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乐亭县自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随即就产生了乐亭民歌,在民歌的基础上,人们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产生了地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形式。乐亭地秧歌到清代已十分兴盛。如民国年间韩作舟所撰《乐亭县志》载:“每届正农暇,乡民多有演办秧歌,高跷以及狮子、龙灯、旱船、竹马之戏,沿村歌舞,犹古盛世做傩驱历之俗,至填仓而止”(巻十九,风士志·乡民娱乐篇)。由此可见,乐亭秧歌,延续到清代时,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并逐步演变为民俗活动了。
乐亭地秧歌的传统表演方式可分为“串街”和“打场”两种。
串街秧歌。即沿街串巷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一般是在队前由一至两个“秧歌头”即领舞人“统领全体表演者,后面由妞、丑各列一纵队,㧟穿插期间。
“打场”即场子秧歌。是固定在某一场所表演的秧歌形式。分“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一般先由一名秧歌头领舞,当进入跑套路(即队形、图案)时,则有两名秧歌头带领,全体表演者沿逆时针方向绕大圈舞蹈。音乐节奏为慢-中-快。“小场”即“小出子”。表演者一般三至五人,节目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场面调动较为固定,舞蹈动作以即兴、半固定表演相结合。
乐亭秧歌的行当。基本分为四类:妞、丑、㧟、公子。
乐亭地秧歌用鼓乐伴奏,所有乐器是唢呐和鼓、钹。
秧歌头是一支秧歌队的灵魂人物,能否为观众呈现一场优秀的秧歌表演,他们至关重要。
公子与妞永远都是场上最引人瞩目的“明星”
文公子装饰华丽、眼神传情
”丑“是乐亭地秧歌的搞笑担当,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观众笑的合不拢嘴
老㧟和特型角色的夸张表演引得周围观众捧腹大笑
在乐亭地秧歌里妞不是只有美的,偶尔也会有这样夸张的扮相
花车与跑驴的加入也让秧歌更加丰富多彩
舞狮偶尔也会出现在秧歌场上,这对老夫妻在表演间隙互相擦拭着脸上的汗珠
秧歌场上时常会见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鼓手
一队秧歌演员忘情的表演引得周围观众夹道观看
小场剧情秧歌表演是检验秧歌演员真功的最好途径
来源 | 唐山地方特色资源库
学习强国
作者/来源:唐山文化旅游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