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古人的智慧,很多人便联想到“四大发明”,甚至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教导说:“好好学习,将来干四化”。现在很少有人用“四化”这个词了,但古人的智慧和遗留给我们的文化依然值得我们去顶礼膜拜。
而我国特有的应试考试制度,让我们自小便免不了吃文化苦。很多古文经典,老师都是要求我们通篇背诵,各种数理化公式让人想想就觉得头大。
在中高考期间,我们最喜欢的艺术课和体育课甚至都要为那几大主科让路,简直让人叫苦连天,高呼着“那些青春校园剧都是骗人的”。
在学生时代,人人需要通篇背诵的化学周期表,可谓是让很多同学无比头疼的。不仅需要背下来要费很多的功夫,而且其中很多都是生僻字,例如:“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想一想都觉得恐怖。
明朝家谱中的化学元素符号
提到明朝太祖朱元璋,很多人都想到了那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不过,在学过历史之后,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元素周期表里面的生字,居然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名字一样,难道一切都是巧合吗?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联系。而朱元璋后代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究竟是谁抄袭谁呢?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在清朝才被发现的,而朱元璋子孙的名字要早了上百年。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里,一直有“辈分”这么个讲究,比如说孔子和孟子的后人,中间都用“令”“繁”“祥”等字作为衔接。
大家都知道,明朝无论皇帝还是王爷,名字很少有几个是正常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就给他的26个儿子每一个都订了20个字的辈分表。于是他规定:从他的下一辈开始,每一代人名字中间使用辈分表中的字,而下一字要有五行偏旁,并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朱元璋为了彰显尊贵的帝王世系,用很多知名的诗词给子孙作为名字,并用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象征着五行轮转,生生不息。
这个规矩也相当具有中华文化特色,所以很多人都说明朝象征传统文化一个特殊阶段。朱元璋驾崩后,他的后代也全都遵守这原则。例如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燕王的儿子叫朱高炽,就是因为带上了高字辈的“火”字旁。
无奈只能造字
但是这样做有个严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以五行作为偏旁的字是有限的,但是人的生育能力是无限的。
朱元璋有26个儿子,而他的儿子又有20多个儿子,孙子辈又是呈几何倍增长,堪称是野蛮般繁衍和扩张。
朱元璋当年定下了这个特殊的规定时,可能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多子孙。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皇家宗亲有着相当庞大的人数,在万历年间已经高达8万多人。
200年间,朱元璋的子孙可以说以惊人的效率增加,这么多的皇子皇孙们给后代起名字的时候,既要避开祖宗的名讳,也不能和同辈们重名。
他们都是皇室子孙,总不能用一样的名字吧,于是为了给这些王爷们取名,各种上古生僻字中,凡是带有五行偏旁的全都被挖了出来,字不够了就开始造字。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很奇葩的名字:朱同铌、朱在钠。例如:朱慎镭、朱同铬等等仿佛是某种化学物质名称的名字。
有很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字,被《明史》记录的清清楚楚,收录到了《康熙字典》里,造福了中国后来的化学和生物学事业。
造福了化学事业
晚清著名学者徐寿出国留学,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传入了中国,然后开始了翻译工作,他立下了规矩:凡是金属都用金字旁,气体都用气字旁,除了自古已有的“汞”和非金属非气体的“溴”以外,剩下的都用石字旁。虽然这样就简单多了,但还是难以解决这一化学难题。
元素周期表里的金属元素实在是太多,他绞尽脑汁都没能凑够能用的字。直到某一天,他翻到了《明史》,从此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化学名称。
哪怕在他之后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和“镭”,随便也能找到两个字拿来命名,于是就有了让理科生们做梦都在念的这些东西。可能很多朱氏族谱里的人,都没想到以后他们的名字会有这样的用途。
让我们说的再深入一点,说到有机化学领域,朱家有没有包含了“烷”“烯”“烃”“鏻”之类的字眼呢?其实还真有,比如安王朱勤烷、永川王朱悦烯、郑王朱厚烃、定安王朱成鏻。
虽然是阴差阳错铸造的结果,不过朱元璋在某种意义上真是中国化学学科建设的先驱者,虽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中国的化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小结:
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堪称世界上最复杂,最有深度,同时也是最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字。
明太祖朱元璋为后世子孙所定下来的取名规矩,与其说是解决了后人所面临的化学难题,倒不如说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这些带有五行偏旁的文字,不但具有了五行轮转的深度意义,更是具有五彩缤纷的艺术美感。
我们的中华文化演变到今天,留给了现代人无比丰厚的精神宝藏,我们应当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不要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对我们的母语一知半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