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耶克 | 人口增长会让全球陷入贫困,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0
分享至

  作者按:不管你是否喜欢,目前的世界人口已经存在。摧毁他们的物质基础,以便取得公有制支持者鼓吹的符合"道德"或本能的改进,无异于宽恕造成上亿人死亡并让其余的人陷入贫穷这种滔天大罪。

  文/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文共计12340字数,阅读约需要16-20分钟。

  马尔萨斯主义恐慌症:对人口过剩的担忧

  我一直在试图解释,尽管有来自我们的本能的反对,尽管存在着对自发过程中所有不确定的事物的恐惧和对经济的普遍无知,尽管在试图用所谓理性手段取得实际上是返祖目标的运动中,存在着所有这些陈腐的论调,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是如何演进的。 我也坚持认为,如果这些运动在取消市场上果然大获成功,扩展秩序就会崩溃,许多人就会受苦受难甚至命归黄泉。 不管你是否喜欢,目前的世界人口已经存在。 摧毁他们的物质基础,以便取得公有制支持者鼓吹的符合"道德"或本能的改进,无异于宽恕造成上亿人死亡并让其余的人陷入贫穷这种滔天大罪。

  某些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制度和人类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好处,同人口规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算不上是什么新发现。亚当·斯密最深刻的见解之一,就是"交换的力量为劳动分工提供了契机,因此分工的程度必然总是受制于这种力量的规模,或者换句话说,受制于市场的规模";还可以参见他的《法理学讲义》中"关于劳动分工的两个残篇"。我们也已清楚地看到,那些采取了市场竞争做法的人,随着其数量的增长,会取代那些遵守着另一些习惯的人。遵照约翰·洛克在第二篇论文中的类似主张,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沙利文早在1795年就提到美国土著如何被欧洲殖民者取代,并且现在能让500个有头脑的人过上富足生活的地方,过去只能供一个原始人靠打猎在"饥饿中度日" (那些继续主要以狩猎为生的美洲土著部落,也被来自另一个方向的人,即学会了农耕的部落所取代) 。

  尽管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一套实践对另一套实践的取代常常伴着腥风血雨,却不一定总是需要这样。 毫无疑问,地点不同,事情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不可能一一详述,不过人们可以想像到事件的不同结果。 可以说,在受到扩展秩序侵入的一些地方,那些采纳了新的做法,因而能够从已有土地上取得更多收获的人,作为对能够利用其土地的回报而向另一些居住者提供的东西 (无需这些居住者做任何事,也无须"入侵者"使用武力) ,往往同他们通过辛勤劳作所能获得东西一样多,有时甚至更多。 另一方面,自身极高的居住密度,也使更先进的人民能够抵御那些将他们从一片在以原始方式利用土地的时代就一直为他们所使用和必需的广阔土地上赶走的企图。 许多这样的过程都在完全和平的条件下发生,当然,商业上有组织的人所具有的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往往会加速这一过程。

  即使市场的扩展和人口的增长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但是见识广博和善于思考的人如今却越来越不愿意继续接受人口增长和文明兴盛之间的联系。 相反,当他们思考我们现在的人口密度,特别是过去300年间人口的增长速度时,他们变得高度警觉,视人口增长的前景为噩梦般的灾难。 甚至像弗莱这样一向明智的哲学家,也对朱利安·郝胥黎大加赞赏,因为"在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之前",他早就认识到了"人口增长是人类现在和未来幸福的首要威胁"。

  我一直主张公有制计划经济是对人类现在和未来幸福的威胁,我的意思是,无论公有制还是任何已知的市场秩序的替代物,都不能承受目前的世界人口。 但是像刚才引用过的那种反对意见,往往是出自那些并不提倡公有制的人,他们认为,既是如此大量的人口的制造者,又是这大量人口之产物的市场秩序,也对人类的幸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现在显然必须来谈谈这个矛盾。

  人口增长会让全球陷入贫困,这一近代观念完全是错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于简单化的马尔萨斯人口论造成的;马尔萨斯的理论在他那个时代,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第一步,但是现代条件已使它变得毫无意义。马尔萨斯假定人类劳动力几乎可以被看做是同质的生产要素 (即工资劳动者全有着相同的性质,他们全都从事农业,有着相同的工具和机会) ,这在当时的经济秩序下与事实相去不远 (理论上的两要素经 济) 。对回报减少原理的最早发现者之一的马尔萨斯来说,这肯定说明了只要劳动者数量一增加,就会导致我们现在所称的边际生产率的下降,因此工人的收入也会随之下降,在最好的土地被合理划分成小块土地时尤其如此。

