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年开业至今的照相馆
用小小的方格相纸
记录下无数珠海人的生活
彩丽照相馆就是这样一家
存档记忆的小店
作为全国第5000家柯达加盟店
店里拥有胶卷冲印的设备
那是一张冲印的胶片照片
要经过摄影、冲片、修底片、修相、裁裱
层层工序才能送到我们手中
相纸虽薄,却饱含了厚重的工艺和耐性
传统照相馆中的胶卷旧相机
按下按钮的机会只有一次
我们会精心装扮,不断调整表情角度
为求一次得出最满意的照片
如今胶卷相机已经不再是主流
手机拍照深入我们的生活中
即使是三四秒的时间,也能随手拍出大片
老相馆没有改变,但换了新造型的我们
却不再需要专门跑到照相馆拍照留念了
胶卷相机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还有多少人常常将它们拾起?
一张百余年岁的古董理发椅
几把老式却锃亮的折叠剃刀
如同“春芳”这个名字一样
沉淀着昔日时光的浓厚情怀
1999年《少林足球》的拍摄时期
作为重要拍摄地的春芳理发店
也登上了全国的大荧幕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回忆
店里墙上挂着的赵薇、周星驰的合影’
似乎低声述说着这个曾经历史性的耀眼时刻
从90年开店至今
两个老姐妹就一直一起打理
相比店里一百多岁的的椅子
剪了四十年头发的“春芳姐姐”更显年轻
这些工具干干净净的收拢摆放着
对于有几十年手艺的“老师傅”来说
还是越旧越老的用起来才最顺手
老物件也能在手里焕发着新的生机
这里“怪”得很,不办卡也不充值
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理发店中
来理发店的常客多是附近的老住户
却少有年轻人再常回顾于此
这些老理发店对于我们来说
就像是一段岁月里的坐标
虽然亲切而有情怀
但是在如同春笋般的时尚造型店里
艰难的生存者......
一台简单的缝纫机,放满工具的小抽屉
一堆备用的针线,编织出一天的工作
来张阿姨这里缝补的,大都是些熟客
很多人已是几十年的老主顾
有些人搬了家也会经常回来光顾
每天7点出摊10点收摊
十几岁开始就学习手艺
也去过服装厂当女工,转眼间
阿姨已经跟针线打交道20载
蝴蝶牌的脚踏平衡机
“吱呀吱呀”的在街巷口传来
量身、画线、裁剪、锁边、缝纫、钉扣
一块块平平无奇、质朴无比的布料
在手中变成件件精致的服装……
现在裁缝手艺人越来越少
甚至很多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摊位,谈不上门面
他们远离着城市的喧嚣,用卷尺丈量着生活
用针线缝补着时光……
街上的服装店越开越多
衣服的样式也都层出不穷
网购也越来越便利
让这些用时间才能细细打磨出手艺
如何继续站立在市场的中心?
在人来人往的朝阳市场后街
有一家开了十几二十年的档口
一块遮雨棚下,夫妻两人共同经营着
为来往的单车、电车提供修理服务
师傅说,自己原本也开了一间店
但骑车的人越来越少,店租成本也高
就想着退休,好好享受生活
等真放下活计了却又舍不得
这几十年的老手艺、老顾客
别看档口连个“店”都称不上
陈师傅修理的手艺却“响当当
说话的席间,单车已经修理好了
悠闲地跟邻里搭着话
“他家啊,开了十几二十年了!”
“收费也公道,都是老街坊啦”
十几二十年来,陈师傅见证了
单车这种交通工具的世事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
这些承载着我们回忆的老店
随着那些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渐渐消失
遍布大街小巷的老手艺人
也逐渐退出大家的视野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磨剪刀”的号子声?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穿街走巷的修伞人?
你是否还能记起曾有补锅人这份职业?
你是否......
曾经的我们,因为生活的需要
衍生出一代又一代
为了人们生活更便利的传统手艺
却又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
将这些专精传承的手艺
遗忘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我们很不幸,没有坚守住那些
曾经守护我们艰苦岁月的传统手艺
我们又很幸运,因为依旧有一群坚守技艺的人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提醒我们
倾一生,择一事,为生活努力拼搏
答应我,别忘了他们,好吗?
◆ 文案丨手艺人小p鸭;摄影丨芬仔;设计 | 邱邱;部分图片来源江门汇声汇色
◆ 本号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