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温州发绣入选。
发绣,是以人的天然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由于发丝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这就使得发绣作品也可以流传千年而不变。
温州发绣与杭绣、宁波绣、瓯绣、台绣合称浙江省五大刺绣,也是中国二十四个地域绣种之一。20世纪50年代,本土瓯绣艺人承钵元代传统发绣工艺,吸收传统刺绣的营养完成发绣作品《瓯江孤屿》,由此揭开温州现代发绣工艺发展的序幕。
《爱因斯坦》 作者:孟永国
今天,小编便带大家认识一位从事发绣创作研究近30年的温州发绣代表性传承人孟永国。
温州发绣传承人:
用头发刺绣,一针一线皆是匠心!
央视《文化艺苑》栏目播出《在传承中创新·孟永国》
温州发绣,是以人类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艺术,这种古老的工艺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间。
在人们的印象中,舞针弄线,都是心思细密的女性更胜一筹。坐在绣架后面,穿针引线,一派娴静淡然。而孟永国,是在怎样的机缘下钻研起了温州发绣这一门技艺?
说起刚入行时的状况,孟永国笑得很开心。当年他刚刚从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美术系毕业。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却整日里坐在绣架后面穿针引线,心里还是有些障碍的,却始终不敢和家里人说。
后来有长辈知晓了,告诉他父母:“你们家孟永国在温州绣花。”父母一听也傻了:“不是说在温州教书的吗?”
其实,孟永国迷上发绣,源于听了一次魏敬先先生的讲座,跟着同学体验了一次发绣。他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敏锐地感觉到,画画的人去做发绣,就是把头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材料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于是很想试试。
当时,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刚刚成立,急需发绣人才,他便留校进入了研究所。
刚接触发绣的孟永国,满怀热情。在施针度线过程中,拉下的是发丝,穿上的却是构成形像的线条,手指拉的力度直接关系到发丝呈留在面料上的图案形态。若是一手重一手轻,针脚线条受力不均,便会影响绣面效果。轻了,就会比较松弛,不能服帖底缎;重了,拉得太紧,底缎就会被拉皱。
对于从未拿捏过针线的孟永国来说,确为不易,天天对着一根针在使劲,“一双手被刺得跟马蜂窝一样。”每次一到医务室,校医不等他开口,就自动递上一盒创可贴。
有这么一股肯吃苦的劲头,孟永国在发绣上上手很。一年之后,就有了求变的想法。
一直以来,温州发绣都是单色作品,用的是东方人的黑发,用黑白的明暗对比来表现人、物与风景。因为发丝有弹性不易操作,在曲针处理上很难流畅顺和,特别是黑色发丝,色彩不丰富,亮部难处理,色质感很难体现,也限制了表现范围。
魏敬先发绣作品《孙中山像》
有一次,孟永国碰巧遇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的两位青年女教师来温师院美术系交流上课,看到她们的金发后,他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一定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
可是,他又怕直接向对方要头发过于唐突,希望通过同事介绍说明。结果一来二去,两位老师回国了,头发也没要到。最后,还是委托本校老师访问荷兰时,带回了他心心念念的金色头发。
之后的整整半年,孟永国不断地构思尝试,发绣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经过艰苦绣制,整幅作品基本完成,这是他的第一件彩色发绣作品,也是温州第一件彩色发绣作品——《蒙娜丽莎》。当西方经典艺术用中国传统艺术的语言进行诠释后,永恒的微笑以别样的方式开始绽放。
发绣作品《蒙娜丽莎》
相比于传统的单色发绣,彩色发绣具有色彩的冷暖和色相的微妙变化,不过在创作时,因选发复杂也耗时更长,费用更高昂。但是,作品一旦完成,质感效果特别好,画面层次更丰富,针法也更活泼生动,变化无穷。
在成功创作出第一件彩色发绣作品后,孟永国继续将彩色发绣作为自己的专研方向,开启了温州发绣创作向多元化的拓展。2010年3月,孟永国接任老师魏敬先成为温州发绣研究所所长。“做艺术更需要的是奉献精神。”孟永国挑起了发展的担子。
在创作《爱因斯坦》的时候,孟永国深刻地感觉到传统的发绣针法过于简单,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他尝试性地用了现代刺绣工艺家杨守玉所创的“乱针针法”,将其带入发绣作品中。自由奔放、轻松随意的乱针针法,达到发绣语言与审美对象精神传达上的契合。在之后的创作中,孟永国采用“应物施针”的艺术手法,艺术思想巧妙地融入针法语言,淋漓尽致地传达作者想要诉说的心声,做到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高度一致。
2012年,孟永国新创做底补色法,将彩色发绣进一步完善。他还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创作理念,首次提出“以针线写生”的刺绣主张。
多年来,他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代表作品有《邓小平》《爱因斯坦》《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丝语廊桥》《悠然》等。他的作品不仅被博物馆收藏,还应邀到过欧洲、中东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在香港举办“孟永国发绣艺术展”。
在传承保护方面,孟永国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优化建设了温州发绣非遗基地,获得温州大学大力支持,扩大艺术馆的展陈空间,增加工作室、办公室资料室和技艺实训室等,使温州发绣有足够的空间和硬件设施,利于保护传承与发展。
孟永国说,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继承传统发绣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不适应时代的部分转化为有生命力的新创造,表现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如此才能延续传统文脉。
综合来源丨钱江晚报、温州新闻客户端、温州网
编辑丨章慧聪
责编丨殷诚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