  然而,在我们一直讨论的变化了的条件下,情况便不再是这样了,这时的劳动力不再是同质的,而是种类繁多各有所长。 随着交流的加强和通讯及运输技术的改进,人口的增长和就业密度,使劳动分工具有了优势,导致了迅速的多样化、差异化和专业化,使人们有可能开发出新的生产要素并提高生产率。 不同的技能,无论是天生的或后天获得的,都成了各具特色的难得的要素,常常在多方面互为补充; 这使工人们值得去掌握那些能够得到不同市场价格的新技能。 自愿的专业化是预期回报上的差别造成的。 所以劳动可以造成回报的增加而不是减少。 更为密集的人口也会采用一些在人口稀少的地方毫无用处的工艺技术,如果别的地方已经开发出这些技术,它们也可以通过引进而被迅速采用 (假如能够得到所需资本的话) 。 与更多的人和平相处经常交往,即使仅有这样一个事实,也能够使可获得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不再是同质的生产要素,因此马尔萨斯的结论也就不再适用。 相反,由于进一步的分化,人口的增加现在可以导致人口进一步增加,不仅会在一个无法确定的时期内自我加速,而且是提高物质文明和 (由于个性化) 精神文明的前提。

  所 以,带来生产率提高的,不仅仅是更多的人,而且是更加不同的人。 人们变得强大 ,是因为他们变得如此不同: 新的专业化的可能性 (不十分取决于个人智力的提高,而取决于个人越来越多的差异) 为更成功地利用地球资源提供了基础。 这反过来又要求由市场信号机制所保证的间接互惠服务网络的扩展。 由于市场揭示了出全新的专业化机会,两要素模式,连同马尔萨斯得出的结论,变得越来越不恰当。

  普遍存在的担心,即参与并促成了所有这些现象的人口增长,也会导致贫穷和灾难,主要是因为对一个统计计算的误解。

  这并不是否认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平均收入的减少。 但是对这种可能性的解释也是错误的——这一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将不同收入阶层中现有人口的平均收入同后来出现的更多的人口的平均收入混为一谈。 无产阶级是额外增加出来的人口,如果没有新的就业机会,其人口也永远不会增长。 出现平均收入的下降,仅仅是因为人口的大量增长一般会引起人口中较贫穷阶层而非较富裕阶层人数的增长。 但是不能由此便得出错误的结论说,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人都会变得更穷。 在现有社会中没有一个人必然变穷 (尽管一些富人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被一些后来者取代,因而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 事实上,每个已经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可能更有富一些; 但是由于在现有人口中又增加了大量的穷人,平均收入就有可能下降。 一个不值一提的事实是,平均数的减少同所有收入群体人数的增加并不矛盾,但高收入人数的增长低于低收入人数的增长。 也就是说,如果收入金字塔的底部的增加大于其高度的增加,增加了的总收入的平均数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更为正确的结论: 占数量多数的穷人从增长中获得的益处大于占数量少数的富人。 市场经济创造了就业的可能性。 它所创造的条件,使那些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维持自己及其后代的生存所需的工具和土地的人,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这些东西,当然这对双方都有利。 这个过程使人们能够在贫穷中生存并繁衍后代,而如果没有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这些后代几乎很难长大成人并继续繁衍后代: 这一过程使千百万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使他们得以生存下来,而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或者即使他们能够生存一段时间,也无力生育后代。 就此而言,穷人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创造了无产阶级: 它使他们诞生并生存下来。

  所以,认为富人剥夺了穷人的东西,如果他们不用武力,这些东西本来是属于或至少可能属于穷人,这整个论点纯属无稽之谈。

  一个民族,它的资本储备规模,以及它为获得和交流信息而积累起来的传统和习惯做法,决定着该民族能够维持众多的人口。 只有当那些从事着投资活动,在目前的支出和未来的回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人,能够从这种行为中获得至少同他们将资本挪作它用一样的收益时,人们才会有工作,才能生产出各种物资和工具满足未知人口的未来需求。

