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开展防沙治沙宣传。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于立霄)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等防沙治沙工程的不断推进,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的森林覆盖率已达44.4%;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9个百分点,全市超过六成的国土已被绿色覆盖。
2021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得以上数据。
京津风沙源工程造林营林896万亩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林木覆盖率仅有1.3%,延庆康庄、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五大风沙危害区总面积247.5万亩,没有森林植被护佑,涝、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市年均沙尘天气达26天。
面对着脆弱的绿化家底,北京开始了植树播绿斗风沙的艰苦战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
作为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于2000年6月启动,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区纳入工程范围,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施策斗风沙。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0年启动实施至今,已累计完成896万亩造林营林任务,同时还实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工种草9万亩、生态搬迁14934人。
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
从2012年开始,北京启动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造林绿化,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万亩,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的治理。
大片绿色压制了肆虐的风沙,北京的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据北京观象台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沙尘最为严重,每年多达26天。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沙尘日数有所下降,在10-20天之间波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则大幅减少到5至7天左右,近年来这一数字更是降至3天。
防沙治沙与农民致富相结合
风沙源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效果,也要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山区,通过不断完善生态林管护机制,4.4万生态林管护员实现养山就业、生态增收。平原150余万亩生态林构建了分级分类精细化管护体系,建立了“市—区—乡镇—专业队”四级专业管护队伍600余支,5.8万人绿岗就业。
防沙治沙还实现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不仅要让沙地变绿,还要让当地百姓变富。
“十三五”期间,北京积极推进林下经济,探索实践林药、林花、林菌、林粮、林草、林游等11种林下经济模式,全市林下经济累计完成推广建设28.22万亩;林下经济累计实现产值11.5亿元人民币,累计参与建设的农户近3.2万户,带动就业4.9万余人。
2021年计划新增造林15万亩
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将提升森林质量作为“重头戏”,更加注重巩固和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空气、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也力求增加生物多样性,让山区的森林绿起来、活起来。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京津风沙源工程还启动了低效林改造工程,通过森林健康抚育,对密度偏高的林地进行科学间伐,让每棵树都发挥最大的生态价值。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胡俊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持续高质量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2021年计划新增造林15万亩,目前已经完成8.63万亩。
同时,北京还要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全市的京津二期工程林业任务计划实施困难地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重点实施永定河、清水河水源涵养林和河道防护林建设工程2万亩。实施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建设森林经营示范区10处。(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