建引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狠抓本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新样板,引领百姓走向共同富裕。
近年来,该村先后创办民盼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引进大头菜产业;2017年建成大棚基地13.5亩;2018年发展核桃套种油牡丹约1000亩,零散种植无花果、葡萄及柑橘等水果300亩;2019年新建榨油房;正在修建中的金简仁快速通道横穿黄家厅村。
下一步,该村将充分利用金简仁快速通道的交通优势,在周边加快形成产业带,带动村民致富就业;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对已有和将有的种养殖户加强种养殖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和规范化管理;因势利导,突出特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新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种养植户实行订单种植,拓宽销路,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吸引厂家到村收购。同时,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学习、活动、服务三大功能,着力打造党群服务新阵地。
镇金镇三里埂村: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走进镇金镇三里埂村凤凰李产业园,李子独有的果香和芳草的馨香扑鼻而来,沉甸甸的李子挂满树枝,宛如一串串珍珠,色泽鲜亮、光洁诱人,饱满、圆润的凤凰李沾着晶莹的水珠,让人垂涎。在产业园里,几名务工人员正在给李树修枝、蔬果,一片繁忙。
三里埂村位于镇金镇西南方,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489亩。该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办公室距成宜高速路出口2公里。凤凰李是该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5年的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种植经验、技术人才等相对成熟完善。下一步,三里埂村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以成宜高速老龙站为契机,优化现有的2000亩凤凰李和脆红李、690亩春见、160亩药瓜、50亩大棚蔬菜和70亩稻田养虾产业,挖掘摩崖石刻历史文化,充分利用三里埂村地形地貌、植被、水库等自然资源,创建3A级景区,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镇金镇河坝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镇金镇河坝村,仿佛走进了一座漂亮的都市村庄:一条条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直通农户庭院;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三和农场、药材基地、果蔬大棚,产业兴旺;新建蓄水池、新修斗毛渠,山坪塘全面整治,断头路全部贯通,生产便道逐步建成。
“近年来,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我村着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村情实际,计划逐步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带动农民增收。”河坝村党支部书记雷世忠介绍道。
如今,该村已种植大棚西瓜、蔬菜140余亩,带动村民通过务工增加人均工资年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三和农场有效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村民通过务工年收入人均增加5000元以上。同时,带动本村群众种植柑橘150亩左右。
接下来,河坝村将进一步引进高端产业业主,鼓励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扩大转岗就业渠道,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
镇金镇南山坳村: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日,记者在南山坳村了解到,该村产业主要为农业种植和养殖。现全村已发展柑橘200亩、桃子100亩,养殖业以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南山坳村目前有18个家庭农场,其中有2个简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下一步,该村将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土地节约利用,引导群众参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将全村的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到集体经济专合社,分片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对道路进行维修和硬化,完善水利设施,安装路灯;配强人才队伍,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进高素质经营主体人才,为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此外,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产业区的打造,建设农业示范区。
镇金镇小湾村: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增收共赢
近日,记者从镇金镇小湾村了解到,该村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亩,现有户籍人口2393人。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于2017年成立了简阳市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经过发展,注册资本由原来的43.25万元增加至231.2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全体村民的增收,拓宽了村民致富的道路。
“经过发展,带动了本村脱贫人口566人及全村人增收致富,带动作业面积13000亩以上,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小湾村党委书记贾先文介绍道,合作社取得快速发展与该村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分不开。
接下来,小湾村将进一步探索,利用集体经济承包耕地,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利用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结合现有的土地规模,大力引进人才,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积极通过政府平台申报建立农产品加工房、烘干房、冷藏室,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由政府迁头政策引导,积极引进企业建设“文农旅园区”,抓住发展机遇,在项目中增加公益性岗位,增加全体村民收入。
三合镇石马井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走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近日,石马井村党委书记杨涛率队到崇州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为该村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他表示,将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石马井村由原石马井村和大佛寺村合并而来,村域内河水潺潺、青草依依,十分生态宜居。原石马井村是省定贫困村,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现已发展起核桃、柑橘、大棚丝瓜、番茄等产业,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如今,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石马井村进一步整合了原大佛寺村的大佛寺水库、大佛寺等生态和文化资源,让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下一步,该村计划以大佛寺水库为核心,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大佛寺水库建设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同时,积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中青年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品牌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三合镇塘坝村: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仲夏时节走进塘坝村,只见成串的小葡萄密密麻麻地掩映在枝叶下,青翠欲滴,惹人喜爱。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塘坝村与金明村合并设立塘坝村。近年来,塘坝村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不断用好各级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村道、生产便道、入户路14.29公里。各组陆续安装太阳能路灯229盏,新建提灌站7座、蓄水池2口、引水管道2000米、便民桥1座,整治塘堰13口。同时,新建文化室、卫生室及新村办公室共计497平方米,为村组干部办公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阵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村积极引进业主流转土地2000余亩,让脱贫户和村民在利用土地流转获得收入的基础上,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同时,该村还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引导支持脱贫户发展家庭养殖业,帮助他们持续提升致富的“造血”能力。
下一步,该村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今年已规划种植“金红一号”猕猴桃100亩,该品种为新型红心猕猴桃,无需人工授粉、套袋,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包回收且收购价比市场其他红心猕猴桃高5%,计划于6月中旬开始实施。
【记者:周滎鸿 蒋薪建 摄影:谷成斌 秦建华 编辑:陈文荟 责编:胡禹 审核:李艳敏 夏渝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