  所以,没有富人——没有那些积累资本的人,穷人即使能够生存,也只会愈加贫穷,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挣扎,每一次旱灾都会夺走他们尽力抚养的大多数孩子的生命。 资本的创造比其他任何方式更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由于资本家能够为了自己的目的雇佣别人,因此他这种养活他们的能力对双方都有利。 当有些人能够雇佣别人,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且是为了同无数其他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易时,这种能力还会进一步增长。 所以说,财产、契约、贸易和资本的运用,并非只对少数人有利。

  嫉妒和无知使人们认为,如果有人拥有超过了他当前消费所需的财富,这并不是什么功德,而是应当受到谴责。 不过,认为积累这种资本只能以别人为代价的观点,却是退回到了一种毫无根据的经济观点,尽管在某些人来说似乎就是如此,而且它使人们无法正确理解经济的发展。

  问题的区域特征

  造成误解的另一个根源是,人们往往只从全球范围内考虑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必须被看做是区域性的,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态势。 真正的问题在于,特定地区的居民数量是否因为无论什么原因,总是比该地区的资源 (包括他们可以用于贸易的资源) 增长得更快。

  只要人口的增长是由于该地区人口生产力的提高,或是更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的资源,而不是因为外部对这种增长的人为支持,就不必为此感到担心。 从道德上说,我们无权阻止世界上其他地区人口的增长,正像我们没有义务援助这种增长一样。 但另一方面,如果物质发达的国家对于像中非的萨赫勒这类地区的人口增长,不断给以援助甚至资金上支持,而这些地区的现有人口 (更不要说增加的人口)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不可能靠自身的努力生存,这就会造成道德上的矛盾。 试图把人口维持在一个数量之上,使积累的资本无法不断地用于再生产,能够维持的人口数量就会减少。 除非我们进行干预,这些人口只有在能养活自己时才会增长。 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像萨赫勒那样的地区的人口增长,唤起了希望,造成了承担义务的条件,同时也就承担了他们迟早有可能放弃的重大责任。 人类并非能力无限,承认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不是凭着本能的冲动去消除遥远的不幸 (不幸的是,他并不能提供多大的帮助) ,这可以使他更能接近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无论如何,在同我们有关的可预见的未来,并不存在世界总体人口超出其原材料资源的危险,而且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假定,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固有的力量便早已中止了这个过程。

  在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大陆的温带地区,存在着广大的地区不但能够承受人口的增长,而且那里的居民仅仅通过增加土地居住密度并加强其资源的开发,也有望达到"西方"国家已经达到的普遍富足、舒适和文明的水平。 在这些地区,如果人们想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标准,其人口就必然增加。 人口增长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劝说他们减少人口,更不用说强迫他们这样做,不仅显得自以为是,道德上也难以成立。 如果我们试图不加区别地养活世界各地所有的人口,也许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但是有些群体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维持其人口的数量,外人反对他们的人口增长便是没有道理的。 已经非常富裕的国家的居民,几乎没有任何权利要求"结束增长" (像罗马俱乐部或新近发表的《全球2000》所做的那样) 或对憎恨这种政策的国家横加阻挠。

  在这种提议限制人口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些蛮不讲理的观点,例如发达民族应将仍由不发达民族居住的一部分地区变为某种自然公园。 以为享受着乡村贫困生活的幸福的原始人,会愉快地放弃发展,不在乎它能给他们许多人带来的那些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文明的好处,这种田园诗般的景象,纯粹是建立在幻觉之上。 如我们所知,这些好处确实要求做出一些本能或其他方面的牺牲。 但是欠发达民族必须自己独立地作出决定: 是否值得为物质上的舒适和先进的文化作出这些牺牲。 当然不能强迫他们进行现代化,但是也不能通过孤立政策阻止他们寻求现代化的机会。

  除了因穷人数量的增加迫使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重新分配收入的情况外,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由于人口增长而使其中已经达到不同水平的成员生活标准下降的事例。 西蒙曾令人信服地指出,"不管现在还是过去,没有任何经验资料表明,人口的增长、规模或密度对生活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

