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30岁,两年前开始出现腰背痛,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近期他晚上睡觉无法翻身,屁股也开始痛,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他得了强直性脊柱炎。黄先生纳闷:怎么我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变成了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中经常会碰到“强直性脊柱炎”被误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确两者都会引发腰背痛,但还是有区别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它是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机械性腰背痛,即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主要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并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麻木、疼痛等。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为急性起病,站立时身体常常侧弯,活动时、久坐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触诊时局部有压痛点,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可正常。通过病变部位的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可明确病因;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疼痛症状可缓解,但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效果不理想。
强直性脊柱炎。该病好发于13~31岁,40岁以后发病少见,多见于男性,女性发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为慢性炎症性腰背痛,腰背痛可持续3个月以上,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发病隐匿,说不清楚具体发病时间;最常见的表现是逐渐出现腰背疼痛和晨僵,有时晚上会痛醒,多为下半夜,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僵硬明显,休息时症状不能改善,甚至疼痛和僵硬会加重,活动后可减轻;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侧臀部间断性疼痛或双侧臀部交替性疼痛,约1/4患者可累及髋关节,不但行走困难,而且下蹲和坐位更加困难,导致残疾;活动期的患者有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效。此病可通过骶髂关节和脊柱的X线、CT或MRI等检查来诊断。
因此,仔细辨别腰背痛的性质,重视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多次不明原因的以下情况,一定要当心是否是强直找上门,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造成残疾:清晨醒来腰部僵硬不能动;腰背痛,特别是下腰或臀部区域僵硬,夜间痛;足跟酸胀痛;静养不会好转,活动后反而缓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