  多样性与差异

  差异是理解人口增长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关键问题稍加展开。 人类的独特成就,即导致他的其他许多突出特性的成就,就在于他的差异和多样性。 除了少数物种因为人类施加的人为选择而产生了具有可比性的多样性外,人类的多样性无与伦比。 这是因为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了向自己同伴学习的极为有效的器官。 这使人类数量的增长在其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不是像其他物种那样受着自我限制,而是受到着自我激励。 人口的增长呈现某种连锁反应的方式,土地居住密度越大,就越能给专业化提供新的机会,从而导致个人生产率的提高,这反过来又引起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此外,在这大量的人口中间,不仅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内在属性,而且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传统,他们强大的智力,特别是在其漫长的成熟期,使他们能够从中作出挑选。 人类的大多数现在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正是因为他们具有的高度的灵活性,因为存在着如此众多的不同个体,他们不同的天赋使他们能够通过吸收不同的传统所形成的无限多样性的组合,使他们彼此之间进一步各具特色。

  由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提供着新机会的多样性,从本质上说,是劳动、技能、信息、知识、财产和收入的多样性。 这个过程既不简单也无因果关系,而且不可预测,因为在每一阶段,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仅仅创造了一些有待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发现并迅速得到落实。 只有当一些早期的人通过了这一阶段,并且其做法可以被他人仿效时,这一过程才会十分迅速地进行。 学习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而且需要一个前提,即个人处境的丰富多彩,以及能够带来合作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交流。

  人们一旦学会了利用人口密度增加所提供的新机会 (不仅由于分工、知识和财产,而且由于一些个体积累起新的资本形式而引起的专门化) ,这就会成为进一步增长的基础。 由于多样化、差异、距离越来越遥远的交往和相互影响以及跨越时间的传播过程,人类已经成了一个独特的物种,它保留着一些有利于其成员进一步增加的结构特征。

  据我们所知,扩展秩序很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已经非常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又获得了学习和吸收超越个人的传统成分的能力,这使他们能够一刻不停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包含着更复杂秩序的结构。 人口进一步增长的暂时障碍被逐步冲破,人口增长为进一步的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如此往复不已,便产生一个不断进步的累积过程,直到地球上所有肥沃丰饶的地区被同样密集的人口占用为止。

  中心和边缘

  当然会有走到头的时候,不过我并不认为,极令人惊惧的、导致"房间里只有站票"的人口爆炸,已经近在眼前。 人口增长的故事现在也许已经接近尾声,或至少是就要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因为人口的最高速增长从未出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总是出现在发达经济的边缘,出现在那些不拥有能够维持自己生存的肥沃土地和设备,是"资本家"为他们提供了新生存机会的穷人中间。

  然而,这些边缘正在逐渐消失。 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再进入这个边缘: 人口增长的爆炸过程,大约在上一代就已经几乎波及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了。

  因此,对于这样的推测,即过去数百年间人口无限制加速增长的趋势,会在未来无限期地继续存在,有充分的理由表示怀疑。 我们可以希望并期待着,现在正进入扩展秩序的那些人,一旦他们用尽了剩余的机会,他们令人倍感担忧的人口增加,也会逐渐减速。 毕竟非常富裕的群体并未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我们所知不多,因此不能说什么时候会到达这一转折点,但我们有理由假定,人口不可避免的无限期增长这种神话所编造出来恐怖景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来到我们面前。

  

  我以为这个问题正在消失: 人口增长率正在接近或已经达到顶点,不会继续提高,而是会下降。 人们当然不能言之凿凿,但是,只要没有蓄意的介入刺激其增长,看来 (即使还没有实际发生) 人口增长会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某个时候达到最高峰,此后便会逐渐下降。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中地区人口的年增长率就达到了约2.4%的最高点,然后便开始下降,达到了目前2.1%左右的水平。 而同一时期,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已开始下降。 所以说,到了60年代中期,人口似乎已达到了空前的年最高增长率并开始回落 (联合国) 。 正如科恩所说: "人类已经开始实施或体验到了支配着其所有同类的限制。 "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察一下处在发展中经济边缘的人口,就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些运转过程。 发展中国家那些迅速崛起的城市,如墨西哥城、开罗、加尔各达、圣保罗、雅加达、加拉加斯、拉各斯、孟买,其人口在短时间便翻一番甚至更多,老城中心被城市贫民窟或"市郊贫民区"所环绕。

  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 生活在市场经济边缘的人们尽管已从参与市场经济中获益 (例如通过接受更先进的医疗、各种更有用的信息及先进的经济制度和行为方式) ,但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经济的传统、道德和习惯。 例如,他们仍然有可能实践着市场经济以外的的生育习惯,如财富稍有增加,穷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生育一些后代,至少足够供其养老。 这些旧习惯正逐渐地,在一些地方甚至是迅速地消失,这些边缘群体,特别是最靠近中心的群体,正在接受更有利于他们节制生育的传统。 所以,不断发展的商业中心所以引人入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提供了如何通过模仿使许多人达到自己愿望的模式。

  这些城市贫民窟本身就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们证实了早些时候提出的其他几个论点。 例如,这些城市周围的农村人口并没有因城市贫民窟而减少; 他们通常也从城市的发展中获益。 城市为千百万人提供了生存机会,如果这些人 (或其父母) 没有移居到城市,他们就会死亡甚至不可能降生。 那些移居城市 (或城市边缘) 的人所以被带到了这里,既不是因为城里人有着为他们提供工作和工具的慈悲心肠,也不是因为富有的乡村"邻里"善意的劝告,而是因为听信了关于同他们素不相识的另一些穷人 (也许来自某个遥远的山区) 的传言,这些人因为听说能够在那里打工挣钱而去了正在发展的城市,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些人所以能够保住性命,是因为他们向往甚至贪图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因为别人的善行,而且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善行更好。 乡下来的人虽然不可能用抽象的概念理解问题,但是他们从市场信号中得知,当前已经不足以支付城里富人消费的收入,被用来向另一些人提供工具和生计,作为对他们工作的报偿,使那些没有继承下可耕地和农具的人能够生存下来。

  当然,就某些人而言,生活在城市贫民窟的人是有意选择了贫民窟而不是乡村 (对于它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浪漫感情) 作为他们生息之地,让他们承认这一点是很难的。但正如恩格斯在当时的曼彻斯特贫民窟里发现的爱尔兰和英格兰农民的情况那 样,事情确实如此。

  这些边缘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边际效用支配的是那里的居民而不是乡下人。 第三世界的政府管理经济的努力所产生的逆"循环"效用,以及这些政府向既得利益的劳动者或误入歧途的社会改革家们做出让步,在消灭边缘群体就业机会上表现出的能力,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最后,人们有时在这里可以直接目睹一些以最明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选择过程,即受到商业道德最残酷而明显打击的,并不是已经学会了以相对较先进的形式实践它们的人,而是那些尚未学会如何应付它们的后来者。生活在边缘的人还不能完全服从新的习惯 (所以总是被视为"不良分子",有时甚至被认为接近于罪犯) 。他们也亲身体验了更先进的文明习惯给那些仍按部族和村落道德思维的人们所带来的首次冲击。无论这个过程对他们有多么痛苦,他们毕竟也从商业阶层的实践所形成的分工中受益,甚至可以说他们受益尤多;他们许多人逐渐改弦易辙,由此才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的行为至少要有些最起码的变化,这是他们同意进入已建立的较大群体并逐渐增加他们在总产品中所得份额的前提。

  依赖不同规则体系生存的人的数量决定着哪种体系会占优势。 这些规则体系未必是广大群众 (居住在城市贫民窟里的人只是其中一个生动的事例) 本身已经完全接受的体系,而是一个核心群体所遵循的体系,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个核心群体的周围,分享着不断增长的总产品的收益。 那些至少部分接受了扩展秩序的习惯并从中获益的人,在这样做时常常并没有意识到因这种变化最终要付出的代价。 不仅原始的乡下人会得到这些残酷的教训,统治一地臣民甚至消灭其精英的军事征服者,也常常在日后不无遗憾地认识到,要想分享当地的利益,得入乡随俗才成。

  市场经济使无产者生存

  在剩余的篇幅里,我们不妨把我们的主要论点做一总结,并指出它们的若干含义。

  如果我们问,那些被称作资本家的人,人们最应该把什么东西归功于他们的道德实践,答案是: 人们的生存。 公有制支持者认为,所以存在着无产阶级,是因为一些原本能够维持自己生存的群体受到了剥削,这种解释纯属天方夜谭。 如果没有另一些人为其提供维持生活的手段,构成现在无产者的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尽管这些人可能有受人剥削的感觉,政客们也可能煽动并利用这种感觉以获取权力,但西方的大多数无产阶级,以及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无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都将他们的生存归因于发达国家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这一切还不限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像俄罗斯这样的公有制国家,如果不是西方国家维持其国民生存的话,他们现在也会忍饥挨饿,虽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很难公开承认,只要我们成功地维持并改进使扩展秩序成为可能的私有财产基础,我们就能养活目前包括公有制国家在内的世界人口。

  市场经济制度还采用了一种从生产中获取收入的新方式,它能够使人们,常常也包括他们的后代,独立于家族或部落,从而使他们获得解放。 事情就是如此,虽然由于"工会"这种有组织的工人团体的垄断地位,市场经济制度有时不能向希望利用它的人提供它能够提供的全部好处,因为这种工会阻止愿意以低工资做工的人从事这些工作。

  用抽象的规则代替具体目标,其普遍的优势在这些事例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谁也不能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想使人类尽可能快速增长的自觉愿望,或是对已知的具体生命的关切,都不会产生那样的结果。 那些最早采用新行为模式 (储蓄、私有财产等等) 的人,他们的后代也并不总能因此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因为这些行为模式并不维护特定的生命,它只是增加了该群体人口更快速繁衍的机会 (或前景,或可能性) 。 这种结果只可预见,不能强求。 有些行为模式实际上导致了某些个人的生命失去尊严,甚至要有不惜杀婴、丢弃老弱病残或处死危险分子的准备,这都是为了使其他人生存和增长的前景能够有所改进。

  我们很难说,人口的增加是件绝对的好事。 我们仅仅认为,这种结果,即遵循着特定规则的特定人口的增加,导致人们去选择那些其优势能促进人口进一步增加的行为模式 。

  如 果说,市场经济占了其他秩序的上风,是因为它能够使采纳了其基本规则的群体更好地繁衍,价值的计算就成了对生命的计算: 受这一计算引导的个人,就是在做最有益于增加其成员的事情,尽管很难说这是他们的本意。

  成本核算就是生命核算

  尽管"生命核算"这一概念不能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但它远不止是一个比喻。在经济活动对人类生存的维护中,也许不存在简单的数量关系,但市场活动最终后果的重要性,再怎么估计也算不上过分。然而必须加上几个限制性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说,当问题是牺牲少数人以满足更大数量的另一些人的需求时,只有那些未知的生命会被作为很多单位加以计算。即使我们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我们也常常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在公开或私下的决定中,未知的每个生命都不是绝对的价值,公路、医院或电力设备的建造者从来不会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致命的事故,因为避免由此在别处引起的成本,人类生命的总体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当军队外科医生在战斗后采用"应急救治原则"时——他让一个可能得救的人死去,因为在用来抢救这人的时间内,他可以拯救其他三个人 (哈丁将"应急救治原则"定义为"拯救最多生命的程序") ——他就是在进行生命核算。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如何在拯救更多的人和更少的人之间作出选择,虽然它也许只是对应当作什么的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要求保护尽可能多的人的生命,并不等于把所有个人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例子里,拯救医生的生命可能比拯救他的任何一个病人的生命更重要:不然没有人能够活下来。有些生命显然更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创造或维持其他生命。群体中好的猎手或卫士、能生育的母亲及有智慧的老人,可能比大多数婴儿和大多数上年纪的人更重要。一个好的首领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其他许多人的生命也就有了依靠。能干的人可能比其他成年人对群体更有价值。进化趋势的影响,并不在于人口的现有数量,而是未来人口的出生率。如果一个群体中的所有育龄男女,以及保护他们并给他们提供衣食所需的人有了保障,未来人口增长的机会就不会受到影响,而所有45岁以下妇女的死亡将会毁灭传种接代的所有可能性。

  如果由于这个原因,所有的未知生命在扩展秩序中必须被平等相待 (就政府行为而言,在我们的理想中我们已经接近这个目标) ,但是在小团体或我们的固有反应中,这个目标却从来没有支配过行为。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个原则的道德或善恶的问题。

  就像其他每个有机体一样,人类的生理构造和他的传统的主要"目标",就是生育后代。 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异常成功,他的自觉努力,不管他知道还是不知道,只有对这一结果有所贡献才会具有最持久的效力。 他那些促成这一结果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善",这种问题,尤其当这样做的意图是要问我们是否喜欢这些结果时,便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从来都不能够选择我们的道德观。 尽管有人倾向于从功利主义角度解释"善",认为凡是能带来理想结果的,就是"善的",但是这种主张既不正确也没有用处。 即使我们把自己限制在通常的含义上,我们也会发现,"善"这一概念一般是指传统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并不是否认对特定的传统总是要找出一些正当的理由。 我们完全可以问,在传统视为善的许多相互矛盾的规则中,哪一些规则在特定条件下能保障遵循它们的群体的生命并使其人口增长。

  生命只以本身为目的

  生命只有在能够维持自身的延续时才存在。 不管人们活着有什么目的,今天的大多数人所以活着,仅仅是因为有市场秩序。 我们因为人口的增长变成了文明人,而造成这一增长的正是文明: 我们可以做人口稀少的野蛮人,也可以做人口众多的文明人。 如果将人口数量减少到10000年前的水平,人类也保不住文明。 实际上,即使将已获得的知识储存在图书馆里,如果没有足够的人从事广泛的专门化和劳动分工所要求的各种工作,人们也不能够利用这些知识。 书本知识不能使某个地方的10000人在原子弹浩劫后免于退回到狩猎采摘的生活,尽管书本知识能缩短人类在这种状况下生存的时间。

  人们开始取得超出他们所知范围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开始让具体的共同目标服从一些抽象的规则,这使他们能够参与一个有序合作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没有人能够进行鉴定或安排,也没有人能够预测。 这时,他们会创造出一些意外的、往往没人需要的条件。 我们的规则所以能够形成,主要是由于它们适合于让我们增加人口,对这个事实我们可能感到不快,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即使我们曾经有过) ,因为我们必须应付一个已经出现的局面。 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人活在世上,只有市场经济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递,各地的人现在都知道生活水平能够达到多高的水平,生活在一些人口稀少地区的大多数人有望达到这种水平,只能依靠增加人口并提高居住地的人口密度——这就会使人口进一步增加,而只有市场经济能够维持他们的生存。

  我们只有遵守相同的普遍原则,才能确保现有人口的生存,因此,除非我们真希望成千上万的人饿死,我们就有责任反对宣扬那些有可能摧毁像分立的财产制度这样的基本道德原则的信条。

  总之,我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无关。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让人口进一步增加,仅仅为了维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和财富,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保护现有的人免受贫困,我们也必须在有利的条件下为今后会继续发生的事情而奋斗,尽管至少在一段时期以及在许多地方它仍会导致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我不打算对这样的问题做出评价,即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是否还愿意选择文明,但这里所评价的人口问题却涉及到两个相关的要点。 首先,正如我们所知,人口爆炸会使大多数人陷入贫穷的恐怖景象看来毫无根据。 一旦这一危险被消除,如果再想一下"资产阶级"生活的现实,而不是摆脱各种矛盾和痛苦、没有责任和道德的乌托邦要求,人们就会认为,文明的乐趣与激励对于还无缘享受的人来说,应是一笔不坏的交易。 但我们是否因为变成了文明人就会更加善良,是不能通过这样的思考最终得到回答的。 第二点是,惟一接近于对这个问题的客观评价的做法是,当人们能够选择的时候,看他们会做些什么——因为我们已不能做出这种选择。 与西方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相反,第三世界的平民百姓似乎欣然接受扩展秩序提供给他们的机会,即使这意味着有一段时间要住在边缘的城市贫民窟里,这种态度为欧洲农民对引进城市资本主义做出反应的事例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它表明,人们如果有选择权的话,他们通常会选择文明。

  END

  第1经济,致力于学术研讨、产业监测和部门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范巴斯滕:C罗需要明白他已无法再帮助球队了,我想现在他会明白

范巴斯滕:C罗需要明白他已无法再帮助球队了,我想现在他会明白

直播吧
2024-07-06 06:09:07
官方回应平江岑川九峰水库情况:未发生决堤,发现管涌现象正实时监控

官方回应平江岑川九峰水库情况:未发生决堤,发现管涌现象正实时监控

红星新闻
2024-07-06 14:16:16
印尼媒体:中国队各个位置似乎都很脆弱,印尼队取分的机会非常大

印尼媒体:中国队各个位置似乎都很脆弱,印尼队取分的机会非常大

直播吧
2024-07-06 13:14:10
举世无双!88岁钟南山确认身患疾病!半年前已经为其树立了雕像

举世无双!88岁钟南山确认身患疾病!半年前已经为其树立了雕像

兰子记
2024-07-03 19:17:54
顶薪!魔术与小瓦格纳签下5年2.24亿指定新秀条款 最高5年2.69亿

顶薪!魔术与小瓦格纳签下5年2.24亿指定新秀条款 最高5年2.69亿

直播吧
2024-07-06 03:08:16
陈晓的瓜!太爆了...

陈晓的瓜!太爆了...

一纸寡言本人
2024-07-06 00:04:27
95年西藏未满1岁男孩舌头惊现藏文,5年后认定转世灵童:活佛是他

95年西藏未满1岁男孩舌头惊现藏文,5年后认定转世灵童:活佛是他

杨哥历史
2024-07-06 18:20:00
欧洲杯4强浮现:西班牙被淘汰,英格兰回家,2大黑马逆袭,太刺激

欧洲杯4强浮现:西班牙被淘汰,英格兰回家,2大黑马逆袭,太刺激

侃球熊弟
2024-07-05 02:10:02
俄媒爆出,继美元后,俄罗斯央行评估停止人民币场内交易的可能性

俄媒爆出,继美元后,俄罗斯央行评估停止人民币场内交易的可能性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4-07-06 17:56:58
惊天大事件!中国高铁史上最大事故,举国震惊!

惊天大事件!中国高铁史上最大事故,举国震惊!

趣说世界哈
2024-07-06 01:30:03
评论员:C罗毁了葡萄牙的比赛,他上场时球队就像10人作战

评论员:C罗毁了葡萄牙的比赛,他上场时球队就像10人作战

直播吧
2024-07-06 19:28:11
猖狂!菲律宾绑架杀害中国人的主谋,找到不寻常线索,网友炸裂

猖狂!菲律宾绑架杀害中国人的主谋,找到不寻常线索,网友炸裂

花小萌和你聊情感
2024-07-06 17:48:42
卫健委发布的痛风饮食指南之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记得收藏

卫健委发布的痛风饮食指南之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记得收藏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7-05 02:02:47
我是一名驾校教练,女学员为了考试过关,深夜敲门找我

我是一名驾校教练,女学员为了考试过关,深夜敲门找我

木木木木林
2024-05-24 20:44:51
湖南省湘潭九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乐强接受审查调查

湖南省湘潭九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乐强接受审查调查

鲁中晨报
2024-07-06 16:07:07
李庄之殇:乡绅的下场

李庄之殇:乡绅的下场

尚曦读史
2024-07-05 10:00:17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7-05 16:11:27
正式退出,早田希娜官宣决定,日本国乒遗憾,张本美和或成赢家

正式退出,早田希娜官宣决定,日本国乒遗憾,张本美和或成赢家

东球弟
2024-07-06 09:27:02
上合峰会开完,中国发两张邀请函,印度捣乱没用,北京将迎来贵客

上合峰会开完,中国发两张邀请函,印度捣乱没用,北京将迎来贵客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7-05 20:18:40
英国新首相夫妇正式入主唐宁街10号!新第一夫人穿红裙,确实惊艳

英国新首相夫妇正式入主唐宁街10号!新第一夫人穿红裙,确实惊艳

暖心的小屋
2024-07-05 21:35:16
2024-07-06 21:26:44
WY第1经济
WY第1经济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565文章数 113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李迅雷建议每年发5万亿国债十年50万亿

头条要闻

媒体:赖清德上台第2个月"蔡系大阿哥"就被捕 耐人寻味

头条要闻

媒体:赖清德上台第2个月"蔡系大阿哥"就被捕 耐人寻味

体育要闻

糟糕的裁判,毁了“提前上演的决赛”

娱乐要闻

49岁林志玲在日本带娃被偶遇

科技要闻

AI公司没看上去有钱

汽车要闻

预售12.3万-15.7万 吉利银河E5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手机
家居
房产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女人过了50岁,真该试试这些打扮,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加年轻

手机要闻

7000Mbps速率!华为BE7旗舰Wi-Fi 7路由器本月发布

家居要闻

自然韵律 木质家居的宁静美学

房产要闻

超大规模!海口迈瀛片区征收补偿方案曝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